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黄蒽醌类成分提取工艺优选
被引量: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筛选出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测定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其数据经处理得回归方程,根据方程和结合实践经验确定优化工艺。结果:用5倍量乙醇回流4次,每次0.5h,大黄粒度0.9mm的条件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本提取工艺设计合理。
作者
魏凤玲
齐敏超
钟加胜
机构地区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
天津市中央制药厂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关键词
大黄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分类号
TQ461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212
引证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381
参考文献
6
1
张志荣,侯世祥,黄园,廖工铁,尹华熙.
大黄及其复方中药制剂中蒽醌衍生物的含量测定[J]
.华西药学杂志,1994,9(4):225-227.
被引量:20
2
蒋孟良,郭建生,杨平华.
提取方法对大黄中总蒽醌含量的影响[J]
.现代应用药学,1993,10(1):33-34.
被引量:22
3
黄承,时珍国药研究,1996年,6卷,4期,21页
4
郭澄,药学实践杂志,1996年,14卷,1期,31页
5
梅全喜,药学通报,1991年,13卷,1期,40页
6
金白兰,中国中药杂志,1989年,14卷,4期,239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陈琼华.大黄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文献综述)[J]新医药学杂志,1974(05).
2
何丽一,罗淑荣.中草药中蒽醌衍生物分析方法的研究 Ⅰ.中国大黄属植物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J]药学学报,1980(09).
共引文献
40
1
刘翠哲,刘喜纲,王汝兴.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04,16(4):40-42.
被引量:17
2
黎拒难,高朋,李湘玲,严志红,毛勋.
芦荟大黄素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催化伏安法研究[J]
.中国科学(B辑),2005,35(1):38-43.
被引量:4
3
沈守杰,岳美娥,师彦平.
市售大黄及三黄片中蒽醌类活性成分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含量测定[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11(2):90-94.
被引量:3
4
严志红,黎拒难,高朋,毛勋.
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测定大黄酸[J]
.分析科学学报,2005,21(4):420-422.
被引量:13
5
陈毅挺,张兰.
大黄酸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39(3):335-338.
被引量:3
6
郭澄,张纯.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黄醇回流提取工艺[J]
.药学实践杂志,1996,14(1):31-32.
被引量:16
7
李敏,刘渝,李丽霞.
大黄配方颗粒总蒽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47-50.
被引量:19
8
陈莲.
芦荟凝胶褐变的研究[J]
.粮食流通技术,2006(4):30-33.
9
王家葵,李傲,王慧,徐晓玉.
正品大黄不同品种间泻下效价强度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87-1991.
被引量:45
10
王慧春,祁平福,张成总.
醋酸镁-甲醇分光光度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6):83-8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12
1
刘翠哲,刘喜纲,王汝兴.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04,16(4):40-42.
被引量:17
2
郭东星,仇丽霞,张满栋.
均匀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1):69-71.
被引量:43
3
郭孝武.
超声技术在中草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中草药,1993,24(10):548-549.
被引量:134
4
刘永才,王建民.
均匀设计在飞航导弹研制中的应用[J]
.战术导弹技术,2001(4):1-4.
被引量:12
5
张志荣,侯世祥,黄园,廖工铁,尹华熙.
大黄及其复方中药制剂中蒽醌衍生物的含量测定[J]
.华西药学杂志,1994,9(4):225-227.
被引量:20
6
周添浓,陈佃,叶会呈.
双柏软膏的研制[J]
.中成药,1994,16(10):10-11.
被引量:7
7
魏玉辉,武新安,陈岚,张承忠.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13-15.
被引量:43
8
杨俊伟,黎磊石,胡伟新,许瑞吉.
大黄素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的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3):224-227.
被引量:9
9
林亚平,邱德文.
用均匀设计法优选米槁心乐滴丸的制剂工艺条件[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4):219-220.
被引量:22
10
张杰,詹炳炎.
鞣质的药理作用(Ⅲ)——抗氧化、降脂、降压等多种作用[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5,10(3):99-103.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9
1
王佩琪,郭伟英,王轶晶,于玲.
超声提取大黄游离蒽醌的研究[J]
.中成药,2004,26(7):592-593.
被引量:13
2
刘翠哲,刘喜纲,王汝兴.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04,16(4):40-42.
被引量:17
3
马路,刘剑刚,史大卓.
均匀设计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78-281.
被引量:28
4
魏玉辉,武新安,陈岚,张承忠.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13-15.
被引量:43
5
程存归,李丹婷,陈秉初.
微波辅助提取虎杖大黄素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3):97-99.
被引量:4
6
李敏,刘渝,李丽霞.
大黄配方颗粒总蒽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47-50.
被引量:19
7
张明,侯连兵,杨洁.
超微粉碎技术与普通粉碎技术对大黄蒽醌提取率的比较性研究[J]
.中药材,2006,29(7):728-729.
被引量:16
8
尹华,盛云杰.
HPLC法测定六味安消胶囊中大黄素 大黄酚的含量[J]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40-1942.
被引量:5
9
陈玉敏,曹红,邢俊波,刘成红.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麻软膏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5):389-391.
被引量:1
10
韩刚,潘海宇,金光灿,张鹏,王宵龙.
十二烷基硫酸钠提取大黄总蒽醌的工艺优化[J]
.中药材,2006,29(11):1249-125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81
1
张璐,李兆玉,蔡文腾,陶华明.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玉膏成型工艺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39(4):467-474.
被引量:7
2
高世杰,齐冬梅,杨虎,张珊珊,张锋.
山楂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
.当代化工,2019,48(10):2254-2256.
被引量:6
3
韦藤幼,赵群莉,童张法.
微波预处理法提取植物细胞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
.化工进展,2003,22(z1):211-213.
被引量:2
4
余玖霞,吴超,丁宁,李锐,陈建伟.
抗菌抗病毒大黄素型蒽醌类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42-46.
被引量:6
5
刘锁兰,杨隽,宋蔚,李秀青,李红平.
中药提取纯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3(2):41-44.
6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
药物分析(Ⅱ)[J]
.分析试验室,2004,23(7):72-92.
被引量:4
7
柴逸峰,吴玉田,李翔.
药物分析(Ⅰ)[J]
.分析试验室,2004,23(6):71-92.
被引量:1
8
周灿平,王伽伯,肖小河,夏新华,张学儒,赵海平.
饮片粒度对大黄药材蒽醌及鞣质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09,50(S1):221-223.
被引量:6
9
于定荣,杨梓懿.
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58-60.
被引量:6
10
刘翠哲,刘喜纲,王汝兴.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2004,16(4):40-42.
被引量:17
1
魏凤玲,朱春波,朱立平,李培红.
三七总皂苷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2):722-723.
被引量:36
2
韩娟,李德山.
益母草提取工艺优选[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13-13.
被引量:2
3
孙妍,孙瑜,李永吉,张喜武.
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优选及HPLC法含量测定[J]
.中医药学报,2008,36(5):37-39.
被引量:6
4
段启,庄义修.
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提取工艺优选[J]
.海峡药学,2010,22(11):66-68.
被引量:9
5
袁海龙,肖小河,蔡光明,贺承山.
均匀设计法优选五味子的提取工艺[J]
.抗感染药学,2003(1):10-11.
6
陈方.
用正交法考察影响黄芩甙收率的因素[J]
.基层中药杂志,1995,9(4):31-32.
被引量:4
7
许晓菲,彭晶蕊,张亮,黄良胜,韦家美,苏本伟.
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药业,2014,23(21):52-54.
被引量:1
8
魏舒畅,仝新勇,金辉,韩启鑫.
四妙勇安汤提取工艺优选[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3):58-59.
9
刘重芳,金若敏,金锦娣,阙春霞.
猴头多糖提取工艺优选及药效学初探[J]
.中成药,1998,20(2):6-8.
被引量:19
10
李海英,刘武,刘吉成.
伤科消肿颗粒处方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药业,2016,25(1):13-17.
被引量:1
中国中药杂志
199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