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持续发展理论的背景、模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现代科技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反思出发,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技持续发展理论,进而应用自组织理论构建科技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分析科技持续发展曲线和发展阶段,研究科技持续发展的模型参数和理想模式,在此基础上研探实现科技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作者
胡林凤
章仁俊
陈宝国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商学院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6,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基金
福建省软科学计划资助重点项目(2007R0042)
关键词
科技
持续发展
模型
机制
分类号
G322.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彭列汉,潘建红.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科学学研究,2004,22(5):471-475.
被引量:9
2
赵红洲.计划未来[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22.
3
李旭,杨建安.
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2):42-43.
被引量:8
4
曾珍香,傅惠敏.
发展系统的持续性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28(3):6-10.
被引量:5
5
郝英奇.
科技进步动力机制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61-6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盛世豪.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及运行机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5,16(10):9-12.
被引量:11
2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学位论文[M].天津:天津大学,1999..
3
陈南江 蔡运龙.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必然的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戴维 皮尔斯 等.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5
罗素.宗教与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3.
6
朱明彦.国外社会科学前沿[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
波谱尔.科学知识进化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8
陈其容.自然辩证法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9
查·帕·斯诺.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0
杜卡斯.爱因斯坦谈人生 [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61-62,75.
共引文献
20
1
杨春花.
论科学技术与我国全民教育的相互影响[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17-19.
2
冯林安,张瑞锋.
农业复合系统持续协调演化机制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06(3):46-48.
被引量:1
3
陈士俊,王楠.
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21-2522.
被引量:3
4
王浩斌,王飞南.
论技术发展的人本诉求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44-47.
被引量:1
5
郝英奇,刘金兰.
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50-56.
被引量:36
6
杨怀中,张彦昌.
论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新科学技术观[J]
.理论月刊,2007(1):29-31.
被引量:2
7
邵桂华,李志强.
从Logistic模型看体育教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08-110.
被引量:2
8
郑绍.
简论科技持续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07(08S):241-242.
被引量:1
9
陈俊,张忠潮.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科学技术观[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2):24-25.
10
陈俊.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4):93-95.
同被引文献
7
1
柯忠义,韩兆洲.
科技投入强度评判指数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2006(5):371-372.
被引量:1
2
柯炳生.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2):18-23.
被引量:125
3
Cleaver, K. M. and Gotz A. S.. Reversing the Spiral: The Population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Nexus in Sub - Saharan Africa [ M ] . Washington D. C : World Bank, 1994.
4
乔治·泰奇.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邓家琼.
自主研发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资源保护模式[J]
.经济问题探索,2008(9):13-17.
被引量:3
6
柯炳生.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
.农业经济问题,2003,24(2):34-39.
被引量:121
7
吴辰.
科技投入强度指标的国际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3(3):91-9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陈宝国.
论区域科技系统持续发展的科技投入强度支撑能力——以福建省为例[J]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4-28.
2
邓家琼.
农业生物科技进程观与中国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实现途径[J]
.经济问题探索,2011(12):81-86.
1
马强.
基础研究:原创新和科技持续发展的基石[J]
.广东科技,2001,10(4):9-12.
2
白山丹.
浅谈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J]
.同行,2016,0(10):415-415.
3
王娟茹,赵嵩正,杨瑾.
面向项目管理的知识集成模型和机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81-84.
被引量:8
4
荷露.
科幻片DVD带来的视听震撼[J]
.家庭影院技术,2005(4):74-77.
5
周婕峥.
构建我国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5,33(3):119-122.
被引量:19
6
李昌珠,王晓明,黄忠良.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J]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1):1-5.
被引量:3
7
李彦萍.
论普赖斯指数增长模型参数的估计——兼与刘莉同志商榷[J]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1):11-13.
被引量:1
8
吴岩,刘祖良.
优化本土科技文化:大学发展的一项重任[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5):25-27.
被引量:3
9
周恒彤.
指数平滑法的证明[J]
.预测,1985,4(S1):134-136.
10
陈森发.
一种预测城市人口的方法[J]
.预测,1987,6(4):45-49.
科技管理研究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