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度量研究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指导,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物流—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和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控制策略,可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作者
王伟
陈伟成
黄莉
封学军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研究所
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财务科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市场》
2010年第15期6-8,共3页
China Marke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资助(09YJC6300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9042)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BR2009037)
河海大学自然科学基金(2008429611)资助
关键词
协同学理论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协调度
分类号
F25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4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14
参考文献
5
1
吴晔.
珠三角洲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机理探讨[J]
.物流科技,2009,32(2):21-23.
被引量:15
2
杨志梁,张雷,程晓凌.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8-40.
被引量:77
3
郭湖斌.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08,31(7):83-86.
被引量:22
4
刘明菲,李兰.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作用机理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3):40-42.
被引量:64
5
张文杰.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J]
.物流技术,2002,21(3):7-9.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华蕊.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
.物流科技,2004,27(9):78-79.
被引量:49
2
海峰,武兰芬,张丽立.
发展区域物流 推动区域经济[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71-73.
被引量:76
3
曾文琦.
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40-43.
被引量:14
4
徐寿波.
大物流论[J]
.中国流通经济,2005,19(5):4-7.
被引量:49
5
路万涛.
区域物流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27(6):5-9.
被引量:4
6
陶进,姚冠新.
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机理及规划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5(11Z):310-311.
被引量:16
7
刘秉镰.
现代物流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机理[J]
.学习与探索,2006(2):224-227.
被引量:27
8
徐青青,缪立新.
区域物流发展及研究综述[J]
.物流技术,2006,25(4):1-3.
被引量:31
9
姜华.
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系[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3):87-90.
被引量:24
10
徐寿波.
生产要素六元理论[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5-19.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204
1
董险峰.
环渤海区域物流国际合作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99-102.
被引量:1
2
孙红彦.
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1):23-26.
被引量:7
3
覃儒展,王力虎.
广西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98-99.
被引量:5
4
姜楠.
蚌埠现代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30-31.
5
李喜梅.
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分析[J]
.大众商务,2010(14):12-12.
6
王爱虎,房兴超,郭佳.
广东省市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发展研究[J]
.工业工程,2014,17(1):91-98.
被引量:17
7
曾锴,马传军,赵林度.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J]
.物流技术,2005,24(1):12-16.
被引量:19
8
张贤.
发展区域物流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现代管理科学,2005(9):77-78.
被引量:9
9
陈红霞.
内蒙古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30-35.
被引量:2
10
卢志滨,叶蔓.
哈尔滨市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05,27(6):119-1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5
1
华蕊.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
.物流科技,2004,27(9):78-79.
被引量:49
2
初良勇,田质广,谢新连.
组合预测模型在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30(4):43-46.
被引量:59
3
王晶.
BtoC电子商务物流瓶颈的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1X):34-35.
被引量:8
4
王晓原,李军.
灰色GM(1,1)模型在区域物流规模预测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3):415-417.
被引量:44
5
刘秉镰,赵金涛.
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6):101-106.
被引量:111
6
唐晓波,黄圆媛.
协同学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杂志,2005,24(8):23-25.
被引量:12
7
张毅,陈圻.
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基于复合系统模型与30个省区面板数据[J]
.软科学,2010,24(12):70-74.
被引量:69
8
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
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基于全国面板数据[J]
.软科学,2010,24(12):75-79.
被引量:106
9
路永和,邹一秀,杨亮.
供应链协同决策问题的探讨[J]
.物流科技,2006,29(6):116-119.
被引量:5
10
秦璐,刘凯.
基于产业结构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J]
.物流技术,2006,25(7):4-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4
1
张建升,胡秀忠.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1):50-55.
被引量:38
2
张梅青,周叶,周长龙.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7-34.
被引量:36
3
李志勇.
福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的回归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2):26-28.
4
李洋,杨学春,肖生苓.
基于协同学的黑龙江省鲜果冷链物流系统协调度度量[J]
.物流技术,2013,32(9):154-157.
被引量:4
5
王啸啸,张蕾,李爱增,胡治杰.
河南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河南科技,2013,32(11):234-234.
被引量:1
6
李光明,孙明霞.
产业聚集、物流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动态关系实证研究[J]
.商业时代,2014(21):39-41.
被引量:1
7
王啸啸,欧阳新欢,李爱增,李文权.
河南省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J]
.物流技术,2014,33(9):233-236.
被引量:10
8
魏乐琴.
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综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1):57-59.
被引量:1
9
刘广海,游力,邹毅峰,宗岩.
珠江三角洲铁路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2):11-15.
被引量:12
10
乐小兵.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成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科技广场,2015(11):216-22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4
1
袁敏,许才菊.
基于灰度关联分析的成渝双城汽车产业分析及协同对策[J]
.内江科技,2021,42(12):36-37.
2
沈渊.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中美社会物流成本比较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9):17-20.
被引量:10
3
杨京帅,孙正一.
能源化工“金三角”区域物流需求分析与功能配置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63-67.
被引量:2
4
雷勋平,谭艳华,王亮,龚月琴.
安徽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整关系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27(2):84-88.
被引量:4
5
汤毅,杨芳.
湖南经济增长与物流需求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物流技术,2013,32(8):185-187.
被引量:3
6
韦大宇.
区域物流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作用探析[J]
.市场周刊,2013,26(9):61-62.
被引量:1
7
田慧丽.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
.物流科技,2013,36(11):65-67.
被引量:3
8
刘俊华,李瑶琴,长青.
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与误差修正模型[J]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2):65-70.
被引量:20
9
梁智.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3(11):90-92.
被引量:3
10
尹叶青.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物流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13,32(11):133-135.
被引量:5
1
曹炳汝.
中国城乡发展协调度测度[J]
.城市问题,2015(11):18-22.
被引量:8
2
杨迅周,黄剑波,邹涛.
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
.河南科学,2011,29(12):1524-1527.
被引量:13
3
刘志亭,孙福平.
基于3E协调度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555-558.
被引量:26
4
程鑫,刘中军.
转型期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中国市场,2013(36):45-47.
5
王波涛,王成新,吴莹,袁玉珂.
绿色化视角下山东大学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名城,2017,0(2):22-26.
被引量:3
6
吴俊强,骆华松,陈长瑶,张寿香.
云南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协调度评价模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2):138-140.
被引量:12
7
张馨.
营口市港城协调发展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1):116-117.
8
李文忠,游斌.
天津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的研究[J]
.经济问题,2014(4):116-119.
被引量:6
9
茹冰倩.
国内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问题研究进展[J]
.统计与管理,2015,0(3):51-52.
10
李豫新,孙乾坤.
兵团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1):20-27.
被引量:7
中国市场
2010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