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脏内涵演变与新识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五脏内涵的古今演变1古代:功能赋予实体在古代,脏腑即是肉眼可见的解剖器官。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心”是一个象形字,是对心脏器官的具体描画;肝、肾、脾、肺、胆、胃、肠等字均从“月(肉)”,而“肉”字象鸟兽之肉,假借用于制人体之字,说明这些字的...
作者
金光亮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医学与哲学》
1998年第9期468-471,共4页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五脏
内涵演变
生理功能
分类号
R223.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86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95
参考文献
6
1
陈家旭,杨维益.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4):7-12.
被引量:162
2
张世筠,张汝箐.
A型行为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251-253.
被引量:15
3
傅延龄,陈非.
论脏腑实质的演变[J]
.医学与哲学,1998,19(1):27-30.
被引量:21
4
蔡定芳,沈自尹.
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42-445.
被引量:52
5
金光亮,梁怡,郭霞珍,苏晶,周东丰.
有关抑郁症季节性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启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15-16.
被引量:31
6
沈自尹.
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50-52.
被引量:224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陈家旭.
肝脏实质的研究概况[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3):50-52.
被引量:22
2
金益强,黎杏群,胡随瑜,刘爱平,易振佳,李家邦,梁清华,陈泽奇,张自强,张翔,李学文,朱崇学,陈昌华,王勇华.
肝风内动证三亚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391-396.
被引量:23
3
周和岭.
A型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认识论问题[J]
.医学与哲学,1994,15(12):5-8.
被引量:5
4
蒋方田,崔克,丁伟岗,陈福林.
A型行为与慢性颈肩腰腿痛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4):231-232.
被引量:6
5
蔡定芳,沈自尹,张玲娟,王文健.
右归饮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4):236-239.
被引量:82
6
孙宁玲,全吉.
应激、行为类型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生理生化改变[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10-12.
被引量:14
7
司富春.
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研究中医肾的现状及对策[J]
.中医研究,1994,7(3):2-5.
被引量:46
8
陈家旭,杨维益.
略论肝气虚证[J]
.中医杂志,1994,35(5):264-267.
被引量:24
9
陈家旭,杨维益,梁嵘.
肝气虚证临床证型的病理生理学初步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2):67-70.
被引量:26
10
蔡定芳,沈自尹,张玲娟,陈晓红,堀口贞次郎,小岛晓,井上昌辉.
右归饮对皮质酮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以及体重饮食摄水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28-731.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486
1
高晶晶,江凌圳,王英.
发生学视角下中医肝藏实质探溯[J]
.中医杂志,2020,61(4):357-360.
被引量:7
2
岳月,金明秀.
金明秀教授治痹经验[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2):107-110.
被引量:4
3
郭建军,杨则宜,谢敏豪,许葆华,魏雪涛,杨维益.
中药复方“体复康”对剧烈运动后大鼠巨噬细胞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31-232.
被引量:7
4
尤同建,杨天乐,谢敏豪.
运动性生殖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肾阳虚的关系及补肾中药强力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62-264.
被引量:6
5
陈林知,戴天木.
寒饮蕴肺证大鼠病理模型的建立[J]
.湖北中医杂志,2007(12):13-14.
被引量:10
6
王景辉,黄跃东,陈少玫.
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04,17(3):64-65.
被引量:7
7
袁文龙.
评李穆先生高血压分类与药物合理应用的科学价值[J]
.科技资讯,2008,6(10):245-246.
8
张炜,金季玲.
丹栀逍遥散联合心理疏导治疗高催乳素血症32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11-112.
9
陈刚,于兆海.
抑郁症治疗方法概述[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20(4):118-119.
被引量:2
10
王启荣,周未艾,吕丹云.
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大鼠心肌形态计量学研究[J]
.体育科学,1999,19(1):70-74.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67
1
叶平,施玉华,马正立,徐凤仙,施九皋.
补肾助阳药对甲减大鼠肝细胞结构和组织化学变化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1987(3):182-185.
被引量:6
2
王华宁,温伟波.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3,6(1):59-60.
被引量:37
3
胡化凯.
试论五行说的科学思想价值[J]
.中国哲学史,1996(3):31-34.
被引量:5
4
张岱年.
漫谈和合[J]
.社会科学研究,1997(5):55-55.
被引量:40
5
曾庆榴,陈创生.
“和”的文化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
.学术研究,1995(1):59-64.
被引量:11
6
陈竺.
系统生物学——21世纪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J]
.世界科学,2005,27(3):2-6.
被引量:69
7
烟建华.
《内经》五脏概念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5,23(3):395-399.
被引量:37
8
沈自尹.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55-258.
被引量:63
9
岳广欣,陈家旭,王竹风.
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1-4.
被引量:85
10
陈家旭,杨维益.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4):7-12.
被引量:162
引证文献
11
1
李瀚.
“肝肾同源”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5-9.
被引量:38
2
张方,黄泰康.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45-2247.
被引量:5
3
张宇忠,王静.
论通畅五脏元真是攻克医学难题的可行性思路[J]
.世界中医药,2010,5(1):5-6.
被引量:3
4
李瀚旻.
“藏象本质”与“白马非马”[J]
.医学与哲学(A),2010,31(9):62-64.
被引量:14
5
李瀚旻.
肝藏象肝脏中心说[J]
.世界中医药,2011,6(1):11-15.
被引量:22
6
郭淑芳,李如辉.
基于气学理论影响下脏腑概念的演变形式[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20-121.
7
王小平.
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227-1229.
被引量:5
8
黄晋琰,陈玮.
浅析心脾胃升降功能与月经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100-101.
被引量:1
9
金光亮.
中医西医化的现象原因与对策[J]
.中国医药学报,2000,15(6):6-9.
被引量:8
10
李瀚旻.
论藏象概念的三种演变形式[J]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7-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5
1
赵宾宾,龙清华,王平,李瀚旻.
柴胡疏肝散对MSG-大鼠-肝再生模型眶额叶皮层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860-5863.
被引量:2
2
吴小明,李如辉.
肝肾同源理论的现代研究集粹[J]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12-1914.
被引量:5
3
吴小明.
“精血同源”的发生学认识[J]
.吉林中医药,2005,25(1):3-4.
被引量:16
4
吴小明.
肝肾同处下焦的发生学认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3):310-311.
被引量:3
5
王振国.
当代中医基础学科群架构形成的历史局限性——兼论中医文献研究在基础学科理论构建与规范中的地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3-6.
被引量:8
6
吴小明.
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与外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196-197.
被引量:3
7
朱美香,吴小明.
“肝肾阴同源”的发生学考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46-947.
被引量:3
8
于凌,李其忠.
藏象学说研究进展述评[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63-64.
被引量:3
9
张喜芬,梅晓云.
肝肾同源论[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578-578.
被引量:14
10
李瀚旻,高翔,晏雪生,明安萍,彭亚琴,李晶津.
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研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24):2818-2822.
被引量:37
1
管仕伟,陈雪功,董昌武,周雪梅,王建青,张红梅.
从历史文化背景探讨方证内涵演变[J]
.中医杂志,2013,54(8):631-634.
被引量:1
2
张庆祥,吕霞霞.
三焦内涵演变及其对藏象学说形成的启示[J]
.中医药学报,2008,36(6):6-8.
3
邢玉瑞.
中医学术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探讨[J]
.现代中医药,2014,34(6):35-37.
被引量:2
4
刘兵,朱璐.
身形之脉与经脉内涵探讨——从具象到抽象[J]
.中国针灸,2015,35(5):497-500.
被引量:6
医学与哲学
199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