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生物诱变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近年来国内不同诱变处理中的诱变机制或者理化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做了简单描述。通过举例,说明了诱变在科研和发酵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应用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作者
王丽
机构地区
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出处
《河北化工》
2009年第7期30-31,共2页
Hebei Chemical Industry
关键词
诱变
微生物
育种
菌株
分类号
Q93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73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10
1
涂国全,魏赛金,刘姝,黎循航.
南昌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筛选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5):10-13.
被引量:53
2
李永泉,贺筱蓉.
微波诱变和激光诱变相结合选育金霉素链霉菌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1998,14(4):445-448.
被引量:32
3
许安,姚建铭,余增亮.
离子注入改良维生素C二步发酵混合菌研究(Ⅱ)2-酮基-L-古龙酸高产菌系IPPM-1028发酵条件研究[J]
.工业微生物,1999,29(2):16-19.
被引量:15
4
王建,谷海先,毕凤珍.
氨肽酶产生菌^(60)Coγ射线诱变育种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5,24(3):22-23.
被引量:2
5
杨胜利,王金宇,杨海麟,王武.
超声波对红曲菌的诱变筛选及发酵过程在线处理[J]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45-49.
被引量:23
6
唐世钧,王保华,钟季康.
生物医学电磁学——非热效应现象与机理[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8,21(1):12-19.
被引量:25
7
李永泉.
微波诱变选育木聚糖酶高产菌[J]
.微波学报,2001,17(1):50-53.
被引量:40
8
仲崇斌,张忠泽,刘延吉,张文革.
环境因子对新组合菌系产生Vc前体KGA的影响[J]
.生物技术,2003,13(5):27-28.
被引量:2
9
赵巍,张成刚,刘宏迪.
维生素C生产用菌系2980产酸菌基因转移的筛选模型及转座子Tn5诱变[J]
.生物工程学报,1999,15(2):202-206.
被引量:1
10
米运宏,邓梁华,黄静,韦振雷,梁智.
微波与NTG复合诱变育种Klebsiella高产异淀粉酶突变株[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19(2):96-9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罗立新,周少奇,姚汝华.
灵芝菌诱变育种与深层培养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1998(3):12-16.
被引量:29
2
程池.
淀粉脱支酶生产菌株的平板筛选方法[J]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4):241-242.
被引量:4
3
方善康.
放线菌和霉菌菌种保藏研究报告[J]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6):344-347.
被引量:10
4
王武,周晓宏.
短杆菌异淀粉酶产生菌选育及酶作用性质研究[J]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3,12(3):197-204.
被引量:8
5
赵小立,李永泉,贺筱蓉,周红军,翁醒华,钱育军,泮伯良.
高产复合酶菌株HD-1选育的研究[J]
.真菌学报,1995,14(4):289-295.
被引量:6
6
李强,刁劲羽,向波涛,曹竹安.
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J]
.微生物学报,1996,36(1):19-24.
被引量:9
7
黄卡玛,刘永清,唐敬贤,赵军,王保义.
电磁波对化学反应的非热作用及其在电磁生物非热效应机理研究中的意义[J]
.微波学报,1996,12(2):126-132.
被引量:34
8
郭宏文,冮洁,田明,陈连锋.
酸性异淀粉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J]
.高师理科学刊,2007,27(2):54-56.
被引量:4
9
尹光琳,何建明,任双喜,宋祺,叶晴,林红雨,陈策实,郭新友.
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利用L-山梨糖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研究 Ⅰ.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的生物学特性[J]
.工业微生物,1997,27(1):1-7.
被引量:37
10
汤懋弘 魏荣宣 等.-[J].遗传学报,1981,8(1):8-13.
共引文献
173
1
张齐斌.
水产生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福建水产,2007,29(4):75-78.
被引量:1
2
唐伟,孙军德,张翠霞.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04,24(4):42-45.
被引量:11
3
方卫飞.
手机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及机理研究[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22-26.
被引量:2
4
涂国全,钟承赞,黄林,黄珞珈,翁娟,江兵.
通过获得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筛选小诺霉素高产菌株[J]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4):19-22.
被引量:6
5
刘银春,尤华明.
电磁生物非热效应的理论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4):298-302.
被引量:2
6
唐伟,孙军德,张翠霞,张庆华.
梧宁霉素产生菌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的筛选初报[J]
.微生物学杂志,2005,25(1):97-98.
被引量:3
7
程茂基,陈丽娟,蔡克周,余增亮,张束清.
N^+注入选育益生菌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127-131.
被引量:5
8
张金儿,朱江萍,刘义雄,涂国全.
从氯霉素抗性突变株筛选赤霉素高产菌株[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5):301-303.
被引量:13
9
孙宇辉,周秀芬,涂国全,邓子新.
南昌链霉菌代谢产物与代谢工程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展望[J]
.生命科学,2005,17(3):207-210.
被引量:4
10
黄旭初,金湘,毛培宏.
柠檬酸发酵菌黑曲霉的菌种改良述评[J]
.生物技术,2005,15(3):93-9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7
1
田兴山,张玲华,郭勇,潘木水,周风珍,邝哲师,黄小光,李国立,孙晓刚.
空间诱变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上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1):105-108.
被引量:14
2
向洋.
激光诱变及生物学作用机制研究[J]
.光电子.激光,1994,5(2):87-90.
被引量:13
3
忻耀年.
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
.中国油脂,2005,30(3):49-53.
被引量:75
4
祝恒信.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的研究与应用[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9(3):69-73.
被引量:14
5
毛淑红,靳根明,卫增泉,颉红梅,顾盈,马秋峰.
呼吸缺陷型啤酒酵母菌株的重离子束辐照诱变筛选及其线粒体的限制性酶切分析[J]
.核技术,2005,28(11):845-849.
被引量:4
6
王岁楼,吴晓宗,郝莉花,孙君社.
(超)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诱变效应探讨[J]
.微生物学报,2005,45(6):970-973.
被引量:15
7
陈亮,蒋诗平,万里飚,马晓冬,李妹芳.
曲酸生产菌的同步辐射软X射线诱变选育和发酵动力学研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6,24(5):308-312.
被引量:4
8
冯光文,成浩,徐辉,吕长武,吕杰,曾宪贤.
激光诱变技术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44(5):56-61.
被引量:22
9
王保义,王长广.
电磁场非热生物效应机理研究[J]
.电子科技导报,1997(2):5-7.
被引量:11
10
赵丰丽,黄翠,陈睿.
复合诱变对酵母产脂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中国油脂,2007,32(7):34-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解西玉,曾柏全,周小芹,许志,宋睿.
曲酸生产菌的^(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及表征[J]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2):212-213.
被引量:8
2
王雅君,陈力力,廖杰琼,姚开波,丛美娟,廖静.
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3(2):25-31.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蒋利亚,兰时乐.
曲酸生产与利用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59-11063.
被引量:10
2
黄蔚,徐春燕,牛春,张萍,苏建宇.
泰乐菌素高产菌株选育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13,29(11):34-39.
被引量:8
3
张效宁,冉琴琴,张学俊.
角质酶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酿造,2013,32(11):11-17.
被引量:7
4
张帝,张庆庆,汤文晶,杨超.
He-Ne激光对红曲霉ZL307的诱变育种[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4):4-7.
被引量:4
5
张阳阳,曾柏全.
曲酸产生菌米曲霉Co-26型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1):43-47.
被引量:1
6
张义平,刘玫,黄磊,浦媛媛,邹青松,陈山.
提高微生物胞外多糖产量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2014,35(6):231-234.
被引量:6
7
刘林明,王燕,杨平平,卢德彦,左金磊.
柠檬酸菌种选育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4,39(8):115-118.
被引量:2
8
黄敏欣,赵文红,白卫东,钱敏,洪泽淳,朱豪.
物理场辅助法对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4,39(9):38-42.
9
刘联杰,周安盛,方聪明,王常高,林建国,杜馨,蔡俊.
产D-乳酸菊糖芽孢乳杆菌的诱变及发酵条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36-4940.
被引量:2
10
刁欢,汤强,阮玲玲.
诱变育种技术在微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14,11(12):56-58.
被引量:6
1
马成,马伟超,安建平,李师翁.
我国微生物航天诱变育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0):5-8.
被引量:9
2
胡卫红,陈有为,李绍兰,魏蓉城.
激光辐照微生物的研究概况[J]
.激光生物学报,1999,8(1):66-69.
被引量:34
3
李燕,熊源新.
贵州青藓属Brachythecium的分类及新纪录[J]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3):171-181.
4
冯清平.
微波对微生物诱变生物效应的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1994,6(4):67-69.
被引量:4
5
吴殿星,夏英武,舒庆尧.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性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1995,12(6):11-14.
被引量:3
6
冯志华,孙启玲.
低能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2,38(2):6-8.
被引量:11
7
张燕玉,郭海燕,崔莉.
重离子束在微生物诱变育种及生物能源开发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4,33(2):296-297.
被引量:2
8
梁慧星.
离子注入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64-2565.
被引量:19
9
王立秋,杨国忠,陈风德.
激光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1997,6(2):1097-1102.
被引量:16
10
陈义光,李铭刚,徐丽华,刘祝祥,夏振远,文孟良.
新型物理诱变方法及其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46-48.
被引量:21
河北化工
200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