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6期32-34,共3页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187
-
1张瀚罡.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探究——以“新希望家园”为个案[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02):240-243. 被引量:4
-
2张慧,石雷.志愿者服务视角下失独妇女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65位失独妇女的调查[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3):108-130.
-
3陈雯.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114-120. 被引量:78
-
4高一华.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失独人群救助困境的问题检视[J].企业导报,2013(22):23-24.
-
5裴玉玺.计划生育政策改革路径分析——以“单独二孩”政策为视角[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3):9-12. 被引量:1
-
6周长洪.关于现行生育政策微调的思考——兼论“单独家庭二孩生育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人口与经济,2005(2):1-6. 被引量:27
-
7周长洪.人口问题、人口安全与人口管理[J].人口研究,2005,29(3):54-57. 被引量:7
-
8穆光宗.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6):25-33. 被引量:51
-
9穆光宗.还权于民:以自由寻求幸福——读《现行生育政策研究》一文有感[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5):76-77. 被引量:2
-
10石人炳,赵二影.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评估与建议[J].人口学刊,2007,29(2):59-64.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416
-
1潘金洪.独生子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S1):9-15. 被引量:5
-
2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64-70. 被引量:89
-
3贺红霞.我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J].社会工作,2010(12):62-64. 被引量:6
-
4陈雯.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114-120. 被引量:78
-
5徐继敏.成年独生子女死残的困境与政府责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7,8(3):60-62. 被引量:24
-
6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国际新闻界,1997,19(4):56-60. 被引量:90
-
7李兵,姚远,杜鹏,张恺悌.遗产动机经济学:理论、经验分析及政策意义[J].人口与发展,2005,13(S1):33-38. 被引量:3
-
8徐勤,魏彦彦.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老年贫困[J].人口与发展,2005,13(S1):99-109. 被引量:19
-
9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3):7-16. 被引量:919
-
10于秀丽.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4(4):47-50.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33
-
1张慧,石雷.志愿者服务视角下失独妇女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65位失独妇女的调查[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3):108-130.
-
2洪娜.独生子女伤残预防与扶助标准差别化探讨——基于苏州市吴中区193个样本的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1,17(3):59-64. 被引量:4
-
3北京大学人口所课题组,穆光宗,张团,李祥专,李成波.计划生育无后家庭民生关怀体系研究--以辽宁省辽阳市调研为例[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5):50-60. 被引量:30
-
4赵鹤玲.城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的养老模式探究[J].学理论,2011(34):92-93. 被引量:12
-
5姚金丹.社会工作增能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分析[J].社会工作,2012(10):24-27. 被引量:62
-
6孙越.失独者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2013(12):221-221. 被引量:2
-
7王茂福,谢勇才.失独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以北京模式为例[J].兰州学刊,2013(7):91-96. 被引量:26
-
8王萍,陈颖.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风险探析——以南京市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3):35-40. 被引量:5
-
9谢启文.增能: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新视角[J].人口与发展,2013,19(6):104-109. 被引量:38
-
10周云,荣如静.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4(3):162-16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265
-
1胡加燕.震后十年:失独家庭生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D市为例[J].作家天地,2019,0(18):122-123.
-
2吴凌智,王加谋,吴嘉蕊.基于CiteSpace的近10年老年人心理健康可视化分析[J].心理月刊,2023(22):42-45.
-
3程利娜,付斌,杨洋.老年人抑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心理月刊,2023(13):7-11.
-
4柳建平,方志文.农村人口转变、农户经济状况与乡村振兴[J].投资研究,2019,38(12):4-14. 被引量:6
-
5王化起.困境儿童福利政策的深层效果评估——基于受益人的自主性需求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2023(6):24-36. 被引量:2
-
6杨娜,盖国凤.“以房养老”面临参与主体行为优化的思考[J].福祉研究,2020(1):64-69.
-
7周钦.物质和情感需求: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探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20(1):18-20. 被引量:2
-
8安民兵.马斯洛需要理论视阈下的失独中老年人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9-471. 被引量:19
-
9杨景欣,陈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失独家庭问题解决路径[J].企业导报,2013(23):248-249. 被引量:3
-
10谭磊.论社会工作视角下失独父母的社会融入问题[J].东疆学刊,2014,0(3):82-86. 被引量:14
-
1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新机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1):24-26.
-
2高著宇,闫林.计划生育家庭将实施特别扶助制度[J].中国民兵,2008(5):51-51.
-
3朱建涛,年生义.庆阳市重金打造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6):43-43.
-
4熊永红.柳州市人口计生工作有亮点[J].当代广西,2007(20):61-61.
-
5我和妻子的“控网协议”[J].老人世界,2015,0(2):28-28.
-
6图片报道[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2).
-
7唐宇文.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 着力构建计生利益导向新机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9):34-35.
-
8子军.投怀送抱:一对夫妻各自身陷“初恋情人”[J].幸福(上),2007,0(8):40-42.
-
9恋人分手值千金[J].女性天地,2002,0(2):24-24.
-
10重奖扶 惠民生 抓改革 促发展——吕梁市突出利益引导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快速发展纪实[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2(5):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