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荒漠草原新害虫——白茨粗角萤叶甲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白茨粗角萤叶甲,以成、幼虫取食白茨叶片、嫩枝条及果实形成缺刻、断梢及伤果,严重时可吃光整个叶片、嫩梢,造成白茨成片死亡。该虫在宁夏年发生2代,以成虫土中越冬。幼虫三龄,土中化蛹。亩用2.5%溴氰菊脂5ml、20%杀灭菊脂10ml、40%氧化乐果50ml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作者
田畴
贺达汉
赵立群
机构地区
宁夏农学院农学系
出处
《昆虫知识》
CSCD
199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关键词
白茨
粗角萤叶甲
生物学
防治
分类号
S812.6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1
1
邢磊,段娜,李清河,刘成功,李慧卿,孙高洁.
白刺不同物候期的生物量分配规律[J]
.植物生态学报,2020(7):763-771.
被引量:10
2
李中岳.
沙漠樱桃——白刺[J]
.森林与人类,2001(10):47-47.
被引量:5
3
魏怀东,高志海,丁峰.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32-36.
被引量:28
4
李秋艳,赵文智1,李启森,常学礼.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04,24(11):2484-2491.
被引量:23
5
李双福 ,张启昌 ,张起超 ,宗成武 ,田宪锋 .
白刺属植物研究进展[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78-81.
被引量:49
6
张虎,祝建刚,程新平,张宏斌,李秉新,赵国生.
干旱荒漠区白刺种子育苗技术研究[J]
.甘肃科技,2004,20(12):164-167.
被引量:16
7
孙德莹,胡建辉,石跃龙,胡德虎,蒋本文,黄培发.
3%高渗苯氧威防治芦毒蛾幼虫的试验[J]
.中国森林病虫,2006,25(2):37-39.
被引量:12
8
田畴,贺答汉,马小国.白茨一条萤叶甲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J]昆虫知识,1988(05).
9
庞雄飞,卢一粦,王野岸.种群矩阵模型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上的应用问题[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03).
10
那杰,于维熙,李玉萍,董鑫,焦娇.
昆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213-216.
被引量:123
引证文献
5
1
贺达汉,田畴,金桂兰.
白茨粗角萤叶甲自然种群生命表及转移矩阵模型的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1990,0(1):24-31.
被引量:4
2
刘宁云,勾文山,马维新,唐玲,胡桂馨,孙尧德.
温度对白茨粗角萤叶甲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23,49(2):220-226.
被引量:3
3
席驳鑫,尚素琴,胡桂馨,陈建纲,刘艳君,王彦,崔晓宁.
草地白刺粗角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学[J]
.草业科学,2023,40(7):1920-1931.
被引量:3
4
席驳鑫,崔晓宁,尚素琴,胡桂馨,王彦,李昌宁,彭斌,史薛强.
荒漠草地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谱[J]
.草业学报,2024,33(5):204-215.
5
白文丽,秦丽萍,罗天旭,冯兆林,马维新.
河西走廊荒漠草原白茨粗角萤叶甲发生及生物防治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24,50(2):42-4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宁云,勾文山,马维新,唐玲,胡桂馨,孙尧德.
温度对白茨粗角萤叶甲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23,49(2):220-226.
被引量:3
2
席驳鑫,尚素琴,胡桂馨,陈建纲,刘艳君,王彦,崔晓宁.
草地白刺粗角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学[J]
.草业科学,2023,40(7):1920-1931.
被引量:3
3
任嘉隆,刘继亮,王永珍,方静,冯怡琳,高安岭,宋嫒霞,辛未冬.
戈壁荒漠地表节肢动物聚集对降水及温度的响应[J]
.中国沙漠,2024,44(2):207-219.
被引量:3
4
席驳鑫,崔晓宁,尚素琴,胡桂馨,王彦,李昌宁,彭斌,史薛强.
荒漠草地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谱[J]
.草业学报,2024,33(5):204-215.
5
白文丽,秦丽萍,罗天旭,冯兆林,马维新.
河西走廊荒漠草原白茨粗角萤叶甲发生及生物防治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2024,50(2):42-46.
6
南彦斌,刘占玲,寇桂香,王克鑫,李蓉蓉,周渊涛.
青海草原毛虫成虫触角感器观察及GqinOBPs表达分析[J]
.植物保护,2024,50(5):15-25.
7
雷高科,高燕,李燕芳,廖永林.
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J]
.植物保护,2024,50(6):200-208.
1
寿国良.
桑蓝萤叶甲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蚕业科学,1993,19(2):65-69.
2
柴来智,郇庚年,史奎英,汤学峰,王兴隆,贺占英.
荒漠草地阔颈萤叶甲观察初报[J]
.草业科学,1990,7(4):49-50.
被引量:2
3
沈中元,黄可威,徐莉.
从蓝萤叶甲分离出的大型微粒子孢子对家蚕的病原性研究[J]
.蚕业科学,1993,19(2):115-116.
被引量:6
4
倪良才,俞伯能.
杭州樟萤叶甲研究初报[J]
.森林病虫通讯,1993,12(4):18-19.
5
齐巧丽,李德新,王桂英,臧少先,程法曾.
跗粗角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J]
.昆虫知识,2008,45(6):975-978.
6
杨星科,黎天山.
广西萤叶甲种类补遗[J]
.广西植保,1997,10(4):10-11.
被引量:3
7
宋新华,肖乃康.
桑黄米萤叶甲幼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J]
.昆虫知识,1993,30(4):236-237.
8
张学武,黄金瑞.
樟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J]
.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55-58.
被引量:1
9
张和平,尉剑,陈天福,王兆廉.
荒漠草地害虫——阔颈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草地,1993,15(6):62-63.
10
沈中元,黄可威,徐莉.
从蓝萤叶甲分离出的大型微粒子孢子对家蚕的胚种传染性研究[J]
.蚕业科学,1994,20(4):231-234.
被引量:6
昆虫知识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