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病原、流行因素,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以期指导小麦生产。
作者
王玉雪
袁小丽
司剑林
机构地区
河南省许昌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9期177-177,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发生
防治
分类号
S435.121.4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1
王向阳,黄咏沧,刘升,姜磊.
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分析及在测报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35-36.
被引量:15
2
吴春艳,李军,姚克敏.
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J]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4):19-22.
被引量:31
3
罗巧燕,曹远银,宋慧君,邱宏伟,范世奇,王玉坤.
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5):94-96.
被引量:7
4
宋玉立,何文兰,杨共强,刘红彦.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4):14-14.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曹祥康,陈爱光,田平阳.
福建省小麦赤霉病气候预报初探[J]
.福建农业科技,1993,24(1):21-22.
被引量:2
2
韩长安,邹光中,王志平.
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模式[J]
.上海农业学报,1994,10(2):67-70.
被引量:21
3
蔡煜东,许伟杰.
自组织神经树在小麦赤霉病预测中的应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11(3):170-172.
被引量:6
4
张吉昌,王捍东,白庄君,郑克明.
汉中盆地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1995,41(2):24-25.
被引量:5
5
徐崇浩,何险峰,刘富明,熊志强.
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和大气环流背景[J]
.西南农业学报,1996,9(3):60-67.
被引量:12
6
章东,李华,徐南恒,侯笛鸣.
Fisher准则在小麦赤霉病长期预测预报上的应用[J]
.上海农业科技,1996(6):26-27.
被引量:2
7
汤志成 居为民.冬小麦赤霉病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分析及其预报[J].气象,1988,14(8):31-35.
8
Bal G H,Shaner G E. Wheat scab: perspective and 7 control[J].Plant Dis, 1994,78 : 760 -- 766.
9
Miller j D, Young J C, Sampson D R. Deoxynivalenot in an experimental Fusarium graminearum infection of wheat[J].Plant Patbol.1985,7:132-- 134.
10
盂昭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234-2253.
共引文献
82
1
雍其安,耿娟.
定远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穗期降雨的相关性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20(3):171-172.
2
吴丽,王步军.
谷物中DON、ZEA毒素的净化、检测、毒性与生物脱毒技术的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5):1323-1330.
被引量:2
3
刘小宁,刘海坤,黄玉芳,叶优良.
施氮量、土壤和植株氮浓度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06-317.
被引量:19
4
陈怀亮,张弘,李有.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及预报方法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212-216.
被引量:82
5
王福增,谷小平,袁淑杰,梁平.
正定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J]
.农技服务,2007,24(3):61-62.
被引量:4
6
王博妮,景元书.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4):25-27.
被引量:4
7
王淑梅.
基于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2):13-16.
被引量:12
8
袁淑杰,梁平,任红敏,曹克强,张文宗.
冀京津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气象条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9-1361.
被引量:5
9
罗贵东,于竹娟.
大竹县小麦赤霉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发病趋势预报[J]
.贵州气象,2010,34(1):18-21.
被引量:3
10
梅桂芳,王晓琴,贲秀兰.
30%戊唑·福美双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92-19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7
1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2008,25(9).
被引量:17
2
王东海,贾文华.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6(11).
被引量:7
3
张长青,杨文美,张金如.
青海省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危害状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19-220.
被引量:3
4
汪青春,李林,刘蓓,秦宁生,朱尽文.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2005,31(3):69-73.
被引量:64
5
裴自友,韩航如,李亚浩,亓增军,庄丽芳,王秀娥,陈佩度,刘大钧.
两种检测小麦DON含量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153-158.
被引量:4
6
叶正荷,朱建祥,苏卫华,夏桂平,潘泽义.
兼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复配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35-338.
被引量:9
7
李正辉,向晶晶,陈婧鸿,葛翠风,葛绍荣.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49-152.
被引量:20
8
惠飞虎,张永泰,吴怀询,李爱民.
降水、温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病指标探讨[J]
.耕作与栽培,1998,18(2):60-62.
被引量:2
9
刘万华,于杰,邵凤成,张兵,郑勇.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天津农林科技,2009(2):15-16.
被引量:8
10
李祎君,王春乙,赵蓓,刘文军.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S1):263-271.
被引量:126
引证文献
5
1
陈香华,汪立新,熊战之,付佑胜,赵桂东,李茹,郭小山,刘伟中,周长勇,王宏宝.
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00-201.
被引量:7
2
杨源,杨柳,代会静.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种业导刊,2012(5):22-23.
被引量:17
3
辛总秀.
青海东部年降雨量变化与粮油作物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5):103-105.
被引量:2
4
侯昌亮,艾爽,姚安庆.
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12,9(12):1-2.
被引量:1
5
陶伟,赵迳连.
浅谈江宁区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的做法、问题与对策[J]
.上海农业科技,2013(6):59-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孔令圆.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98-198.
被引量:10
2
王尽松,徐荣燕,李瑞花.
2012年德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新特点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30-130.
被引量:3
3
毕如江,唐桂林,孙怀山,周德美.
2012年寿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情况及药剂防效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44-145.
4
马学文,陈思宏,倪运东,于湧鑫,杜国防.
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46-147.
被引量:2
5
葛胜,朱伟,俞瑗.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14-115.
被引量:2
6
黄钻华,王永超.
盐城市亭湖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144-144.
7
陈兴庆,范飞.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5):85-85.
被引量:3
8
魏亚.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5):89-89.
被引量:1
9
周坤,王功庆,尹贝贝.
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J]
.现代农村科技,2013(9):23-24.
被引量:4
10
王鲁生.
成武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49-50.
1
曹静明.
稻瘟病的防治[J]
.农村科学实验,1999(7):12-13.
2
唐克红.
贵州省麦类赤霉病流行因素及综合防治[J]
.耕作与栽培,1989,9(6).
3
苗全喜,孙成扬,杜传锟.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9-160.
4
刘泉姣,唐玉兰,张柏松,宋广镇.
小麦白粉病流行因素与防治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2,24(6):19-22.
被引量:1
5
吕雨土,张圭松.
植物病害流行因素的关联分析[J]
.科技通报,1989,5(5):36-39.
6
白和盛,苏建坤,吉春明,张春梅,刘怀阿,陆玉荣.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流行因素及其综防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82-782.
被引量:4
7
渠元春,韦保旭,等.
玉米黑粉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对策[J]
.南阳农业科技,2002(3):14-15.
8
朱能益.
棉盲蝽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32-132.
9
叶枝禄.
烟草黑胫病及其综合防治[J]
.福建农业,2002(10):18-18.
10
孙桂萍.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34-134.
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