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办学必须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而产学合作的生命力在于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文章在总结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应从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利益驱动、制度约束和沟通协调等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
作者
谭属春
机构地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83,共3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学合作
长效机制
思考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35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参考文献
7
1
陈铁牛.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机制的探讨[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41-45.
被引量:8
2
刘华,初钊鹏.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机制研究[J]
.江西教育科研,2006(10):53-54.
被引量:1
3
吴岩,孙毅颖.我国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政策背景与发展过程[C]//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83.
4
张辉,吴万敏.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论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1):67-72.
被引量:37
5
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
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7):67-70.
被引量:152
6
李祥富.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40-41.
被引量:2
7
颜楚华,邓青云.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9(2):59-60.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马永祥.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
.文教资料,2007(28):64-66.
被引量:6
2
刘显泽.
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4):24-25.
被引量:18
3
于长东,韩晓伟,孙舟.
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38-39.
被引量:32
4
李江,张莉.
产学研结合长效性分析与探索——基于高校与企业互动视角下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3):22-26.
被引量:34
5
方光罗.情感机制:奠基校企长期合作[N].光明日报,2008-11-09.
6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2]周济.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夏洁露,金小平.
关于保障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3):55-55.
被引量:8
9
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
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N].光明日报网络版,2007-05-30.
共引文献
235
1
荣侠.
基于《驻马店共识》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0(21):155-156.
2
李振祥.
高职产学合作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6):92-93.
被引量:5
3
金友鹏.
五年制高职校企合作下的运行保障制度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0(S1):72-75.
被引量:6
4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5
孙萍.
浅谈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的激发[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8):92-94.
6
柴爽.
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机制及其可行性分析[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3,0(S1):272-272.
被引量:1
7
陈铁牛.
高职高专实施“双证书”制的依据及对策探讨[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6):1-4.
8
李振祥.
我国高职产学合作动力机制问题探讨[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111-114.
被引量:3
9
缪华昌,王小娟,龚雪娟,王琴.
构建校企互动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
.全国商情,2009(6):83-84.
被引量:4
10
张润卓.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9(3):72-73.
同被引文献
71
1
马永祥.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
.文教资料,2007(28):64-66.
被引量:6
2
陈铁牛.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机制的探讨[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41-45.
被引量:8
3
易峥英.
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98-100.
被引量:64
4
陈海燕.
高职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22-25.
被引量:35
5
赵鹏,汤利华.
构建旅游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几个问题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3):79-84.
被引量:15
6
于长东,韩晓伟,孙舟.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高职研究,2005,(11):38-39.
7
孙湧,蔡学军.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与政校企联动机制构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3.
8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EB/OL].http://www.mycos.com.cn/.2012-07-28.
9
申厚坤.基于双证融通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168.
10
韦佳.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及其长效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09.
引证文献
21
1
李路娜,范世祥,连碧华,陈赵.
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126-127.
被引量:3
2
沈婉蓉.
论高职产学合作意愿制约因素[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135-136.
被引量:2
3
翟志华.
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2(5):51-52.
被引量:10
4
刘一兵.
构建高职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
.价值工程,2012,31(20):250-251.
被引量:13
5
范路桥,周文琼,党丹丹,张军.
校企双主体共育SAP信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计算机(中旬刊),2012(9):34-36.
被引量:2
6
闫朝鼎,赵善庆.
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2):47-49.
被引量:2
7
黄怡.
商务英语“四位一体”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114-115.
被引量:1
8
潘冬南.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大学教育,2012(11):8-11.
被引量:9
9
沈铭钟.
地方性职业院校产学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通讯,2013(5):25-27.
被引量:1
10
王龙.
校局合作多元模式的探索[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4):186-188.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宋良杰.
高职校企合作匹配博弈及机制优化[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4):15-21.
2
殷志扬,程培堽,林德明.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
.中国农业教育,2012,13(2):7-10.
被引量:13
3
杨桂婷,刘一兵.
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J]
.价值工程,2013,32(1):255-256.
被引量:10
4
苗建青,石安杰,舒学兵.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SCP分析框架教学为例[J]
.大学教育,2013(16):100-101.
被引量:3
5
严霄蕙.
高职物流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
.物流技术,2013,32(12):463-465.
被引量:4
6
包焱.
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利益机制研究[J]
.价值工程,2014,33(4):256-257.
被引量:1
7
苏东海,杨彦如.
产教融合 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J]
.中国高校科技,2014(3):54-55.
被引量:15
8
王卫霞.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构建探索[J]
.职教通讯,2014(2):5-7.
被引量:12
9
徐哲.
关于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2):118-118.
10
王亚辉,王亚力.
旅游本科毕业生旅游行业就业率低的成因分析[J]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4(2):57-60.
被引量:1
1
顾利锋.
善待贪玩的孩子[J]
.宁夏教育,2009(10):78-78.
2
夏谷兰.
职业中专学生管理的误区及对策[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3):104-105.
被引量:1
3
郑万众.
班级管理之我见[J]
.青年文学家,2010,0(12X):93-93.
4
钟广源.
在中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的探讨[J]
.广东教育(职教),2015,0(5):30-32.
5
吴燕娜.
浅谈沟通协调在培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
.现代企业教育,2008(3):88-89.
6
谢胜.
怎样做好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工作[J]
.科学咨询,2015,0(53):73-73.
7
戚光辉.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的构想[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6):154-155.
被引量:6
8
黎洪.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与素质要求[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4X):17-18.
9
他卫林.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几点看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6):195-195.
被引量:1
10
徐艳.
职业院校教师沟通协调能力构成的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82-83.
被引量:2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