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惟其意义深远,需要全社会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高度关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
作者
呼勤
机构地区
内蒙古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研究》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Theoretical Research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分类号
C913.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1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李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经营探索[J]
.商业时代,2008(24):85-86.
被引量:19
2
李昕.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的可能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谈起[J]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68-73.
被引量:39
3
王文章,陈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2):81-89.
被引量:11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宋坚.
民族符号的价值及其意义[J]
.昆明大学学报,2001,12(2):40-43.
被引量:4
2
陈昕.
消费文化:鲍德里亚如是说[J]
.读书,1999,0(8):150-155.
被引量:45
3
戴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惑[J]
.瞭望,2005(30):57-59.
被引量:65
4
萧放.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0-56.
被引量:164
5
陈岸瑛.
“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保护什么? 如何保护?[J]
.装饰,2003(3):5-7.
被引量:16
6
孙家正.《<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总序》[A].王文章主编.《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C].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7
赵自庄.《云南民族文化区域构建》[A].张庆善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8
王鹤云.《浅论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有效方式》[A].张庆善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9
道格拉斯·凯尔纳 斯蒂文·贝斯特 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45.
10
朱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背景、问题与思路》[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1).
共引文献
161
1
郑榕玲.
非遗传承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策略研究——以广州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4):153-155.
被引量:2
2
倪锡尊,谢洁琼.
社交网络视域下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对策[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0(2):144-145.
3
涂婉,肖莎.
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与“创”[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56-59.
被引量:2
4
孙正,葛浩然,陈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以满族灯舞“八大怪”为例[J]
.满族研究,2021(4):106-109.
5
王诗晴.
智慧之花常开不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0):60-61.
6
吴川.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以华县皮影制作工艺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4):277-278.
被引量:6
7
刘霞.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策略[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2):27-28.
被引量:7
8
黄河.
由常州梳篦论中国传统工艺品生存发展之路[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9(1):14-16.
被引量:3
9
杨娜,秦艺娟.
常山战鼓的艺术价值[J]
.飞天,2011(4):83-84.
10
高玉梅,胡允银,邓雅文.
变革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云南科技管理,2009,22(2):58-60.
同被引文献
56
1
严永和,李帅通.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J]
.河北法学,2021(5):31-44.
被引量:24
2
邹启山.
文化延续之命脉——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
.中外文化交流,2004(7):10-13.
被引量:26
3
贾银忠.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61-66.
被引量:11
4
刘魁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1-8.
被引量:251
5
乌丙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102-106.
被引量:117
6
吴效群.
建构象征的“紫禁城”——近代北京民间香会妙峰山行香走会主题之一[J]
.民俗研究,2005(1):27-42.
被引量:8
7
乌丙安.
带徒传艺:保护民间艺术遗产的关键[J]
.美术观察,2007(11):8-9.
被引量:29
8
贾鸿雁.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9-122.
被引量:89
9
朝戈金.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口头传统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4—07—14.
10
巴莫曲布嫫.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
.民族艺术,2008(1):6-17.
被引量:151
引证文献
5
1
于春梅,侯思薇,吴丹.
人口较少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探析——以达斡尔族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2):128-132.
被引量:6
2
于春梅,季诗洋,李文睿,潘贺男.
少数民族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J]
.理论观察,2018(4):111-113.
被引量:4
3
韩静.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J]
.才智,2013(1):188-188.
被引量:1
4
侯路瑶,汪德荣.
广西陆地边境虚空化成因及对策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7):1-6.
被引量:4
5
鲁春晓.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流转与嬗变研究[J]
.民俗研究,2023(5):120-13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易玲,石傲胜.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注册与使用:制度机理、现实困境及规范路径[J]
.知识产权,2023(12):89-103.
2
黄志强,王文文.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城镇化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冲击[J]
.理论观察,2017(1):12-14.
3
郝朋飞,徐涛.
社会共生理论视域下东北满族“冰嬉”文化的挖掘与整理[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2):99-103.
被引量:1
4
郭明英,罗荣华.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3):53-57.
被引量:1
5
黄志锋.
基于文化旅游视角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9,19(12):63-68.
被引量:2
6
王敏,汪勇.
新时代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传承价值的四维探析[J]
.观察与思考,2020(6):89-94.
被引量:2
7
李其瑞,古丽巴奴木·吾买尔江.
爱国主义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涵与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1,32(3):72-77.
被引量:5
8
李飞.
达斡尔族“乌钦”文化道德与传承策略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9):111-113.
9
敏承华.
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的民俗文化变迁与保护--以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例[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5):20-27.
被引量:6
10
王志辉.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问题及治理机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53-59.
被引量:1
1
曹艳秋.
台儿庄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1):120-121.
被引量:2
2
潘年英.
全球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以贵州从江县的实践为例[J]
.民族艺术,2005(4):12-17.
被引量:5
3
王超.
浅谈图书馆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利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4):128-128.
被引量:1
4
于富业.
论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5):154-157.
被引量:11
5
郭颖.
浅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2):66-68.
被引量:3
6
洪卫中.
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1):68-71.
被引量:1
7
王婴.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启示[J]
.江苏社会科学,2002(3):48-52.
被引量:15
8
陈华文.
原生态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山东社会科学,2010(9):24-30.
被引量:14
9
陈飞龙,李心峰.
《中国的传统节日》后记[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2):7-8.
10
邱立.
西部开发中的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访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J]
.中国民族,2003(9):56-57.
被引量:1
理论研究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