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属萃取平衡与软-硬酸碱规则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软硬酸碱规则从宏观角度描述化合物的形成及性质,在配合物稳定性的判断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文[1]报道了萃取速率常数与金属离子的软硬酸碱强度的关系,本文研究了萃取平衡常数与金属离子的软硬酸碱强度的关系,为进一步开拓软硬酸碱规则在萃取化学中的应用奠定...
作者
杨天林
杨永会
孙思修
宋其圣
孙绚
机构地区
宁夏大学化学系
山东大学化学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关键词
HDEHP
萃取平衡
软-硬酸碱规则
金属离子
分类号
O658.2 [理学—分析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96
参考文献
16
1
株州冶炼厂.有色冶金中元素的分离与测定[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412.
2
沈静兰 孙思修.-[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4:70-70.
3
孙思修 高自立 等.-[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1405-1405.
4
沈静兰 孙思修 等.-[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2,5:55-55.
5
沈静兰 孙思修 等.-[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3,3:47-47.
6
戴安邦.-[J].化学通报,1978,(1):26-26.
7
刘祁涛.-[J].化学通报,1976,(6):26-26.
8
潘志泉.-[J].化学通报,1993,(7):7-7.
9
孙思修,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14卷,1405页
10
潘志泉,化学通报,1993年,7期,7页
共引文献
11
1
董彦杰,王爱羊.
偶氮胂Ⅲ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铋[J]
.铀矿冶,2005,24(3):163-165.
被引量:2
2
郑永章,伍星,高英奇,周在天,王履宏,王玉华.
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酸镍电解液中的微量铅[J]
.分析试验室,1999,18(1):60-63.
被引量:13
3
周艳梅,王贵方,刘根起,张光.
Cu(Ⅱ)-3,5-diCl-DMPAP-OP显色反应及其应用[J]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2):55-57.
被引量:2
4
段群章.
矿冶物料中碲的光度分析[J]
.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1999(2):39-43.
5
石磊.
铅锶中间合金中Pb,Sr的测定[J]
.铝镁通讯,1999(3):48-49.
6
张珩,唐沛兰,庞燕,刘静,黄萍.
丁基罗丹明B-硫氰酸盐光度法测定钨[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9,35(8):353-354.
被引量:3
7
李有辉.
牛肢刺创的治疗[J]
.中兽医医药杂志,1999,18(5):26-27.
8
董亦斌,邱林友.
硫代硫酸盐溶液中银的滴定法测定[J]
.冶金分析,2000,20(2):56-57.
被引量:3
9
杨天林,吴茂江.
Pb(Ⅱ)/(Na,H)NO_3/HDEHP Kerosene萃取体系的机理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4):335-337.
10
刘峙嵘,刘欣萍,彭雪娇,刘健强,穆士忠.
阴离子交换树脂F3吸附铼的研究[J]
.稀有金属,2002,26(3):221-224.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63
1
王学江,张全兴,赵建夫,夏四清.
新型聚苯乙烯树脂对酚酸物质的吸附性能[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1183-1187.
被引量:9
2
熊春华,沈秋仙.
Adsorption of Er(Ⅲ ) and Its Mechanism on Diglycolamidic Acid Resin[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2,20(5):492-496.
被引量:14
3
邓庆云,刘松英.
石煤钠化焙烧、酸浸、离子交换提钒新工艺的试验研究[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21(4):27-33.
被引量:18
4
何炳林,史作清.
具有精细结构的吸附与离子交换树脂[J]
.应用化学,1993,10(5):1-6.
被引量:3
5
宋胤杰,赵爱民.
用三种模型处理二元离子交换动力学的对比研究[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4,16(3):151-159.
被引量:15
6
蒋馥华,张萍,申照全.
从含钒废水中回收V_20_5[J]
.环境保护,1994,22(1):36-38.
被引量:10
7
陈义镛,顾丽英,康晓辉,王耐冬.
MTIR对铑的吸附及铑与贱金属分离的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10(4):345-351.
被引量:7
8
熊春华,莫建军,林峰.
铀酰离子在大孔膦酸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J]
.铀矿冶,1994,13(4):264-267.
被引量:18
9
马爱增,李来明,曾广赋,王翠英,李涵.
稀土HEH[EHP]固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J]
.应用化学,1989,6(1):41-45.
被引量:23
10
舒增年,武维芬,熊春华.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银的行为与机理[J]
.矿物学报,2005,25(2):131-13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1
1
冯其明,孙健程,张国范,欧乐明,卢毅屏.
D201树脂吸附钒(V)的过程[J]
.有色金属,2010,62(1):73-75.
被引量:10
2
李敏,陈虹,刘兴勇,王涛,田海洋.
垃圾微波裂解固体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J]
.化工进展,2011,30(S1):377-380.
被引量:1
3
莫建军,施林妹,熊春华.
D301 R树脂吸附金(Ⅲ)的实验[J]
.矿物学报,2006,26(3):272-276.
被引量:12
4
曾小明,赵坤,司士辉,梁丰,何秦.
312树脂吸附钒的行为研究[J]
.稀有金属,2009,33(3):446-449.
被引量:6
5
石美莲,段友构,颜文斌,高峰,华骏.
SQD201树脂对钒的吸附-解吸行为及机理[J]
.过程工程学报,2011,11(2):233-238.
被引量:4
6
熊春华,舒增年.
4-氨基-三氮唑树脂对钼(Ⅵ)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的研究[J]
.有色金属,2000,52(2):61-64.
被引量:21
7
杨天林,吴茂江.
Pb(Ⅱ)/(Na,H)NO_3/HDEHP Kerosene萃取体系的机理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4):335-337.
8
王永江,熊春华,张启伟,王桂仙.
氨基膦酸树脂对铅的吸附性能及机理[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12(4):832-836.
被引量:26
9
莫建军.
LSC-100树脂吸附铅(Ⅱ)的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2021,43(5):21-25.
10
王永江,沈秋仙,熊春华.
D301R树脂对铬(Ⅵ)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14-61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6
1
王桂仙,张启伟.
改性竹炭对含铅废水吸附处理的效果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3):27-30.
被引量:11
2
张骞,钟宏,王帅,刘广义,张超.
聚酯基硫脲树脂改性活性炭纤维布吸附金的性能[J]
.稀有金属,2010,34(3):425-430.
被引量:3
3
张启伟,王桂仙.
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液的吸附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4):355-357.
被引量:7
4
冯长根,邓琼,曾庆轩,李明愉,周绍箕.
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交换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2005,36(1):142-145.
被引量:17
5
王荣耕,赵建戌,李学平.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钨、钼的技术进展[J]
.河北化工,2005,28(2):16-18.
被引量:5
6
王永江,陈宣友,赵清泉.
不同体系中D401对铈(Ⅲ)的吸附及解吸行为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2):40-42.
被引量:1
7
王桂仙,张启伟.
高分子螯合树脂吸附动力学参数测定[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203-206.
被引量:4
8
张启伟,王桂仙.
竹炭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条件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3):63-66.
被引量:30
9
施林妹,王惠君.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吸附钐(Ⅲ)的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140-142.
10
舒增年,武维芬,熊春华.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银的行为与机理[J]
.矿物学报,2005,25(2):131-134.
被引量:9
1
沈兴海,李改玲,高宏成.
萃取有机相中微乳液的稳定性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5):685-687.
被引量:3
2
陈文浚,祝霖,杨远友,唐仕祥,张光煜.
含磷硫双功能团萃取剂的合成及其萃取性能的研究[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5,17(4):223-229.
3
李良超,何佶.
软硬酸碱原则与有机化学反应[J]
.荆州师专学报,1991,14(2):67-72.
被引量:1
4
李现堂.
键自由能与水溶液中硬软酸的定量分类[J]
.广州化学,1992(4):60-69.
5
何成俊.
软硬酸碱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4,0(4):37-38.
被引量:1
6
宋碧珍.
软硬酸碱理论的新进展[J]
.化学教育,1990,5(6):7-12.
被引量:1
7
杨天林.
稀释剂对HEHEHP萃取Zn(Ⅱ)速率的影响及机理解释[J]
.固原师专学报,2000,21(6):17-20.
8
张来新,杨琼.
软硬酸碱原则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
.菏泽师专学报,1991(4):34-38.
被引量:2
9
吉建国,周祖铭,毛家骏.
石油亚砜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钍的动力学[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2(4):366-370.
10
张增荣,俞汝勤.
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12):1658-1660.
被引量: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