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了小麦纹枯病的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分析了襄樊地区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针对性地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
王志顺
陈桥生
张道荣
周芳菊
汤清益
机构地区
湖北省襄樊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1期145-146,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小麦育种专项(200762042042647001)
湖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小麦育种专项(2006AA201A04)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发生症状
发生规律
发生和扩展原因
综合防治
湖北襄樊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7
1
牛本永,周玉琴,朱衣成.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4):74-75.
被引量:12
2
郭春强,廖平安,葛昌斌,贺德先,臧贺藏,郭松景,黄全民,陈琦.
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537-540.
被引量:10
3
杨小军,杨立军,赵永玉,喻大昭,徐荣钦,张重权.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原菌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2):106-111.
被引量:7
4
张穗,刘庆元,郑文明,宋万昌,于梅娥,靳士铮.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防关键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1994,23(3):13-16.
被引量:11
5
石明旺,徐明富,茹正刚,刘鸣涛,赵启学.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1997,27(1):23-27.
被引量:18
6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徐文静,蒋守华.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2007(3):114-115.
被引量:4
7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50-1153.
被引量:86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张小村,李斯深,赵新华,李瑞军.
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纹枯病性的遗传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13-16.
被引量:8
2
王合松.
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J]
.农资科技,2004(4):24-26.
被引量:1
3
汤頲,任丽娟,蔡士宾,吴纪中,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小麦AR_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1-16.
被引量:14
4
高刚,孟凡武,孟银良.
暖冬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J]
.小麦研究,2005,26(1):15-16.
被引量:2
5
王金生,张学君,钱显明,李洪连.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小区试验[J]
.生物防治通报,1993,9(3):102-105.
被引量:18
6
陈厚德,赵卫华,王彰明,董磊.
一种滑刃线虫对小麦纹枯病(菌)影响的初步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1):52-54.
被引量:3
7
吴纪中,颜伟,蔡士宾,任丽娟,汤颋.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05,21(1):6-11.
被引量:18
8
任丽娟,蔡士宾,汤頲,吴纪中,周淼平,颜伟,马鸿翔,陆维忠.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的SSR标记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5(4):16-19.
被引量:7
9
陆宁海,徐瑞富,吴利民,张定法.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纹枯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262-263.
被引量:8
10
王裕中,吴志凤,史建荣,陈怀谷,邵伯坤.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2):109-114.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129
1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J]
.土壤肥料,2004(4):49-50.
被引量:2
2
齐永霞,丁克坚,陈方新,陈莉.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982-983.
被引量:6
3
齐永霞,丁克坚,陈方新,张长勤.
安徽省小麦主要病害预测及管理系统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73-377.
被引量:3
4
齐永霞,丁克坚,陈方新,陈莉.
小麦纹枯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J]
.植物保护,2006,32(3):46-48.
被引量:7
5
赵荣,杨光,张英,陈若礼,张存岭.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5-10366.
被引量:13
6
周国富,何中仁,王静.
小麦纹枯病及其防治技术[J]
.种业导刊,2008(5):35-35.
7
赵美琦,魏开锋,毕可政.
小麦纹枯病流行预测的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7,24(4):303-308.
被引量:21
8
郭春强,廖平安,葛昌斌,贺德先,臧贺藏,郭松景,黄全民,陈琦.
农艺措施对降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3):537-540.
被引量:10
9
杨立军,唐道廷,向礼波,曾凡松,喻大昭.
湖北省小麦后备品种及二线育种材料抗病性鉴定[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6):633-635.
被引量:4
10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2):85-8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8
1
吕印谱,张国彦,王丽,王建敏.
2004年河南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原因浅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2):38-41.
被引量:23
2
王裕中,吴志凤,史建荣,陈怀谷,邵伯坤.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2):109-114.
被引量:39
3
徐志英,关崇梅,关小燕.
陕西优质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344-346.
被引量:7
4
高鹤清.
小麦纹枯病危害及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12,29(3):306-306.
被引量:5
5
周国勤,张应香,张杰.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0-3600.
被引量:15
6
袁淑杰,梁平,武文辉,徐大红,杨昌银,韩俊玲,李智慧.
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20-224.
被引量:11
7
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李红霞.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J]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30-234.
被引量:31
8
张芳,刁春友,杨荣明.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2008,28(3):14-16.
被引量:12
9
陈承红.
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08(4):34-35.
被引量:15
10
崔晓卉,赵艳芳.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2):97-9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7
1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王汉芳,郭瑞,程红建,谢耀丽.
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2):67-70.
被引量:27
2
陈军.
小麦纹枯病消长规律及防治策略[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65-165.
被引量:3
3
张传银.
小麦纹枯病与赤霉病的症状识别及综合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66-166.
被引量:1
4
李芹英.
太和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5(3):141-141.
5
魏学菊.
科学防治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J]
.现代农业研究,2018,24(7):65-66.
6
吴亚贞.
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2019,0(12):42-43.
被引量:8
7
周新丰.
几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初探[J]
.现代农村科技,2022(2):73-7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张亚菲,李丙昭.
春季小麦生育特点与管理技术[J]
.种业导刊,2010(5):32-33.
被引量:7
2
吴秀莲.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0-180.
被引量:13
3
陈健华,张炽昌,徐东方,朱盛艳.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69-170.
被引量:19
4
孙雪梅,李艳红,刘素珍.
2010年丰县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9):160-160.
被引量:1
5
张传银.
小麦纹枯病与赤霉病的症状识别及综合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66-166.
被引量:1
6
高婷婷.
涡阳县小麦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85-185.
被引量:1
7
张震,侯明翠,李玉鹏,高申军,李晓丽,梁海功.
豫西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11(8):28-29.
被引量:6
8
陈浩梁.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探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11,1(2):7-12.
被引量:16
9
程翠玲.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种业导刊,2012(5):20-21.
被引量:16
10
马文武.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57-158.
被引量:12
1
郭利,王学龙,李红霞,胡功军,曹祥练,张华,李娅.
襄樊烤烟品比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8-18.
被引量:5
2
湖北襄樊2008年4月21日农产品市场行情[J]
.农家顾问,2008(5):9-9.
3
湖北襄樊1月农产品市场行情[J]
.农家顾问,2008(2):18-18.
4
郭利,王学龙,李红霞,胡功军,曹祥练,张华,李娅.
襄樊烟草优化灌溉策略与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89-89.
5
范兵,陈波,杨单.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52-53.
被引量:2
6
近期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06(9):29-29.
7
第13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会在湖北襄樊召开[J]
.中国瓜菜,2010,23(4):56-56.
8
段建设,肖志健,朱红英.
襄樊市襄阳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11-312.
被引量:4
9
唐军,邹烁.
亚华棉7号在南襄盆地的高产栽培技术[J]
.江西棉花,2009,31(4):48-49.
10
薛福元.
玉米新品种正大12号[J]
.甘肃农业科技,2011,42(11):58-59.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