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被引量: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此外,网络流行语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作者
盛若菁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1,158,共4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网络
流行语
社会
文化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6
引证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252
参考文献
1
1
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教师看不懂[N].重庆时报.2006-9-18.
同被引文献
386
1
黄宗智.
再论内卷化,兼论去内卷化[J]
.开放时代,2021(1):157-168.
被引量:83
2
陈宗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逻辑、原则与现实进路[J]
.江苏社会科学,2021(5):29-39.
被引量:14
3
闪雄.
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
.语文建设,2000(10):15-16.
被引量:65
4
周焱宇.
语言与文化之我见[J]
.岭南文史,2009(2):1-1.
被引量:1
5
王涛.
从网络流行语看文学语言的特点[J]
.时代文学,2009(14):10-10.
被引量:1
6
毕宏音.
网络语言与网民社会心态的折射[J]
.社科纵横,2007,22(3):151-152.
被引量:13
7
谭颖沁.
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24-125.
被引量:5
8
郑丹娘.
“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J]
.中国青年研究,2001(4):21-23.
被引量:18
9
康莉.
从“甄嬛体”热看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的靠近及其自身的缺失[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2.
被引量:5
10
夏旻越.
试论中共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3):5-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7
1
汪雪.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价值观呈现[J]
.新闻传播,2024(4):31-33.
2
孙玉杰.
文化自信视域下网络流行语对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以“emo”等网络流行语为例[J]
.汉字文化,2022(12):49-51.
被引量:1
3
屈阳.
从网络流行语看民众社会心态[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32):225-226.
被引量:2
4
刘旭,袁洁,邢锐.
2008年中国十大流行语述评[J]
.消费导刊,2009,0(6):206-206.
被引量:2
5
欧健,罗雪圆.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成语现象探析——以“十动然拒”等为例[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34(4):104-117.
被引量:4
6
赵彦杰,赵永彬.
2008年汉英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价值取向[J]
.前沿,2009(7):195-197.
被引量:4
7
于兰祖.
网络语言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J]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6):16-18.
被引量:3
8
胡莉莉.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解析2009年流行语[J]
.黑河学刊,2010(3):143-144.
被引量:7
9
宿爱云.
论网络语言中套用形容词ABB格式产生的名词性词语[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7-8.
被引量:1
10
宋凤龄.
从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2):75-7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52
1
王德东,房韶泽,王新成.
组织因素对重大工程项目绩效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2021(1):242-253.
被引量:17
2
高玉娟,李宝贵,李慧.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语言接触研究的进展、主题与趋势[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1(1):43-61.
被引量:2
3
彭祝斌,范岳鋆,朱晨雨.
欧洲焦点事件在华传播热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30起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106-125.
被引量:15
4
程丽梅.
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引导[J]
.新智慧,2021(7):1-2.
被引量:1
5
张卫川.
从“帖子”到舆情:社交媒体中UGC的传播扩散机制与网络治理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15):19-21.
6
唐希牧.
涉警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研究——基于3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66-76.
被引量:1
7
韩葳巍,赵翠兰.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男性交往实践的亲密化——以“基友”“老铁”“宝”为例[J]
.当代青年研究,2022(6):39-47.
被引量:5
8
王仕勇.
网络流行语:关涉议题及议题建构[J]
.求索,2014(8):4-10.
被引量:4
9
于华,赵颖.
从“雷人”和“很GAGA”的流行看当今中国社会[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69-70.
被引量:1
10
金玉花.
浅谈2009年度中日两国的流行语[J]
.科技信息,2010(19):277-278.
被引量:2
1
刘卫华.
博物馆与文化的传递、传播[J]
.中国博物馆,2003(4):11-12.
被引量:13
2
卢平.
残缺的温暖:留守儿童眼中的“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83-186.
被引量:2
3
陈勇,肖云南.
反奥巴马医疗改革的社会文化分析[J]
.求索,2010(5):83-84.
4
郭琳.
消费文化对先锋意识的俗化与消解[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203-205.
5
王素华,周开英.
大众文化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2):76-79.
6
杨涛.
“超级女声”成功背后的社会文化分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59-160.
7
张斌.
浅谈关公文化的现代意义[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5):164-164.
被引量:1
8
王菁哲.
媒体商业化语境下的文化生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领导理论与实践,2009(1):39-41.
9
潘丽明.
网络时代的青年拍客亚文化研究[J]
.南方论刊,2015,0(6):37-39.
10
潘丽明.
网络时代的青年拍客亚文化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3):44-47.
江淮论坛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