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坡改梯工程在流域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坡改梯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手段,在小流域治理中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坡耕地与梯田地的产量、拦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深受启发。
作者
李小燕
杨永利
机构地区
陇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出处
《陕西水利》
2008年第F07期139-140,共2页
Shaanxi Water Resources
关键词
坡改梯
工程
地位
作用
分类号
TV212.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59
1
左长清,马良.
红壤坡地果园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2-15.
被引量:36
2
赵凡.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4,35(11):22-23.
被引量:62
3
张雷,牛建彪,赵凡.
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地面覆膜沟播抗旱增产技术研究[J]
.甘肃科技,2004,20(11):174-175.
被引量:55
4
叶红,周芸.
四川坡面水系水土保持成套技术应用简介[J]
.四川水利,2005,26(1):30-30.
被引量:4
5
牛建彪.
半干旱区小麦玉米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J]
.甘肃农业科技,2005,36(5):22-23.
被引量:33
6
木薯地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J]
.中国热带农业,2004(1X):38-40.
被引量:1
7
王成,郄光发,彭镇华.
有机地表覆盖物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213-2217.
被引量:80
8
张雷,牛建彪,赵凡.
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率的覆膜模式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8-11.
被引量:95
9
逯弘炜,穆红波.
关于亚热带地区夏覆盖作物对水分及养分保持效果的研究[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1):19-20.
被引量:1
10
曹政权,齐广平,李涛,裴兵.
灌溉渠道防渗措施应用现状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4):116-12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8
1
郭贤仕,杨如萍,马一凡,郭天文,张绪成.
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特性和水土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1-5.
被引量:31
2
邓嘉农,徐航,郭甜,黄巍,何丙辉.
长江流域坡耕地“坡式梯田+坡面水系”治理模式及综合效益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2011(10):4-6.
被引量:9
3
陈英智.
黑土区治理措施对土壤水及作物产量影响[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6):6-8.
被引量:3
4
张雷,金胜利,张光全,郭正昆.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对甘肃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1):113-118.
被引量:13
5
黄承建,赵思毅.
坡耕地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13(4):44-46.
被引量:3
6
韦丽君,李军,俞奔驰,卢赛清,郑华,盘欢,罗燕春.
木薯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保持效应[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6,29(4):1-6.
被引量:2
7
杨敏.
浅谈林西县坡改梯工程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30(11):163-164.
8
陈红川.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4):39-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孙从建,侯慧新,陈伟,杨伟,郑振婧.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农作物产流产沙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2):99-103.
被引量:14
2
杨爱峥,魏永霞,张忠学,张宝丽,齐智娟.
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的蓄水保土及增产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222-226.
被引量:12
3
王安,郝明德,王荚文.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2):26-28.
被引量:21
4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J]
.核农学报,2012,26(3):587-593.
被引量:7
5
罗兴录,樊吴静,杨鑫.
不同垦作方式水土流失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267-270.
被引量:4
6
鲁耀,胡万里,雷宝坤,段宗颜,刘宏斌,翟丽梅.
云南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定位监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8):1544-1553.
被引量:36
7
韦杰,鲍玉海,金慧芳,贺秀斌.
三峡库区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模式及减蚀效应[J]
.灌溉排水学报,2012,31(6):45-48.
被引量:10
8
汪邦稳,方少文,沈乐,杨洁.
赣北红壤区坡面水系工程截流拦沙控污效应分析[J]
.人民长江,2013,44(5):95-99.
被引量:2
9
吴淑芳,张永东,冯浩,霍云云.
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302-308.
被引量:6
10
莫非,周宏,王建永,赵鸿,张恒嘉,吴姗,陈应龙,杨通,邓浩亮,Asfa Batool,王润元,Simon Nzou Nguluu,李凤民,熊友才.
田间微集雨技术研究及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8):1-17.
被引量:81
1
李红静.
青龙县坡改梯工程施工的经验和做法[J]
.科技资讯,2012,10(11):155-155.
被引量:2
2
刘跃波.
平山县岗、黄水库移民村坡改梯综合治理项目的实践[J]
.河北水利,2012(3):25-25.
3
李汝庆,程传伟,亓修增.
大汶河洪水资源科学利用的思考[J]
.防汛与抗旱,2003(3):37-39.
4
左步丰,贾士权.
浅谈淮安市节水现状与对策[J]
.治淮,2010(6):21-23.
5
曾赟.
水保坡改梯工程梯田(地)微观构造优化[J]
.硅谷,2008,1(15).
6
程晓鹏,李灿,常文喆.
小流域综合治理浅议[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1):34-35.
被引量:2
7
高丽.
网格式生物埂护坡技术在坡改梯工程中的应用[J]
.四川水利,2005,26(2):56-58.
被引量:7
8
董辉,赵方岩,程凯.
浅议泰安市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J]
.山东水利,2006(4):37-37.
被引量:2
9
刘远峰.
安康市流域治理呵护青山绿水[J]
.陕西水利,2009(6):157-157.
10
张同军.
浅析农建工程的防洪减灾能力[J]
.内蒙古水利,2011(3):86-88.
陕西水利
2008年 第F0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