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
作者
巫莹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13,共2页
Chinese Journalist
关键词
负面新闻信息
正面引导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社会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意外事故
非人性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92
1
习近平.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9):3-9.
被引量:2
2
郭毅.
建设性新闻:概念溯源、学理反思与中西对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72-77.
被引量:30
3
贾真真.
对《人民日报》四川地震报道的分析[J]
.东南传播,2008(8):105-106.
被引量:1
4
薛澜,钟开斌.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
.中国行政管理,2005(2):102-107.
被引量:334
5
丁柏铨.
论新闻报道题材与表现方式[J]
.新闻大学,2005(3):58-62.
被引量:8
6
周象贤,金志成.
情感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26-132.
被引量:19
7
严励.
网络传播教育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53-155.
被引量:7
8
班建武.
教师媒体形象过度负面报道的消极影响[J]
.中国教师,2007(2):20-21.
被引量:9
9
匡文波.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J]
.中国记者,2007(5):84-85.
被引量:4
10
张芹,黄宏.
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185-189.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6
1
景秀红.
灾难性报道舆论控制中的尺度研究[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1):18-20.
被引量:1
2
谢耘耕.
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J]
.新闻界,2008(5):18-20.
被引量:1
3
丁柏铨,陈相雨.
“负面新闻”及相关概念辨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10(1):130-136.
被引量:31
4
刘振.
浅议负面新闻信息的建设性报道[J]
.今传媒,2010,18(9):67-67.
被引量:5
5
黄宝娥.
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77-80.
被引量:7
6
张良君.
如何挖掘负面新闻报道中的正面舆论效应[J]
.传媒观察,2011(9):34-35.
被引量:9
7
徐丹丹.
国际传播中负面新闻题材的报道策略研究[J]
.新闻传播,2012(4):143-143.
8
李红.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的途径与方法[J]
.新闻前哨,2013(6):45-47.
被引量:5
9
刘林山.
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研究[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4):5-6.
10
廖志坤.
论负面新闻的适度传播[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13,42(5):131-13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丁芳,柴玥.
《辽宁日报》抖音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研究[J]
.新闻传播,2020(20):4-7.
被引量:1
2
舒文.
负面新闻报道之路[J]
.新闻传播,2010(12):28-28.
被引量:1
3
黄成忠.
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路径探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1(3):171-173.
被引量:8
4
凌石德.
论负面新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5):63-64.
被引量:10
5
韩晓芳.
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综述[J]
.编辑之友,2011(10):83-86.
6
李慧.
“控负说”在当下的存在逻辑[J]
.青年记者,2011(22):30-31.
7
刘凤娟.
信息素养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90-94.
被引量:24
8
邢永川,许荣华.
新加坡《海峡时报》关于中国报道的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12(2):66-70.
被引量:4
9
阎怀兰.
负面题材报道中的审丑意识[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2):51-52.
10
徐丹丹.
国际传播中负面新闻题材的报道策略研究[J]
.新闻传播,2012(4):143-143.
1
董晓艳.
论负面新闻的正向引导[J]
.新闻传播,2014,0(8X):34-34.
2
肖峰.
论技术的非人性效应及其根源[J]
.人文杂志,1994(5):16-21.
3
王海安,杨文明.
一片丹心向阳开[J]
.今传媒,1998,8(6):26-26.
4
张锁.
性:人性的与非人性的[J]
.中国图书评论,1989(1):151-154.
5
朱芸,郑建明.
关于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22(1):22-23.
被引量:12
6
言论[J]
.领导文萃,2011(22):127-127.
7
高举.
如何预防电视机发生爆炸[J]
.大众科技,2001(10):13-13.
8
卫小将,李喆,苗艳梅.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的“绞溢”现象(下)[J]
.中国社会工作,2009(4):37-38.
9
练洪洋.
“逃票攻略”让谁脸红[J]
.作文通讯(锦瑟),2012(10):22-22.
10
邓伯祥.
处理好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J]
.新闻窗,2007(2):35-36.
被引量:3
中国记者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