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青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发病规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玉米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
胡梅
陈根强
侯军
林晓民
李洪连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1,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081100911300)资助
关键词
玉米青枯病
发病规律
抗病机制
抗性遗传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33
1
谢富欣,黄秋平,赵花周,马琳静.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5,51(3):93-94.
被引量:24
2
梅丽艳.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研究现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5):35-37.
被引量:13
3
白金铠 尹志 胡吉成.东北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8,15(2):93-98.
4
张超冲 贤振华 韦继光 等.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侵染及发病规律研究.广西农学院学报,1983,(1):52-52.
5
马秉元 李亚玲 段双科.陕西省关东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85,15(2):150-153.
6
张明智 王守正 王振跃 等.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初步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22(2):135-147.
7
吴全安,梁克恭,朱小阳,王晓鸣,金加同,王桂跃.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71-75.
被引量:58
8
王晓鸣,吴全安,刘晓娟,马国忠.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43-346.
被引量:35
9
杨山山,郝彦俊,邱荣芳,王晓鸣,吴全安.
新疆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分离和鉴定[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29-36.
被引量:15
10
徐作廷.山东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5,15(2):103-108.
二级参考文献
89
1
张瑞英,张坪.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J]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87-288.
被引量:10
2
罗畔池,孔令晓,张成和,刘爱国,王月恋,张小青.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致病力初报[J]
.植物保护,1993,19(1):4-6.
被引量:8
3
王奎生,王殿昌,韩志景,徐作珽,孙传宏,李林,张传模.
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抗青枯病鉴定[J]
.作物学报,1993,19(5):468-472.
被引量:3
4
宋佐衡,陈捷,咸洪泉,白金铠,田秀艳,陈凤国,张月清.
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在土壤中相互作用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4(6):24-26.
被引量:1
5
陈捷,宋佐衡,梁知洁,咸洪泉.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1994,20(3):6-8.
被引量:15
6
郭翼奋,梁再群,黄洪,卢锦钊,冯克珊,陈崇森.
南繁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J]
.植物保护,1994,20(4):9-11.
被引量:6
7
王晓鸣,吴全安,刘晓娟,马国忠.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43-346.
被引量:35
8
黄祥辉,刘淑明,王隆华,李人圭,颜季琼.
百日草游离叶肉细胞导管分子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催化特性[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94,20(1):61-68.
被引量:8
9
姜晶春,孙秀华,张春山,孙亚杰,尹志,胡吉成.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种类的分布[J]
.玉米科学,1995,3(A01):59-61.
被引量:1
10
晋齐鸣,潘顺法,姜晶春,卢宗志.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组成、分布和优势种研究[J]
.玉米科学,1995,3(A01):43-4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77
1
陈润玲,檀尊社,赵保献,张凤瑞,游福欣,雷晓兵,王向阳,梁晓伟,李林.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57-160.
被引量:8
2
付岗,赖传雅,袁高庆.
腐霉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z1):164-168.
3
梁琼,侯明生.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46-549.
被引量:8
4
姜晶春,潘顺法,晋齐鸣,尹志,孙伟.
玉米茎腐病病原和品种抗病性鉴定接种方法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2):74-76.
被引量:2
5
晋齐鸣,潘顺法,姜晶春.
玉米茎腐病研究若干问题浅议[J]
.玉米科学,1993,1(1):67-70.
被引量:6
6
张瑞英,张坪.
黑龙江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接种方法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3(3):1-5.
被引量:1
7
张坪,张瑞英,钟占贵,苏俊,李春霞,龚世琛,宋锡章.
玉米自交系青枯病抗性鉴定及F_1与亲本遗传关系的初步探讨[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1):16-18.
被引量:1
8
宋佐衡,陈捷,咸洪泉,白金铠,田秀艳,陈凤国,张月清.
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在土壤中相互作用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1994(6):24-26.
被引量:1
9
程齐来,陈君,于晶,刘杏忠,孙炳达,程惠珍.
荒漠肉苁蓉茎腐病的初步研究[J]
.中草药,2005,36(4):582-586.
被引量:10
10
徐强,曹碚生,江解增,陆霞萍,李军,张强.
不同抗性茭白感染纹枯病菌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1):81-8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08
1
何龙飞,王爱勤.
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75-79.
被引量:18
2
王彦玲,卫文星,铁双贵,王延召,朱卫红,岳润清,齐建双.
郑58和掖478玉米自交系基因组差异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3):57-60.
被引量:9
3
王秀元,张林,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58份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3):147-149.
被引量:5
4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2):10-12.
被引量:41
5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7
6
梅丽艳,郭梅,李志勇.
钾肥防治玉米青枯病应用技术初步研究[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6):3-5.
被引量:9
7
李莫然,梅丽艳,韩庆新,王芊.
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调查及钾肥防病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2):12-16.
被引量:10
8
郑俊强,高增贵,庄敬华,陈捷.
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1):111-114.
被引量:19
9
晋齐鸣,卢宗志,潘顺法,姜晶春.
玉米茎腐病病原对玉米苗期致病性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1):73-75.
被引量:17
10
李文纯,徐东春,周文伟,李桂芝,宋万友,王久增.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4):90-9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5
1
尹虎成,舒照鹤,潘广为,张德怀,解晓菲,宋林,王瑞,孙树立.
烟草青枯病影响因子筛选[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42-143.
2
崔小伟,康振生,范志业.
防治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药剂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13-2514.
被引量:1
3
范志业,崔小伟,施艳,陈琦,刘迪,侯艳红,李世民,闫海霞,袁刘正,孙虎.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鉴定及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2):87-90.
被引量:20
4
孟剑,裴二芹,宋艳春,石云素,李永祥.
引进美国GEM材料的抗玉米青枯病和丝黑穗病种质资源筛选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5):1098-1102.
被引量:9
5
郭庆辰,白光红,刘洪泉,吴鹏昊,窦秉德.
黄淮海地区籽粒机收玉米育种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5(9):7-11.
被引量:14
6
张春艳,李俊庆,庄克章,吴荣华.
鲁南地区玉米青枯病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2016(5):146-147.
7
刘彦,付强,赵永刚,王志刚,李林.
青枯病对不同玉米品种(系)产量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2):46-49.
被引量:2
8
郭庆辰,邓秀峰,白玉梅,赵福兴,陈志远,王建民,窦秉德.
玉米育种技术与科学问题分析探讨[J]
.中国种业,2017(6):7-13.
被引量:3
9
贺娟,何鹏飞,赵正龙,吴毅歆,康志钰,何月秋.
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镰孢菌的种群结构研究[J]
.玉米科学,2017,25(4):135-143.
被引量:13
10
荣云鹏,戴京笛,王锡久,邱吉国.
2016年度灾害性天气对桓台县夏玉米产量影响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9):184-185.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Yanmin Sun,Jinfeng Han,Xiaoli Chen,Hui Guo.
Advances in Measures of Reducing Chemical Pesticides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21,12(5):1-6.
2
段海明,余利,蒋鹏,陈彪,付岳锁.
不同化学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6):19-23.
被引量:1
3
郭庆辰,康浩冉,王丽娥,刘洪泉,陈艳花,白光红,窦秉德.
黄淮区籽粒机收玉米标准及育种模式探讨[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159-162.
被引量:26
4
张海剑,索相敏.
一种引起玉米果穗下垂的病原菌的鉴定[J]
.现代农村科技,2016(11):50-50.
5
郑天存,戴景瑞,马志强,邱军,邓士政,谷登斌,王天宇.
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J]
.农学学报,2016,6(8):1-3.
被引量:23
6
孔晓民,韩成卫,宋春林,蒋飞,曾苏明,吴秋平.
不同营养元素对玉米茎腐病的调控效果[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9):69-72.
被引量:7
7
刘五志,王丽娥,李向宏,赵小峰,窦秉德,郭庆辰.
华研系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在陕西省的品比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6(9):63-65.
被引量:2
8
杨蕊,郎剑锋,陆宁海,石明旺.
粉红粘帚霉对玉米茎基腐病的抑菌防病作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5):28-33.
被引量:14
9
王克如,李少昆.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27-2035.
被引量:141
10
刘春来.
中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被引量:36
1
许勇,周强.
黄瓜黑星病的研究[J]
.中国蔬菜,1994(6):54-57.
被引量:11
2
李茂,蒋昌顺.
主要热带作物对炭疽病抗病机制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技,2008,31(1):45-47.
被引量:6
3
胡贤春,高旭晖.
茶树抗病性的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2005,27(2):70-72.
被引量:11
4
何月秋,黄瑞荣,文艳华,曾小萍.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机制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1993,5(2):133-139.
被引量:5
5
霍建勇,孙立春,孙孝和,李好琢,刘顺.
番茄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02(C00):14-15.
被引量:9
6
于永梅,申宏波.
大豆灰斑病的研究进展[J]
.杂粮作物,2003,23(4):235-236.
被引量:9
7
崔巧爱.
玉米青枯病的研究现状[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8).
8
于天祥,张明方.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J]
.中国西瓜甜瓜,2004(1):17-19.
被引量:50
9
房卫平,季道藩.
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2000,12(5):277-280.
被引量:9
10
张培坤.
玉米青枯病研究进展概述[J]
.广西植保,2001,14(2):19-20.
被引量:7
河南农业科学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