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刑制罪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刑制罪是犯罪基本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有内涵。作为犯罪的基本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不应该仅仅停留于"犯罪后果"的理论层面,刑罚对定罪过程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以刑制罪理论对于罪刑设置、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金泽刚
颜毅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8,共7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以刑制罪
犯罪基本特征
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事政策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776
同被引文献
263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97
参考文献
15
1
何秉松主编.《刑罚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43页.
2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70页.
4
陈忠林.
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J]
.现代法学,1986,8(2):18-19.
被引量:23
5
冯亚东.
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谈罚金刑在中国现阶段之适用[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125-134.
被引量:114
6
林山田.《刑法通论》(上册),1997年增订6版,第81页.
7
马荣春.
论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犯罪论地位——从犯罪特征到犯罪成立条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1):17-23.
被引量:7
8
冯亚东.
刑法学研究的层面划分[J]
.法学研究,2001,23(3):55-59.
被引量:19
9
梁根林.
现代法治语境中的刑事政策[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16(4):152-160.
被引量:73
10
[法]盂德斯鸠.《波斯人信札》,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1页.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王国枢,项振华.
中外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及比较[J]
.中国法学,1999(3):143-155.
被引量:52
2
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M].华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3
贝卡里亚 Beccaria C de.《论犯罪与刑罚》[M].,.第89页.
4
[美]科特威尔 潘大松译.《法律社会学导论》[M].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页.
5
[德]耶赛克等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6
大塚仁 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页52.
7
贝卡里亚 黄风 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31页.
8
《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9
李希慧主编.《中国刑事立法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3页.
10
[美]胡萨克.《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共引文献
776
1
时延安.
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法学的一体化[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1):40-55.
被引量:6
2
石聚航.
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分离下法定犯的限缩方案[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20-36.
被引量:1
3
彭文华.
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体系定位与本土设计[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40-156.
被引量:28
4
姜敏.
论刑法预防性立法与刑事完善程序正义的实现[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1):158-176.
被引量:3
5
叶良芳.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企业合规制度的本土化构建[J]
.政法论丛,2023(2):113-123.
被引量:18
6
李婉楠.
刑事“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与刑法破解[J]
.量刑研究,2019(1):115-139.
7
冯文杰.
以刑制罪的法理与规范分析[J]
.量刑研究,2019(1):85-114.
被引量:1
8
刘赫.
检视与否定:刑罚目的论的再思考[J]
.刑事法评论,2022(2):213-226.
9
汪雪城.
在实践与理论之间: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新论[J]
.刑事法评论,2022(1):228-251.
10
李勇.
破除刑事法研究的三重藩篱——读邓子滨《刑事诉讼原理》[J]
.刑事法评论,2021(1):25-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63
1
孙道萃.
论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当代定位——从反思刑法保障法到倡导刑法事先法[J]
.金陵法律评论,2012(1):135-150.
被引量:10
2
孙道萃.
罪刑关系视野下以刑制罪的基本问题研究[J]
.人大法律评论,2012(2):19-47.
被引量:2
3
胡云腾.
论社会发展与罪名变迁——兼论选择性罪名的文书引用[J]
.东方法学,2008(2):70-77.
被引量:27
4
苏俊雄.
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历[J]
.法学家,1997(3):68-81.
被引量:28
5
陈忠林.
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J]
.现代法学,1986,8(2):18-19.
被引量:23
6
杨凯.
刑法规范的结构模式新探[J]
.当代法学,2004,18(3):22-33.
被引量:1
7
陈兴良.
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5(2):3-7.
被引量:5
8
赵廷光.
论定罪、法定刑与量刑[J]
.法学评论,1995,13(1):35-41.
被引量:16
9
王牧.
犯罪原因论概述——兼论犯罪学的基本范畴[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31(4):1-10.
被引量:7
10
储槐植.
认识犯罪规律,促进刑法思想现实化——对犯罪和刑罚的再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5(3):31-35.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7
1
孙道萃.
罪刑关系视野下以刑制罪的基本问题研究[J]
.人大法律评论,2012(2):19-47.
被引量:2
2
罗发兴.
“以理找法”:疑难案件的逆向裁判思维[J]
.理论探索,2013(5):116-120.
被引量:7
3
任彦君.
论逆向定罪机制在刑事疑难案件审判中的适用[J]
.法商研究,2013,30(5):128-135.
被引量:12
4
储继波.
论以刑制罪:对犯罪构成所作的实质解释[J]
.延边党校学报,2013,29(4):74-76.
被引量:1
5
王华伟.
误读与纠偏:“以刑制罪”的合理存在空间[J]
.环球法律评论,2015,37(4):49-62.
被引量:26
6
杨兴培,田然.
刑法介入刑民交叉案件的条件——以犯罪的二次性违法理论为切入点[J]
.人民检察,2015(15):24-29.
被引量:36
7
孙道萃.
以刑制罪的知识巡思与教义延拓[J]
.法学评论,2016,34(2):109-118.
被引量:23
8
李永升,陈元.
论刑法因果关系的浮游性及解决方法——以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客观归责理论的相互批判为视角[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3):74-80.
9
陈洪兵.
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解释中的适用研究[J]
.交大法学,2016(4):130-146.
被引量:5
10
劳东燕.
能动司法与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论[J]
.法学家,2016(6):13-28.
被引量:84
二级引证文献
197
1
陈禹橦.
商刑交叉视域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判断[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4):148-160.
被引量:1
2
冯文杰.
以刑制罪的法理与规范分析[J]
.量刑研究,2019(1):85-114.
被引量:1
3
林嘉珩.
“以刑制罪”的阐释与纠偏——兼论“以刑制罪”的控制机制[J]
.刑事法评论,2019(1):347-364.
被引量:1
4
马卫军.
实行行为的概念和意义[J]
.刑事法评论,2019(1):93-125.
5
张文雅.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高空抛物罪的出罪机制研究[J]
.湘江青年法学,2023(1):124-140.
6
柳洁,彭永雄,曾城.
流量造假行为刑法规制的合理性判断[J]
.社会科学家,2022(11):121-128.
7
陈兴良.
刑法教义学中的体系解释[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3):36-59.
被引量:20
8
朱珊珊.
以刑制罪:“宽口径授权”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规制[J]
.江西社会科学,2021(3):181-190.
被引量:4
9
杜宇杰.
网络视域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J]
.经济刑法,2020(1):119-131.
10
贾济东,岳艾洁.
人工智能事故过失犯认定的中国方案:规范型塑与理论因应[J]
.河北法学,2023,41(10):57-78.
被引量:4
1
朱炜.
也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6):25-27.
被引量:1
2
张创新,崔雪峰.
大部制改革与小政府模式辨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8(5):36-38.
被引量:17
3
张世全.
法国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模式辨析[J]
.河北法学,1999,17(2):91-93.
被引量:1
4
王瑀.
由司法解释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引发的思考——以一年内两次盗窃且数额累计达到起刑点不入罪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0):73-74.
5
方彬微,柳玲.
浅谈犯罪的基本特征[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4):41-42.
6
朱婷.
犯罪基本特征与犯罪构成关系再认识[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9):92-92.
7
卓泽渊.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学理阐释[J]
.法学杂志,2016,37(1):1-10.
被引量:6
8
季国刚.
对犯罪基本特征的质疑——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0(3):107-110.
9
李启新,王树茂.
对刑法修正幕(八)的学理阐释[J]
.广东法学,2011(2):5-12.
被引量:1
10
张小虎.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思想探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6):21-26.
被引量:1
政治与法律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