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桑枝屑与蚕沙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筛选研究
被引量: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充分利用蚕桑业废弃物资源,研究不同配方对杏鲍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3种含桑枝屑与蚕沙的高产栽培料配方。采用桑枝屑50%、蚕沙10%、棉籽壳25%、麸皮10%、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的培养料配方栽培,杏鲍菇菌丝29d满袋,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达127.7%。
作者
刘冠卉
徐大宝
屠洁
蒋宁
机构地区
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1-262,共2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杏鲍菇
桑枝
蚕沙
栽培料配方
分类号
S646.1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432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81
参考文献
6
1
暴增海,马桂珍.
杏鲍菇多糖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J]
.北方园艺,2007(6):239-240.
被引量:24
2
黄志龙,肖淑霞,上官舟建.
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8,30(2):25-27.
被引量: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
林衍铨,李开本,林兴生,黄建成,余应瑞,何锦星.
杏鲍菇菌株Pe5和Pe6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J]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1):34-37.
被引量:7
5
邱训国,严松俊.
桑皮纤维开发及其综合利用[J]
.辽宁丝绸,2002(4):10-13.
被引量:29
6
杨海霞,朱祥瑞,房泽民.
蚕沙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蚕桑通报,2002,33(3):9-12.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纪平雄,黄自然.
我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5(4):127-131.
被引量:10
2
黄志龙.
食用菌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J]
.食用菌,2005,27(2):29-30.
被引量:10
3
韩文新.
蚕沙综合利用与沼气发酵预处理工艺[J]
.中国沼气,1994,12(4):35-36.
被引量:4
4
杨立红,史亚丽,王晓洁,卜庆梅,蔡德华.
杏鲍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5,30(6):18-21.
被引量:51
5
杨梅,王丽雅,庄跃飞,陈凌华.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及其分离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5,24(4):38-39.
被引量:38
6
纪平雄,黄自然.
糊状叶绿素工艺过程与产品质量关系[J]
.蚕业科学,1995,21(4):267-268.
被引量:11
7
纪平雄,黄自然.
工厂废渣分离β─胡萝卜素[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4):82-86.
被引量:6
8
邢萱.
蚕沙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J]
.农牧产品开发,1995(9):17-19.
被引量:11
9
邢萱.
用蚕沙制取叶绿素铜钠盐[J]
.农牧产品开发,1995(10):23-23.
被引量:2
10
孙克年.
蚕沙的开发利用[J]
.饲料研究,1995,18(7):17-18.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115
1
裴云成,朱丹,李文香,郑华,程凡升.
响应面优化复合酶法制备杏鲍菇抗氧化物[J]
.食品工业,2020,0(2):17-21.
被引量:3
2
林观毅,杨明祥.
培养料中桑枝屑添加量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食药用菌,2013,21(2):108-109.
被引量:3
3
施明毅,李建利,卢先明,普元柱.
蚕沙研究概况[J]
.中药与临床,2013,4(4):53-56.
被引量:13
4
耿明杰,吴学军,陈翠玲,白彩霞,郑翠芝,孙志敏.
寒地育肥猪日粮中添加蚕砂试验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54-55.
被引量:1
5
胡军华,张袁松,李鸿筠,姚廷山,刘浩强,雷慧德,陆红霞.
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J]
.蚕业科学,2005,31(3):370-373.
被引量:29
6
许金木,吴朝军,李桂兰.
蚕沙中茄呢醇的提取及应用[J]
.蚕桑通报,2005,36(4):12-14.
被引量:2
7
李岩亮.
蚕沙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纯化的研究[J]
.辽宁丝绸,2006(2):10-11.
被引量:5
8
孔令燕,曲丽君.
不同植物纤维在纺织上的应用现状[J]
.中国麻业,2006,28(5):249-253.
被引量:16
9
何军,陈东生.
新型植物纤维的研究与应用[J]
.纺织科技进展,2006(6):17-19.
被引量:12
10
郭小补,廖森泰,刘吉平.
蚕食药用价值开发现状与展望[J]
.农产品加工(下),2007(4):35-3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432
1
张爱芹.
畜牧业新型饲料源——桑叶的营养价值及青贮技术[J]
.甘肃农业,2004(9).
被引量:25
2
方国平,李德兴,余春江,郑明海.
不同基质配方袋栽金针菇对比试验[J]
.食用菌,2006,28(z1):42-43.
被引量:4
3
焦海涛,杨先新,周伟,张顺凯.
远安县桑树灵芝立体套种模式简介[J]
.食用菌,2006,28(z1).
被引量:2
4
白兴荣,柴建萍,谢道燕.
用五龄蚕沙制作蘑菇栽培种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3,22(3):28-28.
被引量:5
5
陈丽新,陈振妮,王灿琴,韦仕岩,周嘉运.
木薯酒精废渣在木耳制种上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1):20-22.
被引量:12
6
姚祥坦,张敏,徐素琴.
不同桑枝屑配比培养料对杏鲍菇生长及产量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09,28(2):65-66.
被引量:12
7
汪坤,海洪,金文英,王新雯.
微波辅助提取蚕沙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6):76-79.
被引量:15
8
陈学强,罗霞,余梦瑶,郑林用.
新型栽培基质生产食用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9,28(3):7-9.
被引量:21
9
覃宝山,覃勇荣,杜义,卢珊舟.
板栗苞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9,28(3):25-27.
被引量:16
10
贺榆霞,贺建超,李峻志,李安利,李利军.
葛渣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J]
.中国食用菌,2009,28(3):65-6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6
1
林观毅,杨明祥.
培养料中桑枝屑添加量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食药用菌,2013,21(2):108-109.
被引量:3
2
杜周和,刘俊凤,左艳春,陈义安,刘斌斌,寇晶,周晓康,吴建梅,张剑飞.
蚕桑畜禽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212-217.
被引量:2
3
覃宝山,覃勇荣.
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223-228.
被引量:83
4
黄勇,廖森泰,刘吉平.
蚕沙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蚕业,2011,45(1):35-37.
被引量:1
5
艾玉春,胡花丽,王毓宁,李志强,李鹏霞.
乙烯吸收剂对薄膜包装杏鲍菇货架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6):1352-1356.
被引量:6
6
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刘凡,刘军,施英,叶学林,陈钦藏.
“栽桑-养蚕-种菇”生态模式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34-37.
被引量:4
7
翟硕莉.
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2013,36(5):10-11.
8
冉艳萍,杨琼,李丽,邢东旭,廖森泰.
蚕沙资源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蚕业,2014,48(3):42-45.
被引量:10
9
孙波,周洪英,吴洪丽.
桑枝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J]
.食用菌,2015,37(4):5-7.
被引量:14
10
任羽,王松,王涛.
酒糟栽培食用菌研究现状[J]
.中国酿造,2017,36(3):5-9.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
181
1
陈战勇.
野生食用菌出口贸易问题及应对[J]
.中国食用菌,2019,0(12):68-70.
被引量:2
2
于倩,于霞.
食用菌栽培课程改革探讨——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J]
.中国食用菌,2019,38(12):145-146.
被引量:2
3
王丹霞.
农业经济生态循环下食用菌提质栽培策略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9,0(10):113-114.
被引量:5
4
黄彬庚,朱小莲,黄梅鲜,何志龙,张旺助,毛晓英.
翠冠梨树枝栽培香菇试验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13-14.
被引量:3
5
杜周和,刘俊凤,左艳春,陈义安,刘斌斌,寇晶,周晓康,吴建梅,张剑飞.
蚕桑畜禽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212-217.
被引量:2
6
陈欢,刘岩,王伟功.
大球盖菇母种培养基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11(6):178-179.
被引量:5
7
高云超,吴娱明,廖森泰,肖更生,施英,刘凡,穆丽霞,邹宇晓.
桑枝栽培秀珍菇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1-2.
被引量:6
8
单建明,袁卫民,田丽敏,吴燕红,张文韬,黄东平.
蘑菇菌糠堆肥在小白菜上的肥效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84-15685.
被引量:6
9
王毓宁,胡花丽,李鹏霞,赵延存,孙娅.
不同杀菌剂对红香芋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38(11):207-210.
被引量:4
10
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邹宇晓,刘凡,刘军,施英,叶学林,陈钦藏.
“栽桑-养蚕-种菇”生态模式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34-37.
被引量:4
1
关福顺.
开发利用肉鸡废弃物资源大有可为[J]
.中国农垦,1990(2):26-27.
2
郑文彪,刘金龙,泮樟胜,张伟龙,叶金木.
板栗蒲屑替代部分杂木屑栽培杏鲍菇试验[J]
.食用菌,2015,37(3):25-26.
3
柴美清,原佳敏,韩鹏远.
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2):105-106.
被引量:8
4
袁建平,刘小杰,高永闯,马立芝.
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8):58-59.
被引量:3
5
林观毅,杨明祥.
培养料中桑枝屑添加量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食药用菌,2013,21(2):108-109.
被引量:3
6
宫志远,于淑芳,孙传恒,曲玲.
葡萄糖、蛋白胨对阿魏蘑、杏鲍菇菌丝影响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3,22(3):18-20.
被引量:1
7
段超,左琳,王小军,杨杰,孟俊龙,常明昌.
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7):55-56.
被引量:5
8
王爱仙.
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食药用菌,2010,18(4):20-21.
被引量:4
9
宫志远,于淑芳,曲玲.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2002,9(3):13-17.
被引量:29
10
牛长满,张福元,郭智,梁利宝.
杏鲍菇菌丝营养特性的研究[J]
.食用菌,2004,26(3):7-8.
被引量:11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