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改革开放以来的语音造词法——以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新语为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音造词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发展,即由于外来语的音译借用、方言土语词的移用或记音,网络语境的技术特点、交际原则,文学作品、广告作品对特定修辞效果的追求等影响,使汉字原有字形产生新义,包括音译、谐音、记音、合音等。
作者
蔡长虹
机构地区
商务印书馆
出处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2,共7页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关键词
语音造词
网络语言
关联性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王洪君.汉语非线形音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陈宝勤.
试论汉语语音造词[J]
.沈阳大学学报,2000,12(3):50-56.
被引量:2
3
何道宽.《帝国与传播》译者序(哈罗德·伊尼斯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鲁昌.
网络语言中另类“飞白”的语用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44-146.
被引量:13
5
刘瑞明.
谐音造词法研究是提高辞书质量的一大途径[J]
.辞书研究,2005(1):42-46.
被引量:3
6
姜望琪.
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5):1-8.
被引量:32
7
周晓林,武宁宁,舒华.
语音与词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来自儿童发展的证据[J]
.心理科学,1998,21(6):498-501.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闪雄.
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
.语文建设,2000(10):15-16.
被引量:65
2
刘乃仲,马连鹏.
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89-92.
被引量:20
3
彭聃龄,郭德俊,张素兰.
再认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J]
.心理学报,1985,17(3):227-234.
被引量:28
4
钱冠连.
新格赖斯语用机制新在哪里?[J]
.外国语,1995,18(1):17-24.
被引量:14
5
马静.
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1):52-56.
被引量:22
6
姜望琪.
也谈新格莱斯照应理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1):29-36.
被引量:10
7
宋华,张厚粲,舒华.
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J]
.心理学报,1995,27(2):139-144.
被引量:63
8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
赵越.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4):53-57.
10
-- 1998. Pragmatics and time [A]. In R. Carston &S. Uchida (eds.). Relevance Theory: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C], 1-22.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共引文献
70
1
曹刿生,杨丽清.
会话含意理论与关联理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6-117.
被引量:1
2
张兆芹.
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之比较[J]
.文教资料,2008(17):41-42.
3
许红晴,杨奔.
网络语言的戏仿现象[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3):104-107.
4
周晓林,曲延轩,庄捷.
再探汉字加工中语音、语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4):241-247.
被引量:19
5
许红晴.
当代网络流行新词之单纯词造词法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4):78-81.
被引量:3
6
陈寒.
对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的反思[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52-55.
被引量:3
7
陈雅潞.
试从关联理论看笑话的解读[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2):47-50.
8
王丹,王晓红.
关联理论及其应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4-106.
被引量:6
9
张积家,张厚粲.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J]
.应用心理学,2001,7(3):57-62.
被引量:26
10
张积家,王惠萍.
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声调关系对形声字命名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1,33(3):193-197.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4
1
张鲁昌.
网络语言中另类“飞白”的语用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44-146.
被引量:13
2
沙玉伟.
“囧”字新用[J]
.汉字文化,2008(5):21-21.
被引量:5
3
张佳慧,朱蓓蓓,杨阳.
网络新词“萌”的语言学分析[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78-80.
被引量:10
4
曾毅平.
“驴友”“色友”及其社团方言词释略[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80-86.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许红晴.
当代网络流行新词之单纯词造词法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4):78-8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孙瑞霞.
2013年汉语网络新词造词法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17-21.
被引量:1
2
车飞.
近十余年来汉语网络新词语研究述略[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102-113.
被引量:6
3
韩沁钊.
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33-34.
被引量:2
1
薄守生.
《洛阳伽蓝记》单纯词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28-31.
被引量:3
2
周锡纯.
《元刊杂剧三十种》单纯词研究[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2):27-28.
3
张锐.
《释名》造词法探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1).
4
董博静,李清桓.
海口闽语语音造词探析[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2):100-106.
5
沈怀兴.
与衍音说相关的几个问题[J]
.语言研究,2011,31(3):1-5.
被引量:6
6
刘苗.
松滋方言词汇的造词法[J]
.魅力中国,2014(5):288-288.
7
潘峰.
现代汉语仿音造词的方式、成因及其语言价值[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4):163-168.
被引量:3
8
马连湘.
从《世说新语》复合词的结构方式看汉语造词法在中古的发展[J]
.东疆学刊,2001,18(3):75-79.
被引量:2
9
陈宝勤.
古汉语副词生源探微[J]
.沈阳大学学报,1997,9(2):77-84.
被引量:1
10
程湘清.
《诗经》中的“过渡词”[J]
.语文研究,1982(1):116-121.
辞书研究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