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熹易学太极观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熹从象数和义理两个方面所展开的对"太极"的诠释,贯穿着一个基本的理念:太极为本体之理。在理论上,朱熹的太极观超越了汉代以元气为宇宙之初的生成论视阈,将太极看成是与卦爻象数不可分割,与阴阳五行万物不可分割的本体之理。
作者
唐琳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5,92,共5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关键词
朱熹
太极
阴阳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
1
武汉大学萧汉明教授.《周易本义导读》第37页,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版.
同被引文献
157
1
彭启福.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278-283.
被引量:11
2
田文林,胡继云,陈钢.
浅析太极拳的中庸之道[J]
.魅力中国,2008(28):116-118.
被引量:2
3
高丽.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3):26-28.
被引量:8
4
林玮.
朱子学的身体哲学再诠释[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2):30-33.
被引量:2
5
郭彧.
卦变说探微[J]
.周易研究,1998(1):9-20.
被引量:4
6
郭彧.
《易学启蒙·原卦画》与《观物外篇》[J]
.中国哲学史,1996(Z1):128-135.
被引量:2
7
李兰芝.
朱熹的易学解释学[J]
.周易研究,1997(2):55-62.
被引量:6
8
陈超.
河图、洛书与朱熹哲学[J]
.周易研究,1995(4):58-61.
被引量:2
9
施炎平.
朱熹对《周易》理性精神的阐发与创化[J]
.学术月刊,1995,27(7):39-42.
被引量:1
10
樊艺杰,李强.
论道家哲学思想与太极拳修练[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10-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李承贵.
朱子学研究的新境际——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朱子思想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53-66.
被引量:2
2
郭攀.
太极拳的哲理与文化研究综述[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32):127-128.
被引量:3
3
林佳毅,林建荣,万文蓉.
从太极圆运动理论探讨针刺的选穴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551-2553.
被引量:7
4
姜文华.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J]
.宁夏社会科学,2017(3):5-15.
被引量:1
5
胥春华.
论太极禅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必要性[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2):56-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张亚彬,宋敏,王凯,海云翔.
传统健身功法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与探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32):134-135.
被引量:1
2
黄云姬.
论朱熹的阅读思想[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7):22-24.
3
王志阳.
论朱子理学的内涵与价值、意义[J]
.闽台文化研究,2016(2):51-61.
被引量:1
4
刘鹏.
论中华武术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34):173-174.
被引量:2
5
王婷.
太极拳中的“矛盾”与“和谐”——基于道家文化的太极拳文化研究[J]
.武术研究,2018,3(10):30-32.
被引量:3
6
李年初.
浅谈太极拳的松与沉[J]
.求知导刊,2017(22):87-88.
被引量:1
7
郑国华,郑欣,李俊喆,段廷进,凌昆.
太极拳运动对社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745-2749.
被引量:6
8
张长念,张长思.
太极拳创新的历史回望与现实反思[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6):61-70.
被引量:9
9
李吉武,唐爱华,陈文辉,王振刚,李双蕾.
《黄帝内经》“规矩权衡”之“方圆”与“升降”探析[J]
.医学争鸣,2020,11(6):43-47.
被引量:3
10
李孟汉,杜元灏,李志道,冉大为,鲁海,孟智宏.
基于尺肤诊的臂针理论构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313-1315.
被引量:2
1
雷喜斌.
朱熹易学所受之理论批驳浅释——以太极观为中心[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4):60-62.
2
史少博.
“太极,理也”沟通朱熹易学和理学[J]
.嘉应学院学报,2007,25(1):27-31.
被引量:1
3
史少博.
论朱熹易学与理学的沟通[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2):40-44.
被引量:1
4
赵晓翠,林忠军.
论惠栋的太极观[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1):103-108.
5
唐琳.
朱震太极观的哲学内涵与历史影响[J]
.孔子研究,2007(2):69-74.
6
唐琳.
朱震易学太极观的哲理内涵[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2):197-202.
被引量:2
7
郑万耕.
方氏易学的太极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79-88.
被引量:2
8
史少博.
朱熹“太极”观对前人的超越[J]
.周易研究,2006,0(5):18-24.
被引量:3
9
朱伯崑.
谈宋明理学中的体用一原观[J]
.中国哲学史,1992(1):75-80.
被引量:2
10
高原.
蔡清太极观发微[J]
.中州学刊,2013(10):106-110.
中国哲学史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