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结构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果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研究林带结构对防风效能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木麻黄农田防护林中用定点多次测量的方法对不同结构的林带进行了风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20h内疏透结构的林带防护效果最好,通透结构的最弱;防风效能随林带宽度的增加有所下降;随着林带的增高,防护距离相应增大。
作者
郑锟
叶功富
陈胜
谭芳林
林武星
机构地区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
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
出处
《海峡科学》
2008年第10期98-100,共3页
Straits Science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3A14-01)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6NZ0001-2)
关键词
木麻黄
防风效能
林带结构
林带宽度
分类号
S727.2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8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1
蒋恒昌.
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研究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08(4):236-237.
被引量:9
2
林武星,洪伟,曾国强,苏宝川.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评价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540-544.
被引量:10
3
罗美娟.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生态作用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2002,15(3):46-47.
被引量:12
4
叶功富.
滨海沙地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林构建和调控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2,15(4):463-468.
被引量:31
5
范志平,曾德慧,朱教君,姜凤岐,余新晓.
农田防护林生态作用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4):130-133.
被引量:78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
杉木混农模式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1,37(z1):189-193.
被引量:5
2
叶功富,冯泽幸.
试论南方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更新改造[J]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1):60-63.
被引量:30
3
叶功富,张水松,黄传英,徐俊森,潘惠忠.
木麻黄人工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J]
.林业科技开发,1994,8(4):18-19.
被引量:39
4
刘涛,刘尊民,李兴华,赵亚森,郭宝松,任德芳.
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J]
.林业科技通讯,1996(5):12-14.
被引量:3
5
高岗,刘俊花,刘静.
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22-26.
被引量:4
6
鲍玉海,贺秀斌,杨吉华,孙成楠,李红云,宗萍萍.
三种网格的农田防护林防止土壤风蚀的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2):5-8.
被引量:22
7
黄平江.福建沿海防护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
中央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79.21-27.
9
刘有美.广东滨海沙土及其适生树种.森林与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0
吴寿德.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的更新模式及其效应[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14-17.
共引文献
128
1
谢晓蓉.
福建滨海地区道路植物景观提升探析——以泉州沿海大通道(晋江段)为例[J]
.风景园林,2019,26(S01):65-69.
2
曾银花,陈丽君,刘志伟,何宗明,林思祖.
沿海防护林不同相思树种地上部分持水量特征[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4):134-138.
3
李甡.
简谈农田防护林土壤改良效益与胁地现象的克服[J]
.生物技术世界,2012,9(7):38-38.
4
范志平,曾德慧,朱教君,沙建国,姜凤岐.
林网内作物光合作用生理生态过程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89-192.
被引量:9
5
康国飞,张克斌,李润杰,王文卿.
绿洲农业开发风险分析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50-54.
6
查同刚,孙向阳,于卫平,马晖.
宁夏地区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小气候效应[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4):82-86.
被引量:24
7
李志祥,刘国珍.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整理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J]
.高师理科学刊,2005,25(1):42-44.
8
彭玉玲.
南方滨海林业的研究思路[J]
.粤东林业科技,2004(2):6-9.
9
美格启动“重重礼,迎炎夏”暑促活动[J]
.计算机与网络,2005,31(14):10-10.
10
陈彦,王国明,周坚.
木麻黄抗逆性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5,22(6):746-752.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99
1
刘继龙.
沙质海岸木麻黄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生态效应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111-112.
被引量:7
2
谭芳林,林捷,张水松,薛建辉.
沿海沙地湿地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研究[J]
.林业科学,2003,39(S1):27-31.
被引量:65
3
薛杨,王小燕,林之盼,郭海燕,刘宪钊.
岛东林场森林碳汇能力分析与评价[J]
.热带林业,2012,40(2):27-29.
被引量:4
4
薛杨,李学广,林之盼,宿少锋,冯杏.
海南不同类型木麻黄海防林森林肥力差异状况分析[J]
.热带林业,2013,41(1):37-38.
被引量:3
5
伍恩华,刘强,王显道,黄奕财.
海南岛滨海木麻黄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养分动态[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60-64.
被引量:4
6
滕华卿.
花吊丝竹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J]
.福建水土保持,2004,16(3):22-23.
被引量:8
7
杨文斌,王晶莹.
干旱、半干旱区人工林边行水分利用特征与优化配置结构研究[J]
.林业科学,2004,40(5):3-9.
被引量:36
8
林武星,叶功富,洪伟,曾国强.
滨海沙地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选择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3):14-16.
被引量:12
9
沈晶玉,周心澄,张伟华,李文忠,李永良.
祁连山南麓植物根系改善土壤抗冲性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4):87-91.
被引量:34
10
胡海波,张金池,鲁小珍.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环境效应的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2001,14(5):37-43.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4
1
陈国荣,刘健,余坤勇,许章华.
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技术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3):231-236.
被引量:7
2
林爱玉,涂志华,上官保国,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沿海沙地引种竹子和木麻黄固沙功能比较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33(1):28-33.
被引量:9
3
张巧,韩永刚,黄义雄,文华英,王海婷,刘甜甜.
沿海木麻黄生态效益研究综述[J]
.防护林科技,2014,27(1):45-49.
被引量:11
4
尤龙辉,林捷,杨锋,乐通潮,高伟,黄石德,黄雍容,张尚炬.
平潭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4,27(10):20-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马静娜.
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
.防护林科技,2012,25(1):79-82.
被引量:8
2
陈玉军,廖宝文,李玫,陈步峰,陈元海,钟才荣,李华亮,林卫海.
无瓣海桑和秋茄人工林的减风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4):959-964.
被引量:13
3
林爱玉,涂志华,上官保国,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沿海沙地引种竹子和木麻黄固沙功能比较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33(1):28-33.
被引量:9
4
陈晓青,洪雅惠,林珊,卢玉栋,吴宗华.
原位固化木麻黄树皮对Dy(Ⅲ)的吸附性能[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5):51-55.
被引量:1
5
张盛钟,郑建英,卢春英.
南方水土流失区崩岗快速绿化技术应用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144-146.
被引量:1
6
尤龙辉,林捷,杨锋,乐通潮,高伟,黄石德,黄雍容,张尚炬.
平潭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4,27(10):20-25.
被引量:3
7
张建锋,张德顺,陈光才,吴灏.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评价及生态效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4):1-6.
被引量:6
8
薛杨,杨众养,王小燕,宿少锋,林之盼,徐丽娜.
琼北地区木麻黄林下植被调查与分析[J]
.热带林业,2015,43(2):45-48.
被引量:2
9
戴闻书.
探索康平县防风固沙生态县建设途径[J]
.中国科技纵横,2016,0(5):11-11.
10
杨青青,杨众养,余雪标,薛杨,王小燕,陈小花,崔喜博,李然,高刘.
不同林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2):359-364.
被引量:9
1
阿不都力江.卡热.
木纳格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08(8):53-54.
2
韩成浚.
农田防护林带中的速生树种杨树[J]
.兰州科技情报,1991,20(6):22-24.
3
韩成浚.
农田防护林带中的速生树种杨树[J]
.兰州科技情报,1991,20(4):23-24.
4
郭振和.
农安县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林情况的调查报告[J]
.吉林林业科技,1998,27(1):30-32.
5
韩成浚.
农田防护林带中的速生树种杨树[J]
.兰州科技情报,1991,20(5):28-29.
6
修峰.
浅谈农田防护林带的生物效应[J]
.内蒙古林业,1989(6):10-11.
7
张丰江,刘涛,王生,李静.
黑龙江垦区东部农防林建设主要技术指标研究与探讨[J]
.现代化农业,2004(5):16-18.
8
王生华.
改进南方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探讨[J]
.河北林业科技,2001(6):12-13.
被引量:8
9
张龙江.
谈农田防护林的抚育管理与更新[J]
.科技与企业,2014(9):170-170.
被引量:1
10
韦裕敏.
建设森林防火林带 增强林分抗火性初探[J]
.市场论坛,1997,0(8):23-24.
海峡科学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