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稻中浙优8号在丽水高产群体特点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浙优8号系中国水稻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2006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丽水(浙南山区)种植,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总结了其在浙南山区种植高产群体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作者
何建清
机构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07-108,共2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丽水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LKJB200603)
关键词
交水稻
中浙优8号
浙南山区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33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82
1
魏春霞,李继红.
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10):44-44.
被引量:1
2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12
3
汤江龙,赵小敏.
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14-20.
被引量:62
4
陈正龙,周铭成,赵伯康,茅玉兰,傅国平.
水稻“扩行、减苗”与群体质量关系的再论证[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5):32-34.
被引量:13
5
叶加亮.
浙南山区浙贝母高产栽培技术与加工方法[J]
.上海农业科技,2005(6):114-115.
被引量:7
6
陶然,徐志刚.
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社会保障——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政策选择[J]
.经济研究,2005,40(12):45-56.
被引量:280
7
李朝旗,周兴.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人口预测方法综述[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2):64-69.
被引量:22
8
郭恒东,张贵龙,刘学文,卜秀培,侯仰芝.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296-297.
被引量:29
9
崔佳.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研究[J]
.农村经济,2006(12):84-86.
被引量:8
10
胡利梅,喻光明,陶文星.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人口预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65-236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汪秀志,刘崇文,许谊强,吕艳东,钱永德,郑桂萍.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758-762.
被引量:13
2
谭晓丽.
袋栽鲜香菇—水稻栽培模式[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8):47-48.
3
王祥进.
中浙优8号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5):19-20.
被引量:1
4
蓝月相.
“单季稻—浙贝母”高效循环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2):185-186.
被引量:5
5
陈坚平,马加瑜,何贤超.
三门县单季晚稻板田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5):50-50.
被引量:2
6
董益坤,蓝月相,蓝凯.
春大豆-晚稻-萝卜农作特征及配套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7):215-217.
被引量:1
7
蓝月相,董益坤,任伟春,梁平.
浙西南山区单季晚稻‘甬优15号’机插高产群体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农学学报,2014,4(8):1-3.
被引量:3
8
蓝月相.
乍得邦戈尔地区农业农村现状与水稻生产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8):1151-1154.
被引量:1
9
黄洪明,吴美娟,虞涛,周建霞,陈晓阳,钱秋平,陈丽平.
单季稻-兰溪小萝卜模式下机插密度对中浙优8号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2):273-27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蓝月相,董益坤,俞慧玲.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4,55(7):1079-1082.
被引量:2
2
李旭,毛艇,张睿,付立东,王宇,隋新,任海,吕小红,李宝军.
辽宁滨海稻区分期收获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8):1750-1752.
被引量:6
3
王秀静.
水稻种植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9):280-280.
被引量:3
4
毛艇,李旭.
辽宁滨海稻区水稻品种淀粉RVA谱特征的测定及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680-681.
被引量:2
5
蓝月相.
乍得邦戈尔地区农业农村现状与水稻生产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8):1151-1154.
被引量:1
6
姚江文.
关于高寒山区水稻高产栽培的实践探究[J]
.农技服务,2015,32(7):85-85.
被引量:1
7
毛艇,李旭.
北方粳稻航天诱变后代稻米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2):2832-2834.
8
陈书强,杨丽敏,赵海新,杜晓东,周通,薛菁芳,潘国君,王秋玉.
寒地粳型超级稻群体构建及其超高产特征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4):1399-1407.
9
陈书强,薛菁芳,杨丽敏,赵海新,杜晓东,周通,王翠,张献国,单丽丽,李敏,潘国君.
Popul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per-high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Japonica Super Rice in Cold Region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3):584-592.
10
陆建刚,陆云明,陆俊贤.
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7-17.
1
陈德威,何礼健.
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特性及高产栽培[J]
.广西农业科学,2000,31(3):144-145.
被引量:1
2
叶荣林,纪苏雯.
甬优系列籼粳交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43-43.
被引量:1
3
李文红,杨威山.
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发芽防治技术探讨[J]
.种子世界,2002(9):30-31.
被引量:1
4
黄显波,罗家密,郑家团,张建新,邓则勤,林美娟.
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273[J]
.三明农业科技,2003(2):12-13.
5
张志庆.
杂交水稻叶鞘腐败病的防治[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4):100-100.
被引量:1
6
吕高强,胡长安,支新中,徐洁章,范银松.
永康市2013年单季水稻新品种试验报告[J]
.宁波农业科技,2015,0(2):11-13.
7
盖钧镒,崔章林.
我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特点和特异种质的发掘与遗传基础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2):1-5.
被引量:8
8
张明普,成英,秦德荣,王沐清.
汕优63亩产65kg群体特点与促控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5,10(S1):8-10.
9
李文红,秦越华,张朝显,郭延敏.
小麦万亩单产超600kg群体特点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12):184-185.
10
黄锦霞,邱卫华,关文世,莫鹰,江立庚.
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Q优6号生育特性及群体特点研究[J]
.作物杂志,2012(6):122-126.
被引量:9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