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南京条约》看中西体制和观念的碰撞--中国近代化必要性的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现代化"的研究范式出发,通过分析《南京条约》的各条款在签订时所处的社会体制和观念来阐释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中看出作为中古阶段的中国在体制和观念上与近代化的西方有着怎样的差距和碰撞,由此真正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作者
程英姿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讲师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8期88-93,共6页
Pacific Journal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化
体制和观念的碰撞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G633.5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约恩·吕森.《历史思考的新途径》,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144页.
2
刘超.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J]
.学术月刊,2007,39(6):146-153.
被引量:6
3
蒋庭黼.《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18页.
4
《康熙朝纪政》,卷六,“纪世舶”.
5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第146至168页.
6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第329至331页.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欧阳军喜.
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J]
.近代史研究,2002(2):111-149.
被引量:20
2
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M].扬智文化事业公司,1998年版.第33-34页.
3
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4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123页.
5
彭慕兰著 史建云译.《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6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
7
约恩·吕森.《历史思考的新途径》,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8
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1,第149—150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9
孙江.《连续性与断裂》,见《时间·空间·书写》,第217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0
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第3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6
1
孙民乐.
历史与记忆[J]
.文艺争鸣,2008(2):1-3.
2
刘超.
古代与近代的表述:中国历史分期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中心[J]
.人文杂志,2009(4):132-141.
被引量:13
3
廖婉婷.
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史观[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6,0(2):2-6.
4
蔡珊珊.
基于家国情怀的“五四运动”教学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4):16-18.
被引量:1
5
苏艳.
高中历史教学吸纳近代史史学研究新成果的有效途径研究——以部编本《两次鸦片战争》为例[J]
.科教文汇,2020(16):134-135.
被引量:4
6
余露,贾望平.
历史上的战争与战争中的历史:全面抗战时期的鸦片战争诠释[J]
.社会科学战线,2024(3):101-109.
1
陈汝衡.
王韬和他的文学事业[J]
.文学遗产,1982(1):100-105.
2
张新红.
历史课板书设计八式[J]
.小学教学研究,1990,0(9):36-37.
3
周英杰.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J]
.资治文摘,2013(8):18-20.
4
郭文明.
首任香港总督璞鼎查侵华罪行[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7(2):54-55.
5
清王朝前期的历史[J]
.广告大观(综合版),1998,0(3):34-35.
6
傅国涌.
香港给的灵感[J]
.新世纪周刊,2008,0(30):140-140.
7
刘仁達.
关於戊戌变法[J]
.历史研究,1958(9):17-22.
8
施睿.
许多个名字,惟一的你——南京随想[J]
.语文新圃,2002,0(11):43-44.
9
彭东富.
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素质[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8(8):42-43.
10
刘荣荪.
高二历史综合练习(二)[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1996,0(Z1):85-88.
太平洋学报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