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雌激素水平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王梦欣
贺红
宋冬玲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
出处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J06L74)
关键词
雌激素
人格
婚姻质量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
对照研究
分类号
R711.75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6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16
同被引文献
161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27
参考文献
21
1
Soales CN, Prouty J, Born L, et al. Treatment ot menopanse-related mood disturbances [ J ]. CNS Spectr, 2005, 10:489-497
2
郭锡永,吴飞,王悦,计秀生,李振来,张丽芬.
影响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调查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9(6):847-851.
被引量:28
3
郑凯,陈雯.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综合康复治疗[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56-3858.
被引量:7
4
邵敏漪,黄寅平.
米氮平配伍雌激素与单纯雌激素补充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49-450.
被引量:3
5
郁琦,阴春霞,惠英,于静,何方方,魏镜,吴宜勇.
盐酸氟西汀联合激素与单纯激素补充治疗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7):461-464.
被引量:25
6
吴小立,张晋碚,温盛霖,黄泽萍.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与雌二醇相关性的探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6):455-457.
被引量:8
7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本)[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71-371.
8
纪术茂,戴郑生.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2-126
9
喻东山.
性激素和抑郁症[J]
.河北精神卫生,1999,12(4):256-256.
被引量:7
10
汪广剑.
雌激素与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4):226-229.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96
1
翟书涛.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2):81-83.
被引量:4
2
徐文炜.
雌激素与女性抑郁症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1):4-6.
被引量:18
3
程国钧,刘建立.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123-127.
被引量:150
4
王小云,张春玲,刘小玉,李丽芸,谢惠英,章国来.
近绝经期妇女骨矿含量与“肾”关系探讨[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12(3):9-11.
被引量:5
5
杨金文,冯洁,许佑明,汤一平,刘岳衡,邹祖清,谢小罗,杨载赓.
妇女更年期体内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湖南医学,1995,12(1):3-4.
被引量:4
6
施建安.
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对策[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3):175-178.
被引量:9
7
陈亚琼,叶雪清.
血浆吲哚类神经递质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相关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41-42.
被引量:20
8
赵更力,鲍月琴,渠川琰,王向群.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14-616.
被引量:81
9
林守清 徐苓.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6-136.
10
Klaiber EL. Relationships of serum estradiol levels, menopausal duration and mood during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1997; 22(7) : 549-558.
共引文献
216
1
王梦欣,宋冬玲,崔明峰.
围绝经期抑郁与女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8):122-124.
被引量:3
2
王志宏,白文佩.
绝经期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67-469.
被引量:2
3
施慎逊,闻晖,张明园.
我国妇女精神卫生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建议(一)[J]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304-306.
被引量:38
4
张昱,孟凡荣.
心理干预对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J]
.兵团医学,2009(2):6-8.
被引量:4
5
杜巧琳,王小云.
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内分泌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5):11-12.
被引量:1
6
吴衡慧,张菊新.
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2):140-141.
被引量:4
7
高尚风,舒慧敏,刘婷燕,闫坤,卢沁蕊.
围绝经期疾病防治中的伦理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6):27-28.
8
郭克锋,关菊香,杨文清,朱银星,吴群强,张建设.
女性抑郁症性功能减退者的个性与心理卫生状况[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8):8-9.
被引量:2
9
陈新云.
子宫内膜腺癌34例临床观察[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5):376-377.
被引量:1
10
郑锦.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理干预治疗的概况[J]
.中原医刊,2005,32(9):33-3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61
1
李飞.
围绝经期综合征132例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48-49.
被引量:3
2
田丰莲,杨冬梓,张小庄,赵庆国,詹新林,李容汉,穆荔,江雪芳,李洁明.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28-932.
被引量:97
3
董莉,归绥琪.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37-240.
被引量:56
4
张晓庆,王克明,韦邦贵,顾庆翠,万兴松,李泽爱,田敏华,杨佩玲,陶领知,费龙才.
合肥市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调查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26-728.
被引量:23
5
张清学,杨冬梓,王文军,梁晓余,谢梅青,王良岸,洪顺家,郑澄宇,孙艳梅,陈晓丽,彭艳,邝健全.
妇女更年期症状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1):95-98.
被引量:12
6
刘冬娥.
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73-474.
被引量:250
7
罗有年,李国荣,张晋碚,韩自力,陶炯.
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中的作用[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19-420.
被引量:18
8
赵永厚,赵玉萍.
调经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抑郁症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6):34-35.
被引量:12
9
郭锡永,王悦,吴飞,王淑杰,扬春伟.
更年期抑郁症状与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及雌二醇水平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89-1191.
被引量:19
10
李晓梅,肖洪涛,李晖晖,廖兵飞.
复方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评价[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92-119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2
1
张春,李林,姜云.
心理疗法及中医药在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79-783.
被引量:5
2
凌长缨.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的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147-148.
3
唐俊,吴磊,刘勤勤,黄河浪.
激素水平与农村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的流行病学探讨[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3):171-174.
被引量:15
4
吴小立,韩自力,钟智勇,张晋碚,王相兰.
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综合探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3):599-602.
被引量:21
5
崔转英.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237-237.
被引量:2
6
胡海霞,刘丽婷,高玉霞.
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54-1756.
被引量:11
7
林嫦梅,田建荣.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况研究[J]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77-80.
被引量:11
8
姜琦.
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性科学,2013,22(5):53-54.
被引量:9
9
王习习,李金芝.
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419-420.
被引量:20
10
胡颖敏,蓝坚华,王佩英,汤丽芬,吴丽东.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2017,29(10):1051-1053.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27
1
王旭凤,顾晓燕,费天琰.
某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护理策略分析[J]
.心理月刊,2024(19):212-214.
2
时兰芳,陈波,许雪浩,许霞,张兰,张中国.
正念减压训练治疗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研究[J]
.心理月刊,2024(7):144-146.
被引量:1
3
张春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0):28-28.
4
马素慧,窦娜,陈长香,赵雅宁,李淑杏.
八段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康复效果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64-2865.
被引量:22
5
胡海霞,刘丽婷,高玉霞.
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54-1756.
被引量:11
6
穆岩,刘飞虎.
中医心理疗法结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及对HAMD量表阻滞因子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2,33(10):1308-1309.
被引量:4
7
王善凤.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激素水平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0-152.
被引量:15
8
纪红.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更年期症状评分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9-160.
被引量:39
9
古玉梅.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92-93.
被引量:1
10
郑顺杰,吴洁.
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34-136.
被引量:4
1
高缨,李卢新,裘雅芬,李春凤.
产前焦虑与人格特征[J]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6):45-45.
2
洪宇,彭瑾,谢梅青.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9):658-660.
被引量:21
3
施凤,任慕兰.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激素水平与情绪障碍相关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558-2560.
被引量:10
4
张霞,陈沿东,韩臣柏.
妊高征与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J]
.南京医学院学报,1993,13(2):144-146.
5
罗有年,吴海珊,张晋碚,李国荣,关念红.
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391-392.
被引量:11
6
杨丽,董悦芝.
河南省不孕症妇女心理健康情况及人格特征调查[J]
.中国实用医刊,2008,35(9):68-69.
被引量:1
7
童萍,石元洪,杨扬,董丽平,高霞.
妊娠早期孕妇睡眠质量和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2):1456-1458.
被引量:5
8
蔡亚苹.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J]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53-953.
被引量:1
9
妊娠中毒症[J]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11):109-109.
10
赵金花,南风秀.
习惯性流产患者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93-93.
被引量:2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