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我”与“小我”——钱定平《花妖》和李敖《虚拟的十七岁》比较之我见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2,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8
-
1[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第44页.
-
2《虚拟的十七岁》第224页.
-
3尼·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思想自传》,雷永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
4洛丁.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很可疑[J].出版参考,2000(8):11-12. 被引量:1
-
5黄沙小岸.李敖的"玩偶之家"——关于小说《上山·上山·爱》与《北京法源寺》中的"男权"精神分析[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1):13-17. 被引量:1
-
6张慧敏.“性”笔囚笼——读李敖《上山·上山·爱》[J].南方文坛,2001(5):67-68. 被引量:1
-
7李敖.《我写(虚拟的十七岁)》,见《虚拟的十七岁》第574页.
-
8F.R.利维斯(F.R.Leavis).《伟大的传统》,袁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4页.
-
1苗变丽.“青春之歌”的多重变奏曲——田中禾《十七岁》成长叙事研究[J].南方文坛,2012(4):133-136. 被引量:1
-
2杨芳,霍士富.民族灵魂的自省与呐喊——大江健三郎《十七岁》与鲁迅《阿Q正传》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4):98-103. 被引量:1
-
3陈慧珍.论《长恨歌》的主题——人类社会中的大我与小我矛盾冲突产生的永恒悲叹歌[J].当代教师教育,2003(S1):189-192.
-
4郭剑敏.“大我”、“小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25-27. 被引量:3
-
5画上眉儿.花妖[J].中学生读写(高中),2007(7):61-66.
-
6苗梅玲.在文本现场自由行走——田中禾访谈录[J].东京文学,2012(3):12-17. 被引量:4
-
7刘军.十七岁:个人切片与历史还原——田中禾《十七岁》阅读札记[J].扬子江(评论),2011(4):64-68. 被引量:1
-
8陈才生.虚实交织,亦幻亦真——李敖长篇小说《虚拟的十七岁》叙事刍议[J].殷都学刊,2011,32(4):90-92.
-
9韩寒回应李敖儿子李戡:做人要真诚[J].人生与伴侣(智慧),2010(10):7-7.
-
10王焱,刘晓岚,赵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