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5-565,,545,,共2页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1
-
1韦禾.儿童的“秘密”有多重要——《儿童的秘密》一书给我们的启示[J].人民教育,2004(20):45-46. 被引量:2
-
2王海英.解读儿童的秘密——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27-31. 被引量:18
-
3王海英.走近儿童的秘密——儿童秘密引发的教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3-5. 被引量:14
-
4周晓静,陈秀君.没有秘密长不大[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1):7-11. 被引量:8
-
5高德胜.生命·休闲·教育——兼论教育对休闲的排斥[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24-28. 被引量:25
-
6[加]马克斯·范梅南 [荷]巴斯·莱维林著 陈慧黠 曹赛先译.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7[美].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8[美]PhilErwin.成长的秘密-儿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谊发展[M].黄牧仁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45,13.
-
9王大伟.让秘密伴随儿童成长[J].基础教育研究,2013(14):60-61. 被引量:1
-
10蒋开君.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3-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郭姗.我为孩子保守秘密[J].广东经济,2017,0(10X):130-130.
-
2林兰.儿童的“后台生活”: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7(5):10-22. 被引量:21
-
3刘海荣.儿童秘密空间:既不被“看透”又能被“看到”[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0(9):53-55. 被引量:6
-
4赵旺来,方宇,赵亚楠.复归儿童:从一种可能到一种现实[J].教育评论,2018(3):49-53. 被引量:2
-
5熊芹菁.儿童的秘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J].求知导刊,2018,0(28):84-86.
-
6葛丽辉.儿童隐私问题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0(17):22-24. 被引量:2
-
7钱昶臻,葛文怡,葛金国.重拾儿童游戏精神——基于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11):70-72. 被引量:1
-
8周娟.把打开儿童秘密的钥匙还给儿童——读《儿童的秘密》有感[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4):62-64.
-
9田力力,王鐘.儿童秘密空间的现实遭遇及实现路径——基于文化视角[J].少年儿童研究,2022(1):39-46. 被引量:5
-
10陶志琼,施丽娜.儿童秘密的“尴尬处境”及其“解救”[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1):29-35.
-
1戴妍.儿童青少年友谊关系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11):74-76. 被引量:4
-
2方富熹,方格,王文忠.小学低年级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发展[J].心理学报,1993,25(1):1-8. 被引量:4
-
3万晶晶.友谊关系如何影响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5):88-90. 被引量:1
-
4高琨,邹泓.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52-55. 被引量:24
-
5邹泓.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3):57-61. 被引量:101
-
6方富熹,方格.对友谊关系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94,26(1):44-50. 被引量:9
-
7王俊秀.沙利文的人格发展思想新认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2):102-106. 被引量:5
-
8方富熹,方格,M.凯勒,W.埃德斯坦.东西方儿童对友谊关系中的道德推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1):67-73. 被引量:12
-
9方富熹,方格,王文忠.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J].心理学报,1996,28(1):1-8. 被引量:3
-
10岳军.孔予论友谊[J].道德与文明,1985(6):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