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71-72,共2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6
1 李明哲,刘彦芬,徐源,白雪静.月季黑斑病综合防治措施[J] .新农业,2009(5):19-19. 被引量:7
2 刘桂芹.毁灭性的病害——月季黑斑病的防治[J] .林业实用技术,2006(10):28-28. 被引量:2
3 贾慧春.月季、玫瑰黑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现代园艺,2008,31(8):33-33. 被引量:6
4 王小斌,陈柳强,熊实,朱桂芳.月季抗黑斑病性状研究[J] .广东园林,1993(1):47-48. 被引量:9
5 徐明慧.黑斑病对月季色素及氨基酸的影响.园艺学报,1985,12(1):61-64.
6 孟志卿.月季抗黑斑病品种酶活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4-7455. 被引量:7
7 徐东生,孟志卿.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32-8533. 被引量:12
8 Von Malek B,Debener T.Genetic analysis of resistance to blackspot (Diplocarpon rosae) in tetraploid roses[J].Theor Appl Genet,1998,96(2):228-231.
9 Von Malek B,Weber W E,Debener T.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Rdrl,a gene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blackspot in roses[J].Theor Appl Genet,2000,101:977-983.
10 Denbener T,Mattiesch L.Genetic analy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crosses between diploid roses[J].Acta Horticulturae,1996,424:249-252.
二级参考文献16
1 王小斌,陈柳强,熊实,朱桂芳.月季抗黑斑病性状研究[J] .广东园林,1993(1):47-48. 被引量:9
2 王雅平,吴兆苏,刘伊强.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化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4,20(3):327-333. 被引量:42
3 郭海军,董志强,林永增,李振山,李俊兰,黄国存,崔四平,潘学标.黄萎病对棉花叶片SOD、POD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6):40-45. 被引量:24
4 李淑菊,吕淑珍,马德华,霍振荣,沈文云.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机理[J] .华北农学报,1997,12(2):121-124. 被引量:24
5 杨家书 李舜芳 等.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J].植物病理学报,1984,14(4):235-240.
6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华东师大生物系.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3-144.
8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 徐明慧.黑斑病对月季色素及氨基酸的影响.园艺学报,1985,12(1):61-64.
10 郭兴启,朱汉城,严敦余,李向东.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感染番茄花叶病毒(TMV)后若干生化反应[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3):275-28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33
1 关伟,过聪,张庆华,韩永超,曾祥国,向发云.浅谈丰花月季在武汉市的应用及养护要点[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334-337. 被引量:2
2 武荣花,李勇,牛小花,王升,王世茹.盆栽月季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12):144-148. 被引量:6
3 徐东生,孟志卿.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32-8533. 被引量:12
4 罗玉兰,孙佩光,张冬梅.红刺玫和月季杂交F_1代耐热性综合评价[J] .湖南农业科学,2008(3):11-14. 被引量:7
5 陈景利.月季抗黑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09,3(2):91-93. 被引量:1
6 杜爱华,高九思.玫瑰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44-144. 被引量:2
7 王永格,陈晓,曹全红,丛日晨.月季抗黑斑病品种的鉴定与筛选[J] .北方园艺,2010(7):156-158. 被引量:12
8 岳玲,迟东明,宋伟,果鹏忠.月季抗性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0(9):225-227. 被引量:12
9 赵丽,郑芳,王鑫.月季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12-14. 被引量:11
10 王丽霞,孙军德,李宝聚.月季盘二孢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北方园艺,2012(14):135-137.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90
1 张新峰.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9,0(10):85-87. 被引量:3
2 韩淑玲,丁世民.切花月季黑斑病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研究[J] .职大学报,2009(4):92-93. 被引量:1
3 叶光营,吴毅伟,刘必桔.福州区域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114-119. 被引量:58
4 程茂高,乔卿梅.月季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防效研究[J] .北方园艺,2011(9):170-172. 被引量:11
5 李丽.辰山植物园月季黑斑病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10(8):36-39. 被引量:5
6 刘瑞峰,刘强,张非亚,袁晓娜,贾桂霞.月季响应黑斑病的早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 .园艺学报,2015,42(4):731-740. 被引量:14
7 王小斌,陈柳强,熊实,朱桂芳.月季抗黑斑病性状研究[J] .广东园林,1993(1):47-48. 被引量:9
8 孙宪芝,赵惠恩.月季育种研究现状分析[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65-69. 被引量:38
9 张金云,王清羿.切花月季品种的比较及其花枝生产规律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45-946. 被引量:16
10 周佳明,朱实祥.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97-799.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6
1 王丽霞,孙军德,李宝聚.月季盘二孢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北方园艺,2012(14):135-137. 被引量:10
2 周英,耿晓东.月季黑斑病防治技术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2013(5):92-93. 被引量:2
3 张真建,向贵生,陈敏,王其刚,唐开学,邱显钦.月季黑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78-84. 被引量:15
4 吴华.月季黑斑病春夏季消长规律及其防治药剂筛选[J] .上海农业科技,2020(5):146-148. 被引量:2
5 郭艳红,张颢,陈宇春,蹇洪英,陈敏,唐开学,邱显钦.蔷薇属黑斑病抗性与叶片结构及酶活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21,34(8):1637-1642. 被引量:5
6 郑明燕,源朝政,高小峰,王虹,贾毛毛,李金玲,周晓静,崔炯.抗黑斑病月季资源的田间筛选[J] .陕西农业科学,2022,68(12):68-75.
二级引证文献33
1 张新峰.三门峡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9,0(10):85-87. 被引量:3
2 张鑫,冒浩宇,李禹,王芳.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J] .中国园艺文摘,2015,31(9):46-48. 被引量:7
3 朱杰辉,张宏志,陈己任,熊兴耀,钟晓红,李炎林.月季黑斑病发生和危害及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1):47-51. 被引量:12
4 张真建,向贵生,陈敏,王其刚,唐开学,邱显钦.月季黑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78-84. 被引量:15
5 万祖英,易春梅,金榕榕,冉晓敏,张国辉.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19,9(2):1-2. 被引量:1
6 景春华,李秀明.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20):114-115. 被引量:2
7 冯宝珍,李培谦.月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初步筛选[J] .植物保护学报,2019,46(5):1147-1154. 被引量:27
8 周英,李锋,朱晓国,耿晓东.露地盆栽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21):129-130. 被引量:6
9 源朝政,高小峰,郑明燕,王虹,周晓静,李金玲.月季黑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20(6):216-217. 被引量:1
10 王宁,许江岩,潘登,马甜甜,张怡,沈迎春.月季黑斑病防治药剂筛选初报[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20,41(5):60-64. 被引量:3
1 任明政.香石竹病毒病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12):32-32. 被引量:1
2 巴哈提努尔.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 .农村科技,2007(9):37-37.
3 薛宝震.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分析[J] .福建农业,2014,0(8):16-16. 被引量:2
4 孙厚俊,赵永强,谢逸萍,徐振.一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3):77-78. 被引量:3
5 李芳科.茄子病虫害防治[J] .农业知识(瓜果菜),2015,0(9):19-19.
6 雷忠朝,苏锋.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12,29(3):307-307.
7 王永升.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2010(1):22-23.
8 李孝平,刘西允.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9-159. 被引量:6
9 邢桂礼,马英建.夏播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探[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9):45-46. 被引量:5
10 赵煜明,何翠萍.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与防治[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0):61-6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