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融合论”质疑
被引量:
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今后传媒发展的趋势不是融合,而应该是分化。传媒融合成为这几年国际国内传媒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也可以说是最热门的话题,在实践中也是热火朝天。许多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在殚精竭虑地试图验证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实现传媒融合,或者如何让传媒融合得更好;但很少有人在考虑应不应该融合的问题。
作者
陈国权
机构地区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关键词
传媒发展
分化
融合论
热点话题
传媒融合
实践者
研究者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6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267
同被引文献
356
1
刘蒙之,刘战伟,李嫒嫒.
双向融合 殊途同归——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媒体的主流化[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7-28.
被引量:4
2
姜红,印心悦.
作为“实践”的新闻——一个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21,43(8):41-53.
被引量:26
3
匡文波.
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J]
.新闻爱好者,2012(10):32-34.
被引量:78
4
汪强.
浅析广播媒体在解放受众眼睛中的优势和魅力[J]
.东南传播,2013(12):75-77.
被引量:3
5
蔡雯.
“人人都是记者”——“参与式新闻”的影响与作用[J]
.对外传播,2010(3):34-35.
被引量:13
6
翟京京,付玉辉.
网络中立:塑造怎样的互联网未来?——美国“网络中立”论争的综述与思考[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3):7-11.
被引量:2
7
崔保国.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J]
.当代传播,1999(6):23-25.
被引量:31
8
裘正义.
产业扩张·适度规模·制度创新——传媒集团化建设的三点思考[J]
.新闻战线,1998,0(5):9-11.
被引量:3
9
潘忠党.
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3):62-80.
被引量:150
10
李挺,孙金岭.
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理念创新[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6):12-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1
1
张立伟.
媒介融合:犹如带橡皮的铅笔[J]
.新闻记者,2010(8):28-32.
被引量:7
2
黄斐.
试论媒介融合的认知及实践误区[J]
.新闻记者,2010(8):33-36.
被引量:10
3
邓建国.
媒介融合:受众注意力分化的解决之道——兼与“反媒介融合论”商榷[J]
.新闻记者,2010(9):56-60.
被引量:36
4
冉明仙.
“竞合螺旋”:媒体分阶段发展趋势——与单纯“分化论”和“融合论”商榷[J]
.新闻记者,2010(9):61-65.
被引量:8
5
陈国权.
市场机制比融合更重要——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为例反思媒介融合兼谈媒介分化的意义[J]
.新闻记者,2010(12):44-48.
被引量:4
6
付玉辉.
2010年新媒体传播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1,33(1):19-23.
被引量:8
7
赵星耀.
认知媒介融合的既有理念和实践[J]
.国际新闻界,2011,33(3):65-69.
被引量:21
8
陈力丹,董晨宇.
2010年广播电视研究的七个关键词[J]
.声屏世界,2011(3):13-15.
被引量:3
9
谭天,刘晓旋.
编织关系,构建平台,实现三个转变——媒介融合年的回顾与展望[J]
.媒体时代,2011(3):9-13.
被引量:1
10
王健.
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J]
.编辑之友,2011(5):47-4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67
1
冯强,孙璐璐.
中国离职媒体人职业转型话语研究[J]
.新闻大学,2022(2):56-70.
被引量:11
2
李新.
高校媒体融合的必然和应然[J]
.新媒体研究,2022,8(24):116-119.
被引量:1
3
胡泳,陈磊.
网络传播研究述略:从本体研究到规范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143-152.
被引量:7
4
洪梅.
传统教材教辅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探讨[J]
.教师博览(下旬刊),2023(7):23-24.
被引量:1
5
汪金刚.
融合传播环境下信息空间的嬗变与生态重构[J]
.当代传播,2020,0(1):89-92.
被引量:3
6
《国际新闻界》新闻学年度课题组.
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3,45(1):6-24.
被引量:4
7
王熙,沈宇虹.
从互动到融合:图书出版与影视业融合的多维分析[J]
.编辑之友,2015(10):31-33.
被引量:10
8
陈国权.
市场机制比融合更重要——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为例反思媒介融合兼谈媒介分化的意义[J]
.新闻记者,2010(12):44-48.
被引量:4
9
朱波.
传媒分众化与行业报发展新机遇[J]
.传媒观察,2011(1):27-28.
被引量:8
10
赵星耀.
认知媒介融合的既有理念和实践[J]
.国际新闻界,2011,33(3):65-69.
被引量:21
1
钟慧.
媒介融合与分化的实证分析[J]
.魅力中国,2010(11):86-86.
2
杨世真.
电视式微论——从遥控器到鼠标的革命[J]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2):23-26.
3
“融合论”质疑:分化是传媒发展的趋势[J]
.声屏世界,2010(4):66-66.
4
蒋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
.新闻界,2011(9):100-104.
被引量:40
5
徐沁.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J]
.东南传播,2008(6):71-73.
被引量:44
6
邓建国.
媒介融合:受众注意力分化的解决之道——兼与“反媒介融合论”商榷[J]
.新闻记者,2010(9):56-60.
被引量:36
7
管先海,程训方.
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档案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向[J]
.档案管理,2003(6):23-24.
被引量:8
8
化柏林.
情报学三动论探析: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1):21-24.
被引量:25
9
马弋飞,胡潇文.
“错位”的碰撞——对传播媒介研究视野中“融合论”与“分化论”学术争鸣的思考[J]
.记者摇篮,2011(8):20-22.
被引量:1
10
冉明仙.
“竞合螺旋”:媒体分阶段发展趋势——与单纯“分化论”和“融合论”商榷[J]
.新闻记者,2010(9):61-65.
被引量:8
新闻记者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