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存,两翼发展──九十年代散文理论批评扫描
被引量:6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9-63,共5页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0
-
1侯学智.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价值走向[J].昌潍师专学报,2000,19(1):35-36.
-
2田应国.90年代散文的主体人格形象浅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1):72-77. 被引量:2
-
3王晖.晚近学者散文批评的解读[J].文艺评论,2001(2):32-43. 被引量:3
-
4王晖.学者散文批评的维度[J].学术研究,2005(2):131-132.
-
5赵桂宁.余秋雨散文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98-101. 被引量:4
-
6徐慧琴.新时期散文研究综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68-74. 被引量:1
-
7夏一雪.学者创作:打通文学与学术——新时期学者创作研究述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85-189. 被引量:5
-
8曲秀丽.浅论学者散文的智性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79-80.
-
9李文甫.散文为什么越写越长——对新时期以来长篇散文发展的探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9):26-28. 被引量:1
-
10韦锦泽.学术散文本色:且听《海上杂谈》[J].东方翻译,2018(3):35-39.
同被引文献72
-
1吕若涵.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综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94-100. 被引量:7
-
2胡彦.从传统到现代──论90年代散文艺术范式的转换[J].当代文坛,1999(1):3-7. 被引量:3
-
3陶昌馨.90年代散文的变革性转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99-104. 被引量:2
-
4袁勇麟.繁荣与拓展:——1977—1997年杂文一瞥[J].文艺评论,1998(4):17-24. 被引量:2
-
5林超然.散文命意的审美维度[J].文艺评论,1998(4):54-56. 被引量:1
-
6杜书瀛.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J].文学评论,1998(5):77-88. 被引量:26
-
7王锺陵.20世纪中国散文理论之变迁[J].学术月刊,1998,30(11):68-78. 被引量:5
-
8李林荣.泛文学时代的散文写作[J].当代文坛,1998(3):34-37. 被引量:1
-
9小河.散文研究的拓新之作──评王尧《中国当代散文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4):130-131. 被引量:2
-
10吴秀亮.回归与超越──从两个散文高峰的比较谈新时期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1994(2):112-11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滕永文.刘锡庆散文理论观论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151-153. 被引量:1
-
2徐慧琴.新时期散文研究综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68-74. 被引量:1
-
3滕永文.刘锡庆散文理论观论要[J].文学教育,2009(21):14-17.
-
4刘青云.析余秋雨散文的写作特色[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6):48-49. 被引量:4
-
5滕永文.20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批评研究略论[J].文学教育,2013(4):10-12.
-
6李利霞.新时期散文研究:问题与出路[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5):79-82.
二级引证文献6
-
1黄绮冰,王卉.乡曲的旋律飘绿飞红[J].芒种,2012(22):16-17.
-
2朱超行.余秋雨散文艺术探析[J].北方文学(中),2013(4):23-23.
-
3王春梅.从眼中山水悟心中人文——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J].理论界,2015(8):115-123. 被引量:6
-
4张耀中.《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与文化意蕴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8):15-16. 被引量:4
-
5张妍苹.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J].北方文学(中),2016,0(10):143-144. 被引量:1
-
6邱明淑,凌宇.散文黄金时段之推演与存续繁荣[J].新疆社会科学,2016(6):150-154.
-
1范培松.散文理论批评发展畅想[J].学术研究,2005(2):126-128.
-
2曹毓生.朱自清的散文理论批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46-51.
-
3李林荣.告别散文热[J].文艺评论,1999(4):70-72. 被引量:2
-
4吴周文,王菊延.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发展概观[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2):12-19. 被引量:3
-
5曹毓生.梁实秋散文理论批评平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1):46-51.
-
6钟名诚.林非的散文史观[J].写作(中),1997,0(4):4-6.
-
7曾绍义.从“林非现象”到“林非理论”——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研究之一[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15. 被引量:2
-
8黄昌林.一颗散文心的跃动——读范昌灼《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4(1):33-33. 被引量:1
-
9刘小中,林道立.中国当代散文理论批评综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1999,3(2):1-6. 被引量:1
-
10翟海清.新时期散文批评理论建构的现状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12):6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