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思维向度——以我国古代言谏制度为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言谏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监察制度。它虽因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所借鉴,但又因其内在局限为我们所批判。从言谏制度内在局限这一逆向视角看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路径,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向度。对古代政治制度,保持恰当的信度、找准转化的角度、把握好转化的程度,尤为重要。
作者
李永洪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古代政治制度
言谏制度
历史价值
内在局限
创造性转化
分类号
DF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曾坚,李雪华.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探究[J]
.河北法学,2006,24(6):84-87.
被引量:5
2
赵映诚.《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
《伍权宪法-总理演讲原文》.
4
吴兢.《贞观政要(卷第十.论慎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83页.
5
霍存福.
论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30(4):49-56.
被引量:4
6
薄振峰,杨兴定.
唐代谏议制度的性质及其启示[J]
.理论学刊,2003(1):133-135.
被引量:4
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吴寿彭译.《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12页.
8
吴兢.《贞观政要(卷第六.论杜谗邪)》,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74页.
9
虞崇胜.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J]
.东南学术,2006(2):14-19.
被引量:3
10
钱穆.《我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4页.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霍存福.
论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30(4):49-56.
被引量:4
2
《新唐书·百官志》.
3
.《论语·颜渊》[M].,..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362、236、250、312、313、312页.
6
[日]佐藤功 刘庆林 张光博 译.《比较政治制度》[M].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7
刘向.《说苑·臣术》[M].,光绪元年刻本.第2页.
8
[美]迈克尔·罗斯金 等.《政治科学》[M].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页,第230页.
9
.《明史》本传[M].,..
10
张金鑑.中国历代官制史[M].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7.225.
共引文献
183
1
胡剑锋,王晓.
论现代社会的组织多元化及其结构优化[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217-222.
被引量:10
2
薄振峰,杨兴定.
唐代谏议制度的性质及其启示[J]
.理论学刊,2003(1):133-135.
被引量:4
3
彭忠益,张学泽.
正义:我国行政决策的理性诉求[J]
.社会,2004,24(10):34-36.
被引量:1
4
张恒山.
论正义和法律正义[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1):23-53.
被引量:39
5
夏锦文,刘志峰.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的理论基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6):72-80.
被引量:12
6
郝银钟,席作立.
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
.法商研究,2004,21(6):69-73.
被引量:77
7
付家东.
宪政与社会稳定[J]
.甘肃社会科学,2004(6):163-165.
被引量:1
8
金彭年,王健芳.
国际私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哲学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1):96-102.
被引量:21
9
丁文.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之反思与重构[J]
.法商研究,2005,22(1):53-59.
被引量:9
10
何士青.
论法学对依法执政的功能[J]
.政治与法律,2005(1):8-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张成福.
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J]
.中国行政管理,1995(5):15-17.
被引量:124
2
刘熙瑞.
中国公共管理:概念及基本框架[J]
.中国行政管理,2005(7):21-25.
被引量:15
3
曾坚,李雪华.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探究[J]
.河北法学,2006,24(6):84-87.
被引量:5
4
薛冰,岳成浩.
古代中国基层自治实践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2):118-123.
被引量:10
5
晁中辰.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J]
.东岳论丛,2010,31(9):63-67.
被引量:4
6
王乐夫,陈干全.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J]
.社会科学,2003(4):67-74.
被引量:133
7
白银亮.
公共管理发展回顾[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29-3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姜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启示[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61-64.
1
郝东升,崔永青.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资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7):47-47.
2
王彬.
论传统民间调解的创造性转化[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4):15-19.
3
张永坚.
反思修改中国《海商法》之努力[J]
.中国海商法研究,2013,24(3):14-23.
被引量:9
4
张敏.
儒家宪政之形成及其创造性转化——从1958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谈起[J]
.河北法学,2013,31(10):168-174.
5
张先昌.
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现代省思——以隋朝为例[J]
.河北法学,2009,27(3):191-198.
被引量:2
6
潘珊.
唐代监察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3):29-30.
7
杨德桥.
自然人书面契约取信方式研究[J]
.北方法学,2012,6(2):13-23.
被引量:1
8
陆幸福.
全球化语境中的法律本土化及其中国应对[J]
.政法论丛,2013(5):26-31.
被引量:6
9
陈宇.
现代视角下的秦汉监察制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3):208-211.
10
周欣宇.
历代中央政府对藏区赔命价习惯法的态度考释[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16(4):17-28.
被引量:3
政治与法律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