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作保障。它涵盖了入党前培养、入党后续教育为三大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和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
周鸣
机构地区
广东金融学院
出处
《科教文汇》
2009年第4期94-94,104,共2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培养
教育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1
王兴杰,蓝汉林,庞鑫培.
大众化教育阶段下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研究[J]
.高教与经济,2008,21(1):1-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覃金昌,苏庆勇,杨华,张肖伟.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J]
.科技信息,2011(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0
1
扈瑜.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模式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
被引量:1
2
祝明杰,宋洁.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基层党支部——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3-4.
被引量:7
3
庞有祝,李晓凤,李晓农.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模式[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7(5):34-37.
被引量:8
4
张毓洲.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微[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35-37.
被引量:4
5
齐卫平,黄瑶.
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23-25.
被引量:15
6
胡锦涛.迈向新世纪 创造新业绩[N].光明日报,1998-06-2.
7
陈艺坤.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08(34):242-243.
被引量:3
8
李孝灯.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问题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44-245.
被引量:5
9
吴耀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48-50.
被引量:3
10
徐峰,邱隆云,李明.
论大学生党组织设置的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4):21-2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葛云.
新时期高校创建学习研究型学生党支部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6):159-160.
被引量:3
2
匡晋梅.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81-18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张毓洲.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微[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35-37.
被引量:4
2
王艳红.
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途径[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41-145.
被引量:10
3
吴再发.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218-218.
4
成宏涛,李晓彤,郑珊珊.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立体化”培养模式初探[J]
.延边党校学报,2015,31(2):36-38.
被引量:5
5
李晓彤,成宏涛.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人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5(22):29-30.
被引量:3
6
张挥.
创新独立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思考[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8-19.
7
王建慧,宋文敬.
书院制建设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问题探析[J]
.决策与信息,2016(11):54-55.
8
范逸萍.
学分制背景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创新探析[J]
.学理论,2018(2):150-151.
被引量:2
9
王秋丽,张新.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途径探索——以动物医学院为例[J]
.高教学刊,2018,4(16):157-159.
被引量:6
10
窦云鹏,王国平.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指标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J]
.才智,2017,0(28):72-72.
1
刘敏,余勇.
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J]
.亚太教育,2016,0(7):161-161.
2
周广林,陈娇,钱兵羽.
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43-46.
被引量:4
3
王树洲.
论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51-52.
被引量:9
4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征稿启事[J]
.新课程研究(中学作文教学),2011(2):115-115.
5
肖倩,李佳洋,张乐.
基于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以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33-34.
被引量:1
6
李建新.
教师专业发展属于教师自己[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8(8):42-43.
7
吴文山.
深化学院制改革 进一步发挥学院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3(4):76-78.
8
王赛,王思中.
谈“90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1-102.
9
刘桂春.
重视教育实践 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70-73.
10
郭健.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机器人教学的意义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136-136.
被引量:2
科教文汇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