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探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经过长期积淀而成,具有群体性、利益性、维权性、积累性、突发性、组织性、非理性和过渡性等特点。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影响农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努力探索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爱军
张俊花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农村
群体性事件
对策
分类号
D63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42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于建嵘.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0-13.
被引量:37
3
[英]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自由政治随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于建嵘.
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J]
.决策咨询(安徽),2003(5):42-44.
被引量:17
5
杨年松.
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
.社会主义研究,1998(5):44-46.
被引量:23
6
于建嵘.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5):25-29.
被引量:19
7
张厚安,徐勇,项继权.中国农村村级治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于建嵘.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
被引量:138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周忠伟,叶松.
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4):35-37.
被引量:13
2
杨年松.
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
.社会主义研究,1998(5):44-46.
被引量:23
3
高友谦.
建立农民利益集团——突破徘徊的一种政治选择[J]
.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4):23-25.
被引量:1
4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节选)[J]
.人民论坛,1994(4):1-1.
被引量:5
5
王斌,杨志林,李志敏,徐寅峰.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5(4):100-103.
被引量:10
6
农村税费改革亟待解决七个问题[J]
.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1(17):47-47.
被引量:1
7
张兆端.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5):5-18.
被引量:7
8
贵州瓮安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08-07-4].
9
范伟国.重庆万州临时工冒充公务员打人引发群体事件[N].北京青年报,2004-10-20.
10
潘盛凡,陈海峰.瑞安女教师坠楼后续:抑郁症引自杀[N].温州都市报,2006-09-10.
共引文献
1342
1
谢建社,牛潇蒙(校译).
乡村权力多元与乡土秩序重构——以赣西村宗族权力与政府权力冲突互动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1):53-100.
被引量:1
2
王子成,周明星,刘慧婷.
农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图景与解释:一个文献综述[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5):16-29.
被引量:2
3
张露.
1989年~2002年农民政治参与文献综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3):77-78.
4
关兴.
转型期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探微[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0-12.
被引量:1
5
欧三任.
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灰黑”势力及其治理[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4):5-9.
被引量:3
6
管新华.
成本收益论视线下的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3):52-56.
被引量:1
7
尹笔锋.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防范策略[J]
.农业考古,2009(6):82-84.
被引量:1
8
石方军.
农村群体性矛盾冲突多发领域分析——基于中原地区6县的调查[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3):94-97.
9
潘春良.
以问题为中心确立研究方向和构建研究体制——对地方社科院研究方向定位和研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10-14.
10
朱世欣.
网络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要素分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6):14-17.
同被引文献
44
1
王小军.
转型期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及治理[J]
.理论月刊,2009(1):138-140.
被引量:2
2
周忠伟,叶松.
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4):35-37.
被引量:13
3
代群,郭奔胜,季明,黄豁.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实考验[J]
.浙江人大,2009(8):22-24.
被引量:12
4
尹笔锋.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防范策略[J]
.农业考古,2009(6):82-84.
被引量:1
5
高友谦.
建立农民利益集团——突破徘徊的一种政治选择[J]
.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4):23-25.
被引量:1
6
郑觅.
社会转型与秩序建构——转型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学分析[J]
.消费导刊,2008(10):232-233.
被引量:3
7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节选)[J]
.人民论坛,1994(4):1-1.
被引量:5
8
王斌,杨志林,李志敏,徐寅峰.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5(4):100-103.
被引量:10
9
农村税费改革亟待解决七个问题[J]
.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1(17):47-47.
被引量:1
10
袁金辉.
论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3):29-3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6
1
周丽.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及对策分析[J]
.金田,2012(11):295-295.
2
任国友.
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及其治理[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432-437.
被引量:3
3
彭锋.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6X):158-159.
4
王鹏云.
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评述[J]
.青年与社会,2015,0(5):76-78.
5
贺灵敏,胡俊生.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与防治对策探究[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10):62-63.
被引量:1
6
于建嵘.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5):25-29.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缪金祥,封梦.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研究[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4):30-35.
2
尹笔锋.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及防范策略[J]
.农业考古,2009(6):82-84.
被引量:1
3
王斌,杨志林,李志敏,徐寅峰.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起因的演化博弈分析[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5(4):100-103.
被引量:10
4
张兆端.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5):5-18.
被引量:7
5
杨安华.
国外农村风险管理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0):98-103.
被引量:6
6
李琼.
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4):1-4.
被引量:20
7
谢炜聪.
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与农民利益冲突的原因及化解对策[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8(1):30-32.
被引量:2
8
欧三任.
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6):26-30.
被引量:2
9
张爱军,张俊花.
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探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10(1):55-58.
被引量:6
10
吴玲玲.
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探究——基于湖北“石首事件”的个案分析[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2):31-34.
1
袁金辉.
论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3):29-31.
被引量:7
2
张昌林.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J]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33-35.
被引量:3
3
郭秋娟.
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之研究[J]
.才智,2009,0(31):237-238.
4
谭景林.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
.商情,2014(30):144-144.
5
罗晴,罗御.
村民自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38-40.
6
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用好民主这个法宝[J]
.人大工作通讯,1995(16):31-33.
7
李小丽.
对农村村委会选举的思考[J]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4):54-56.
8
淮水.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我省全面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J]
.党的生活(云南),2010(2):31-32.
9
张坤.
关于土地纠纷问题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3):240-241.
被引量:2
10
明涛,刘鸣.
割舍不了的感情——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为农民维权二三事[J]
.楚天主人,2007(8):24-24.
贵州社会科学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