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后的自然吸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国外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后自然吸收或缩小的报道较多,并从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1-6]。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对此作一简述。一、腰椎间盘突出的分类方法后纵韧带完整与否是目前分类方法中评估能否自然吸收的一个重要界限标准。其中,Macnab[7]分类:凸起型(protrusion):tmsion):单纯凸起。后纵韧带下突出型(subligamentous extrusion):突出未穿破后纵韧带。后纵韧带后突出型(transligamentous extrusion):突出穿破后纵韧带。游离突出型(sequestration):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脱离原椎间盘。中村孝文[8]分类:凸起型:单纯凸起。中央型(central extrusion):中央型突出。
出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55-757,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周秉文,颈腰痛杂志,1998年,19卷,1页

同被引文献721

引证文献92

二级引证文献79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