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1模块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高端备课项目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成果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分析氧化还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氧化还原内容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专题的教学论问题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
胡久华
王磊
潘瑞静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8,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认识发展
氧化还原
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论问题
核心概念教学
分类号
O6-4 [理学—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15
参考文献
9
1
梁永平,郭红霞.
氧化还原反应的科学学习价值及其课程建设研究[J]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理科),2004(6):39-42.
被引量:2
2
谢建强.
“氧化还原”认知结构的重建[J]
.化学教育,2006,27(11):29-33.
被引量:1
3
喻建军,廖军.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实录[J]
.化学教育,2008,29(8):19-22.
被引量:2
4
胡久华.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J]
.化学教育,2008,29(9):14-18.
被引量:19
5
冯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特点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8,28(5):9-11.
被引量:2
6
王瑞政,周青,张建军.
认真研读新课标 科学使用新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在4种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编写特点比较与建议[J]
.化学教育,2008,29(11):20-22.
被引量:9
7
王磊,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9-11.
被引量:40
8
任雪明.
新课程“氧化还原”概念的教学研究[J]
.化学教学,2009(6):38-39.
被引量:4
9
丁伟,李秀滋,王祖浩.
氧化还原反应误概念研究[J]
.化学教学,2006(10):16-1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孙夕礼,马春生.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J]
.化学教育,2005,26(7):16-22.
被引量:32
2
蔡美玉.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录[J]
.化学教学,2006(6):42-45.
被引量:3
3
佘平平,白无暇,熊辉.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J]
.化学教学,2006(7):41-43.
被引量:2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
宋心琦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5-38
7
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1-29
8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I(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
杨梓生.
试析《化学1(必修)》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化学观念[J]
.化学教育,2008,29(4):18-2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73
1
谭丽花.
基于化学单元教学的知识结构化:价值意蕴与教学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24(5):10-13.
2
马艳辉,梅才宏.
"硫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5):12-15.
3
殷积刚.
中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体会[J]
.新课程学习(中),2009,0(3):29-29.
4
杨小燕.
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10-12.
被引量:1
5
聂明珍,张文华,彭丽娟.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分析[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4):63-65.
被引量:3
6
张映林,谢祥林.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意义建构的教学研究[J]
.化学教育,2010,31(3):48-50.
被引量:5
7
张静,徐京汉.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习题课的设计与探索[J]
.化学教育,2010,31(3):64-65.
8
蔡秀忠.
“有机合成”单元教学的设计与思考[J]
.化学教学,2010(7):27-30.
被引量:1
9
蒋广敏.
在教学中挖掘知识的教育教学价值——以物质的量的教育教学价值分析为例[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9):148-149.
10
余梁,刘雪莲.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11):145-145.
同被引文献
72
1
赵红革,孔令军.
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初步研究[J]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4(5):11-12.
被引量:5
2
王磊.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新世纪”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特点及实施情况简介[J]
.化学教育,2005,26(3):13-17.
被引量:18
3
钟志贤.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5):66-71.
被引量:25
4
孙夕礼,马春生.
新课标三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J]
.化学教育,2005,26(7):16-22.
被引量:32
5
胡久华,王磊,刘宇红.
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
.化学教育,2005,26(9):24-27.
被引量:13
6
丁伟,李秀滋,王祖浩.
氧化还原反应误概念研究[J]
.化学教学,2006(10):16-19.
被引量:9
7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北京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6-237,770.
9
崔允漷.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8-82,269.
10
GrantWiggins,JayMcTighe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5-51.
引证文献
24
1
杨明生,邱寒.
谈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教学[J]
.化学教育,2010,31(10):23-25.
被引量:4
2
卢晓初.
漫谈检测依据的合合法性——计量认证评审随笔[J]
.中国计量,2000(6):20-22.
3
周改英.
例谈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J]
.化学教育,2012,33(11):45-48.
被引量:6
4
熊新华,杨玉琴.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结构、层次与生成[J]
.化学教育,2013,34(5):3-6.
被引量:14
5
赵震亚.
别让概念教学留下“后遗症”——“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思考[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4):84-86.
6
周玉芝.
厘清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程:分析教材的新视角——以中学化学“电化学基础”教学内容为例[J]
.化学教育,2014,35(13):7-10.
被引量:15
7
陈岩.
核心素养下关于“化学与生活”教学内容整体化的结构设计[J]
.文理导航,2018,0(26):51-51.
8
胡久华,张银屏.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2014(8):63-68.
被引量:32
9
郑文昌,曹星.
《化学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阻碍点诊断与教学策略研究[J]
.化学教与学,2014(7):7-10.
被引量:4
10
黄文军,黎薇.
基于研学问题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以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反应为例[J]
.化学教学,2015,0(6):50-5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5
1
周道翔.
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高考,2021(31):107-108.
2
邱惠芬.
可见学习视域下的教学探索——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2):18-22.
3
熊新华,杨玉琴.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结构、层次与生成[J]
.化学教育,2013,34(5):3-6.
被引量:14
4
刘美丽,董素静,马占江.
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分析——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课为例[J]
.化学教育,2013,34(6):27-29.
被引量:3
5
王保强.
化学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教学决策特征——基于“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J]
.化学教育,2013,34(8):45-49.
被引量:2
6
陈伟.
巧用被动语态突破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难点[J]
.学园,2013(18):66-67.
7
刘艳,黄紫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4(9):62-63.
被引量:18
8
王保强.
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学生缄默知识的策略[J]
.化学教育,2014,35(7):22-25.
9
王伟,王后雄.
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
.教学与管理,2019(1):50-53.
被引量:20
10
韦存容,李惠,马宏佳.
改进型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
.化学教与学,2014(12):3-6.
1
胡久华,王磊,支瑶,董颖,郑文燕.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
.化学教育,2013,34(4):44-49.
被引量:40
2
胡久华,袁丽琴,王澜,丁芬,郇乐,赵荣梅.
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点的高三水溶液复习教学研究[J]
.化学教育,2014,35(13):46-51.
被引量:18
3
支瑶,王磊,张绪姝.
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J]
.化学教育,2010,31(6):29-34.
被引量:28
4
姜言霞,王磊,支瑶,张景富,蒋立鹤.
基于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发展的教学研究[J]
.化学教育,2013,34(3):20-26.
被引量:15
5
张钟宪.
《元素化学》及无机化学教学问题浅谈[J]
.大学化学,1999,14(5):35-36.
被引量:8
6
李雄记.
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两个教学问题[J]
.化学教育,1992,7(1):46-47.
7
阎芬,于少华,王磊.
中学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设置有效性研究——以“基于代表物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J]
.化学教育,2015,36(13):32-35.
被引量:11
8
黄鸣春,王磊,宋晓敏,常伟.
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的“元素周期律·表”教学研究[J]
.化学教育,2013,34(11):12-18.
被引量:23
9
林岚.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57-58.
被引量:1
10
林岚.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65-65.
被引量:3
化学教育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