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实践美学视野下的实践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实践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基石——“实践”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和适合了发展的语境的重新界定,指出“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话语实践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并指明“‘实践’应该具有的二层含义:首先,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人类的、现实的、社会的、
作者
王丹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云梦学刊》
2010年第3期93-95,共3页
Journal of Yunmeng
关键词
实践范畴
美学视野
马克思主义美学
物质生产
新实践美学
“实践”
话语实践
精神生产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68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张玉能.
新实践美学的告别——答章辉博士[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105-109.
被引量:10
2
张玉能.
重树实践美学的话语威信[J]
.民族艺术,2001(1):20-28.
被引量:13
3
陈诚.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J]
.学习与探索,2009(3):187-189.
被引量:7
4
章辉.
实践范畴与当代中国美学[J]
.学习与探索,2009(3):181-184.
被引量:8
5
张玉能.
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104-108.
被引量:9
6
张玉能.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3):16-20.
被引量: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钱中文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朱光潜.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J]
.哲学研究,1957(4):11-36.
被引量:60
2
朱光潜.
美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交美学的底[J]
.哲学研究,1961(2):44-55.
被引量:12
3
朱立元.
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
.人文杂志,2006(3):76-86.
被引量:72
4
张玉能.
新实践美学的创新探索[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1):29-32.
被引量:4
5
[日]汤浅光朝.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8.139.
6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7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1.
8
伊斯雷尔约.辩证法的语言和语言的辩证法[M].王路,叶翔,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38.
9
伊格尔顿特.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文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
10
蒋孔阳.美学瓶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76-177.
共引文献
2688
1
吴时红.
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与审美价值[J]
.重庆社会科学,2008(12):107-113.
2
初文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人的全面发展[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4):121-123.
被引量:5
3
魏传光.
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批判[J]
.探索,2004(5):109-112.
4
魏传光.
论当代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批判[J]
.理论与改革,2004(5):135-137.
5
王晓林.
科学发展观对人本经济学研究的启示[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11):3-8.
被引量:3
6
何齐宗.
审美人格论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15-19.
被引量:14
7
刘永前.
试论文学阅读教学的准备策略[J]
.教育探索,2004(11):70-72.
8
胡鹏林,马自泉.
理念论与黑格尔美学[J]
.天府新论,2005(1):125-128.
9
许锋华,岳伟.
关于学生负担过重的人学思考[J]
.当代教育科学,2004(24):11-13.
10
陈全黎.
审美乌托邦的营建——庄子与卢卡契美学思想之比较[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1):30-34.
被引量:1
1
严玮.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J]
.金田,2014,0(1):166-166.
2
黄明娣.
肯定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革的实质[J]
.求实,2004(7):38-40.
被引量:3
3
刘芳红.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J]
.世纪桥,2008(2):69-70.
被引量:3
4
王春林,周启杰.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征及当代意义[J]
.学术交流,2005(12):1-4.
被引量:1
5
于璐,熊韦锐.
活动理论的个性观点及其生态学诠释[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3-58.
6
周甄武.
论人的虚拟性[J]
.东岳论丛,2007,28(5):141-145.
被引量:8
7
杜丽燕.
幸福即是最高的善——亚里斯多德的常人的幸福观[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26.
被引量:3
8
刘志洪.
重新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含义[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5-12.
被引量:1
9
许书明,叶军.
阅读教学生成性思维方式新探[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7):11-13.
被引量:2
10
彭富明.
唯灵论批判与唯物史观生成的逻辑[J]
.理论建设,2016,32(5):64-69.
云梦学刊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