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对次道德如何考量定位,学术界争议颇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道德现象,次道德的产生及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客观上反映了道德的多维度多层次,主观来自于主体的良心和道德自律,本质具有主流道德的真实内涵。次道德对个体、社会和法律而言都极具伦理价值,有利于抑制深度犯罪,但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作者
龚晓珺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0-22,共3页
Journal of He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次道德
主流道德
先恶后善
伦理价值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孟兰芬.
“次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
.道德与文明,2005(5):72-74.
被引量:10
2
葛桦.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反思[J]
.伦理学研究,2005(3):86-90.
被引量:9
3
李慧.
“次道德”问题浅析[J]
.滁州学院学报,2004,6(4):49-50.
被引量:4
4
杨仕奎.
对“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解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9-13.
被引量:5
5
李建华,徐刚.法律视角中的次道德问题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6
李建华,周谨平.
对“次道德”存在价值的置疑[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5):31-34.
被引量:8
7
肖行.
道德正义:“次道德”的试金石[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5):35-38.
被引量:9
8
曾文青.
倡导次道德的必然性及必要性[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5):39-4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杨仕奎.
对“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解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9-13.
被引量:5
2
葛桦,覃卫国.
考量“次道德”[J]
.天府新论,2005(2):30-32.
被引量:2
3
葛桦.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反思[J]
.伦理学研究,2005(3):86-90.
被引量:9
4
肖毅,夏湘远.
关于“亚道德”问题的思考[J]
.伦理学研究,2005(3):91-93.
被引量:2
5
李慧.
“次道德”问题浅析[J]
.滁州学院学报,2004,6(4):49-50.
被引量:4
6
伽达默尔 夏镇平等译.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0..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8
曾小五.从三个视点看道德需要[J].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00,(4):52-57.
9
李建华 徐刚.《法律视角中的次道德问题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
10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7.
共引文献
23
1
段文阁.
从“道德容许行为”到“次道德”——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的丧失[J]
.伦理学研究,2006(6):52-54.
被引量:4
2
李慧.
“次道德”问题浅析[J]
.滁州学院学报,2004,6(4):49-50.
被引量:4
3
孟兰芬.
“次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
.道德与文明,2005(5):72-74.
被引量:10
4
贾文彤,黄志辉,洪亮.
体育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4-6.
被引量:9
5
岑道权.
高校大学生“次道德”问题探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2):125-128.
6
刘丽容.
“次道德”存在的伦理解析[J]
.温州大学学报,2006,19(6):35-39.
被引量:2
7
乔联蓉.
从转型社会的角度考量“次道德”[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2):175-177.
被引量:4
8
杨玲.
医患关系中的次道德问题探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91-92.
9
田方林.
“次道德”研究现状论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31.
被引量:1
10
田方林,冉红梅.
“次道德”本质论析[J]
.天府新论,2011(2):30-3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李方平.
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55-56.
被引量:3
2
葛桦.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反思[J]
.伦理学研究,2005(3):86-90.
被引量:9
3
李婷.
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2):39-43.
被引量:2
4
孟兰芬.
“次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
.道德与文明,2005(5):72-74.
被引量:10
5
刘卫琴.
浅析“次道德”现象[J]
.甘肃理论学刊,2006(2):81-83.
被引量:3
6
刘丽容.
“次道德”存在的伦理解析[J]
.温州大学学报,2006,19(6):35-39.
被引量:2
7
钱广荣.
刍议“次道德”和“亚道德”及其合理性问题[J]
.黄山学院学报,2006,8(6):47-51.
被引量:4
8
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8—379.
9
乔联蓉.
从转型社会的角度考量“次道德”[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2):175-177.
被引量:4
10
尹晶晶.
试论次道德的正确引导[J]
.理论导刊,2008(11):95-9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李秋华.
次道德之倡导浅析[J]
.科技视界,2014(5):192-192.
2
李越.
对社会“次道德”现象的本质及合理性论析[J]
.学理论,2019(2):96-98.
被引量:1
3
吴丽娟,周世虹.
浅议“次道德”现象的合理性及价值[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161-16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储招杨.
论教师惩戒的道德边界[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2):69-74.
1
郭庆晨.
说“真”[J]
.奋斗,2012(6):61-61.
2
晓晨.
说“真”[J]
.党课,2015,0(9):109-110.
3
吴丽娟,周世虹.
浅议“次道德”现象的合理性及价值[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161-162.
4
肖凤良.
从康德到罗尔斯——道义论的历史进路及其理论局限[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4):140-144.
被引量:6
5
田方林.
略论次道德的引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6):58-63.
被引量:2
6
叶蓬.
试论现代伦理教育三种基本方式的统一性[J]
.探求,1997(2):45-48.
7
周仁准.
再论亚道德[J]
.前沿,2012(15):24-27.
被引量:1
8
彭定光.
市场经济道德的二重性[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27(3):39-44.
9
罗文章.
谈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J]
.冶金企业文化,2012(3):34-35.
10
马庆.
对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的反思[J]
.哲学分析,2014,5(3):92-99.
被引量:2
贺州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