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英雄”的转变——蒋光慈革命话语叙事模式探析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4
-
1朱璟(茅盾)《关于创作》,《茅盾全集》第19卷第27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
2王智慧.激情叙述下的革命言说 蒋光慈小说创作简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91-207. 被引量:16
-
3任访秋.《绪论》第5页,《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
4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蒋光慈文集》第2卷第1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28
-
1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J].太阳月刊,1928,(2).
-
2王一川.《中国现代卡理斯马典型》[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27.
-
3中国青年,1926,(121).
-
4苏读余.《冲出云围的月亮》[J].现代文学,.
-
5钱杏部.《野祭》[J].太阳月刊,1928,.
-
6王任叔.《评<短裤党>》[J].生路;月刊,.
-
7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J].拓荒者,1930,(3).
-
8蒋光慈.《<哭诉>自序》,上海春野书店,1928年2月版.
-
9蒋光慈.《<失业以后>前言》,《蒋光慈文集》第4卷,第301页.
-
10郁达夫.《<鸭绿江上>读后感》[J].洪水,.
共引文献17
-
1褚洪敏.普罗小说新论[J].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70-73.
-
2张江元.革命言说下的精神自语——论巴金“左翼”时期的工人题材创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40-43.
-
3李正红.革命星空下的浪漫——论左翼文学的情爱主题[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4-56.
-
4李正红.论蒋光慈模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76-78. 被引量:1
-
5张晶.新世纪以来蒋光慈创作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5):71-73.
-
6谢昭新.论蒋光慈小说创作与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J].文学评论,2011(3):166-173. 被引量:2
-
7江琼.蒋光慈小说流行元素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48-51.
-
8张剑.从多元到单一:革命文学的叙事模式变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45-150. 被引量:1
-
9王智慧.在创作自由与集团规戒之间——从蒋光慈看革命作家的精神困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7):86-92. 被引量:1
-
10彭帅.浅论《短裤党》的人物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0):31-31.
-
1小川利康.蒋光慈旅日前后的蜕变——《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之故事结构比较[J].当代外语研究,2011(6):43-48.
-
2高俊杰.蒋光慈后革命写作的策略性——论《冲出云围的月亮》对茅盾《蚀·追求》的逆写[J].现代中文学刊,2013(6):68-79.
-
3马殿超.《女兵自传》与《蚀》《冲出云围的月亮》的比较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0,21(3):105-107.
-
4刘冬妮.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渗透[J].神州,2016,0(17):111-111.
-
5高娟.凝视理论观照下看公众眼中的海丝特[J].芒种(下半月),2014(2):139-140.
-
6熊权.“革命加恋爱”:早期普罗文学中的模式化书写及其嬗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63-70. 被引量:1
-
7孙伟英.文本意蕴与作家本意的二律背反——《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中性别意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5):55-57.
-
8刘阳扬.试论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与俄苏文学的关系——以《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为例[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7):74-78.
-
9程丽蓉.女性成长故事:两性作家的不同诠释——《遥远的爱》与《虹》、《冲出云围的月亮》比较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32-135.
-
10黄晓华.疾病的意义生成与价值转换——论革命恋爱题材小说中的疾病书写[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1):7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