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
被引量: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了国内外苦荞的生产和利用概况,指出中国是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是第一大苦荞出口国。山西省的苦荞科研、生产和加工起步较早,为全面开发苦荞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议科研、教学、企业、市场密切配合,努力培育苦荞产业,让苦荞产品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作者
林汝法
机构地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Crops
关键词
苦荞
食品加工
产业
分类号
F32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270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61
参考文献
9
1
联合国粮农组织(FAD).年度报告:荞麦产量.2006
2
林汝法,周小理,任贵兴,边俊生,陕方.
中国荞麦的生产与贸易、营养与食品[J]
.食品科学,2005,26(1):259-263.
被引量:90
3
郝光荣.大有可望做大做强的苦荞产业[J].调查与分析,2005,8.
4
郝光荣.自主创新促进苦荞产业化[J].调查与分析,2006,18.
5
李振喜 程章.扶持做大苦荞产业,努力实现‘两个提高’[J].参阅材料,2006,(4).
6
片山虎之介.不老长寿的苦荞.株式会社小学馆,2001
7
片山虎之介.荞麦生产地篇:中国·山西省.荠麦·馄饨,2007:28-31
8
稻泽敏行.中国汉民族荞麦面食与点心.荞麦·馄饨,2007:32-34
9
片山虎之介.荞麦产地·栽培与流通篇:直接契约栽培.荞麦·馄饨,2007:67-72
共引文献
89
1
王军,王敏,季璐.
苦荞麦麸皮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7):223-225.
被引量:34
2
王军,王敏,李小艳.
微波提取苦荞麦麸皮总黄酮工艺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4):655-658.
被引量:19
3
杨丽华,钟彩霞,郝瑞霞.
液化法荞麦保健酒的研制[J]
.酿酒科技,2006(10):73-74.
被引量:8
4
李红敏,周小理.
荞麦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6,27(10):302-306.
被引量:35
5
王军,王敏,宋旭辉,于智峰,郑慧,李小艳.
响应曲面法优化苦荞麸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2):189-194.
被引量:6
6
刘三才,朱志华,张晓芳,李为喜.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荞麦中铁锌钙的含量[J]
.现代科学仪器,2007,24(1):72-73.
被引量:8
7
刘三才,李为喜,刘方,李燕,朱志华.
苦荞麦种质资源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8(3):317-320.
被引量:46
8
胡建平,吴琦,尹显锋,谯莉.
苦荞蛋白的研究进展[J]
.粮油加工,2007(10):117-119.
被引量:5
9
杨玉霞,吴卫,郑有良,王俊,李建,邬昌禄.
苦荞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J]
.种子,2008,27(10):30-34.
被引量:16
10
李为喜,朱志华,李国营,刘方,李燕,刘三才.
AlCl_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中黄酮的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502-505.
被引量:33
同被引文献
270
1
乌凤章.
三个越橘品种对盐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及耐盐性差异[J]
.植物生理学报,2019,55(11):1638-1646.
被引量:26
2
林汝法.
努力培育苦荞产业[J]
.农产品加工,2007(5):67-69.
被引量:4
3
蔡光泽,吴昊,夏明忠,任迎虹,王安虎.
四川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原生境和主要分布中心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16-19.
被引量:8
4
田龙.
苦荞中抗氧化物质分子结构的波谱学分析[J]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2):25-27.
被引量:9
5
刘邻渭,章华伟,姜莉.
中国荞麦深加工的探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z1):83-86.
被引量:19
6
陈国安,周桃英.
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黄酮工艺的优化[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44-5146.
被引量:8
7
郎桂常.
苦荞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应用[J]
.中国粮油学报,1996,11(3):9-14.
被引量:84
8
边巴卓玛.
西藏引种荞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西藏农业科技,2014,36(2):30-38.
被引量:6
9
郭启芳,马千全,孙灿,吕守忠,张青蒙,王玮.
外源甜菜碱提高小麦幼苗抗盐性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680-1686.
被引量:67
10
赵玉平,肖春玲.
苦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析[J]
.食品科学,2004,25(10):264-266.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26
1
盛晋华,张雄杰,陕方.
内蒙古自治区荞麦生产开发现状与对策[J]
.作物杂志,2009(3):1-4.
被引量:25
2
王炜,欧巧明,杨随庄.
苦荞麦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杂粮作物,2010,30(6):419-423.
被引量:26
3
李秀莲,史兴海,高伟,赵建东,崔林.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山西苦荞产业[J]
.中国科技信息,2011(9):98-98.
4
赵萍,杨明君,郭忠贤,石金波.
播种期对苦荞籽粒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38(1):181-182.
被引量:8
5
李秀莲,史兴海,朱慧珺.
苦荞产品开发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8):908-910.
被引量:16
6
余霜,李光,陈庆富.
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南地区荞麦产业发展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68-170.
被引量:3
7
赵晓军,任璐,周建波,殷辉.
山西省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J]
.植物保护,2012,38(5):120-123.
被引量:16
8
孙朝霞,侯思宇,郭彬,令狐斌,黄可盛,许冬梅,韩渊怀.
苦荞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进化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4,12(4):772-779.
被引量:9
9
侯思宇,赵盖超,刘荣华,孙朝霞,令狐斌,韩渊怀,许冬梅,李红英.
苦荞Ft4CL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分子进化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24-28.
被引量:8
10
吴云川.
浅谈荞麦种植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36(4):96-96.
二级引证文献
161
1
乌凤章.
三个越橘品种对盐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及耐盐性差异[J]
.植物生理学报,2019,55(11):1638-1646.
被引量:26
2
李玲,闫旭宇,王延峰.
荞麦文献分析及相关进展研究[J]
.科技通报,2020(1):1-7.
被引量:7
3
周良,钱海兵,黄凯丰,饶光玲,吴兴慧,李振宙,张余,黄小燕.
干旱胁迫对苦荞调节小鼠血糖、血脂及免疫力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5):2244-2253.
被引量:3
4
尹春,尹东方,张雄杰,刘金泉,侯建华,盛晋华.
甜荞种质资源种子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
.种子,2010,29(1):4-7.
被引量:6
5
李秀莲,史兴海,高伟,赵建东,崔林.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山西苦荞产业[J]
.中国科技信息,2011(9):98-98.
6
钱龙,王嘉福,杨正德,燕志宏,林家栋.
苦荞对高寒山区杂交猪育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J]
.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5-7.
被引量:1
7
王安虎,蔡光泽,陈波,华劲松.
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调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057-2061.
被引量:4
8
许铮.
关于构建内蒙古西部地区荞麦产业基地的构想[J]
.北方经济,2011(22):58-60.
9
崔晓东,王转花.
苦荞芦丁水解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及Cu^2+对酶活性的抑制[J]
.食品科学,2012,33(7):223-227.
被引量:2
10
曹蕾,魏永生,古元梓,郑敏燕.
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苦荞麦矿物元素[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5):91-94.
被引量:4
1
杨子梅.
通渭县苦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甘肃农业,2010(2):72-73.
被引量:4
2
王立新,刘红梅,胡建风,王显立,樊艳.
毕节市苦荞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中国种业,2015(6):34-37.
被引量:6
3
张明先,李德全,李启红.
昭通市昭阳区苦荞产业发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3(6):321-322.
被引量:1
4
贾银连.
左云县苦荞产业的发展与思考[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9):20-21.
5
吕启锋,刘光荣.
宁蒗县苦荞产业发展思考[J]
.云南农业,2014(8):47-48.
被引量:1
6
何水红.
酉阳苦荞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2):100-100.
被引量:1
7
刘文彬.
对马龙县山地苦荞产业发展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300-301.
8
林汝法.
努力培育苦荞产业[J]
.农产品加工,2007(5):67-69.
被引量:4
9
孙守钧.
日本的高粱育种及品种利用概况[J]
.世界农业,1994(9):18-19.
10
黄友钦,刘仕琳.
再生稻的研究利用概况与前景[J]
.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1991(1):18-21.
被引量:1
作物杂志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