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政府问责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消解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完善的制度是政府问责规范的必要条件。我国政府问责虽已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还未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问责的刚性化,才能确保政府问责的有效性。
作者
赵晖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05AZZ002)
关键词
政府问责
问责规范
制度性约束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7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1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9.
3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杨叶红.
论行政问责中异体问责的缺位[J]
.求索,2004(12):78-79.
被引量:17
5
杜文娟.依据法治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健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N].人民日报,2004-07-07.
6
李鹏.
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J]
.行政论坛,2004,11(5):24-26.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刘军宁.
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J]
.新闻周刊,2004(17):28-29.
被引量:45
2
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国家》,中国改革论坛网.
3
黄健荣.《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2004年07月07日.
共引文献
197
1
景姗.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研究[J]
.当代经济,2007,24(20):52-53.
被引量:2
2
马燕.
浅谈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异体问责机制[J]
.魅力中国,2009,0(21):209-210.
3
李炳安.
委托一代理关系下的村务公开制度[J]
.社会主义研究,2002(5):79-81.
被引量:2
4
莫勇波.
村民自治的政治绩效分析——以广东省村民自治的实践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1-7.
被引量:7
5
胡舟峰.
谁主行政问责制[J]
.中国商界,2009(6):270-271.
6
何知.
试论“三圈”理论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运用[J]
.法制与社会,2008(2):183-184.
被引量:8
7
宗钱,丁美琴.
建构政府问责制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2):58-60.
被引量:14
8
胡宇.
试论我国行政决策的责任机制[J]
.理论学刊,2006(11):90-93.
9
雷俊生.
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初探[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1):40-42.
被引量:2
10
唐泽.
高校治理商业贿赂之我见[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4):179-180.
同被引文献
32
1
王永生.
政府问责制建设的探索[J]
.学术论坛,2008,31(1):33-36.
被引量:3
2
季卫东.
程序比较论[J]
.比较法研究,1993,7(1):1-46.
被引量:735
3
辛秋水,王良虎,包先康,李斌,王显玉,徐金璐,孙立国,汤杰.
制度堕距与制度改进——对安徽省五县十二村村民自治问卷调查的研究报告[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107-110.
被引量:25
4
毛寿龙.
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
.浙江学刊,2005(1):45-49.
被引量:111
5
周亚越.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及其重构[J]
.行政法学研究,2005(2):85-91.
被引量:88
6
王能昌.
我国“引咎辞职”实践中的若干认识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94-98.
被引量:7
7
林琰瑜.
政府官员问责制:多维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探析[J]
.探求,2006(5):25-31.
被引量:6
8
唐铁汉.
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行政管理,2007(1):6-8.
被引量:53
9
宋涛.
行政问责模式与中国的可行性选择[J]
.中国行政管理,2007(2):9-13.
被引量:29
10
尹义.
我国行政问责的法制化路径探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10-1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李继力.
法制、制度和机制:行政问责“三位一体”之再造[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2):50-56.
2
胡春艳,李贵.
学术问责的概念及内在机理解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59-62.
被引量:5
3
宁华.
我国行政问责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19(4):17-19.
被引量:4
4
杨君.
从问责官员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J]
.领导科学,2010,0(5Z):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宁华.
我国行政问责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19(4):17-19.
被引量:4
2
陈吉红,黄培浩.
我国行政问责体制改革思考[J]
.管理观察,2012(10):145-145.
3
胡春艳,刘建义.
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治理:社会资本的视角[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125-130.
被引量:17
4
曾媛媛.
从官员复出失范审视中国行政问责制的漏洞及其修复[J]
.学习与探索,2013(5):50-53.
被引量:3
5
汪伟良,董阳.
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以J大学“撤稿事件”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4,32(5):669-676.
被引量:6
6
胡春艳,蒋宁.
免职衍生为问责手段的误区及化解[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130-136.
被引量:4
7
郑宏宇.
学术问责制理论解析[J]
.教育评论,2015(12):19-22.
被引量:1
8
张晓冰.
科研经费腐败的社会网络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10):50-55.
被引量:3
9
钱晨.
当代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湘潮(理论版),2012(1):63-64.
10
陈亮,荆峰.
大学学术问责研究:问题检视与路径前瞻[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4):148-155.
被引量:1
1
赵晖.
我国政府问责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消解[J]
.江苏社会科学,2009(1):121-125.
被引量:6
2
韩冬.
责任政府的姿态应如何展现[J]
.人民论坛,2008(21):35-35.
被引量:1
3
宁华.
浅析行政问责制及其功能[J]
.统计科学与实践(天津),2008(6):37-38.
4
马皑.
涵养我们的“廉政文化”[J]
.精神文明导刊,2013(9):57-57.
5
胡琰.
论公务员法中的行政问责制[J]
.魅力中国,2010(23):156-156.
6
沈海涛.
定目标 增动力 强责任——平罗县通过“一诺两考一问责”规范村干部管理[J]
.共产党人,2011(11):19-20.
7
燕继荣.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走向[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1):45-46.
8
孙婷.
地方政府行为失范与制度约束创新——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析[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5):44-46.
被引量:2
9
陈云生.
宪法文化的超越[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3):10-16.
被引量:1
10
王小涛,高淑桃.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J]
.学理论,2013(27):20-21.
被引量:3
理论探讨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