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杂种F_2代群体研究初报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单株粒重和综合指数为指标,分析了F2代不同抽样群体的平均数X、变异系数CV和优良单株率b1、b2、b3。结果表明,当单株粒重的群体≥250株时,其X、b1、b2、b3在随机抽样100次中各自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与总体差异均不显著,且CV与总体的差异较小;当综合指数的群体≥200株时,其X、b1、b2、b3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与总体差异均不显著,且CV与总体的差异较小。所以小麦F2代适宜群体为200~250株。
作者
杨春华
王淑荣
杨力
机构地区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群体
杂种二代
杂交育种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8
1
毛善锋,梁荣奇,尤明山,李保云,刘广田.
17个小麦F_2群体中单株籽粒GMP含量的分布[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745-748.
被引量:2
2
王鹏科,黄寿松,李万隆.
小麦核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2):46-48.
被引量:6
3
杨喆,关荣霞,王跃强,刘章雄,常汝镇,王曙明,邱丽娟.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09-314.
被引量:29
4
程须珍,王素华,吴绍宇,周吉红.
绿豆抗豆象育种后代F2群体遗传变异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64-368.
被引量:13
5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王高鸿,史琴香.
谷子一些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
.甘肃农业科技,2005,36(4):12-14.
被引量:10
6
魏益民,张国权,欧阳韶晖,杨天章.
杂种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3(1):26-29.
被引量:18
7
刘秉华.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1):2-4.
被引量:20
8
郭瑞星,邵仁学,湖北省种子总公司.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1996,35(6):25-28.
被引量:19
9
李先振,丁同翕,谢俊贤.
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1997(4):14-15.
被引量:3
10
孙蕾,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刘长友,梅丽,徐宁.
栽培绿豆V2709抗豆象特性遗传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2):209-21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柳迅生.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91-93.
被引量:4
2
马金丰,李志江,李延东.
谷子嫩选15×大金苗F2群体农艺性状评价[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0(9):4-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张双喜,裘敏,樊明.
宁夏小麦育种及育种方向的转变[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52-53.
被引量:2
2
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张双喜,裘敏,樊明.
小麦新型蓝粒两用系的应用研究[J]
.种子,2008,27(11):67-69.
3
行翠平,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
小麦蓝粒两用系杂交后代遗传分离规律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2-15.
4
卢晶,张金文,刘海卿,宋展树,乔岩,王志伟,王克婧.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6,29(9):2020-2026.
被引量:4
5
赵芳,张晓磊,魏玮,赵治海,王晓明,宋国亮.
杂交谷子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分析[J]
.种子,2021,40(8):30-38.
被引量:4
6
陈慢慢,田翔,陈凌,王海岗,刘思辰,李志江,马金丰,乔治军,刁现民.
谷子重组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3,24(1):172-180.
被引量:5
7
何妙玲,王智兰,杜晓芬,韩康妮,连世超,李禹欣,成锴,李颜方,王军.
谷子重组自交系群体株型和产量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23,38(4):91-100.
被引量:1
1
William R. Meredith.Jr.,陈祥龙.
棉花杂种二代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潜力[J]
.江西棉花,1991(3):46-48.
2
Tang,B,雷波.
棉花F2杂交群体中产量与纤维性状的相关性,遗传力和遗传方差的鉴定[J]
.国外作物育种,1997(3):63-67.
3
杨雪莲.
F_2玉米群体的4轮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响应[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4(2):6-10.
4
孟祥祯,冯瑞光,王玉珍.
关于杂交粳稻二代(F_2)利用的探讨[J]
.华北农学报,1989,4(S1):1-7.
5
乔亚科,李桂兰,高书国,毕艳娟.
薏苡类型间杂交 F_2代的性状分离[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7(4):48-51.
被引量:20
6
马义文.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10(8):24-24.
7
孟祥祯,冯瑞光.
关于杂交粳稻二代(F2)利用的探讨[J]
.河北农垦科技,1990(1):1-8.
8
徐凤珠.
大豆F_2代遗传变异及亲本的相关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4):39-42.
9
惠仁法.
杂交稻辽优73F_2代的利用[J]
.盐碱地利用,1995(3):16-16.
10
钱大顺,朱烨,张香桂,袁占坤,端木鑫.
陆地棉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1989,17(6):11-12.
被引量:7
麦类作物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