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与定位 被引量:2

On the Evidence Attributes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nclusion of Psychological Test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前各国关于心理测试(测谎)结论的法定资格的态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另一类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在我国司法领域中,心理测试结论的最终的出具形式仍是"测试报告",并没有把它隶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它和鉴定结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在借鉴国外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和"补强规则"的框架下,心理测试技术和测试结论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The attitudes toward the legal competency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est in the world can be classified roughly into two, one is positive, the other is absolutely negative. In the judicial field in our country, the final form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est is still a "test report", but not a conclusion of expert evaluation. 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essence. The psychological test technology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test will be of values in application in our judicial practice, using the foreign "limited adoption rule" and "reinforcing rule".
作者 安冉冉
出处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57-60,共4页 Journal of Jilin Public Secunity Academy
关键词 证据资格 心理测试结论 鉴定报告 有限采用规则 competency of evidence, conclu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est, probation report, limited adoption rul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张亮,刘桂红.测谎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2):52-54. 被引量:7
  • 2宋庆芬.测谎仪在刑事调查及非官方调查中的应用[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76-78. 被引量:3
  • 3何家弘.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中国法学,2002(2):140-151. 被引量:110
  • 4孔卫新,刘江春.论测谎结果作为刑事证据应该缓行[J].政治与法律,2003(1):137-141. 被引量:5
  • 5[美]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
  • 6[日]田口守一 刘迪等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第25页.
  • 7[英]AldertVrij.《说谎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89-91页.
  • 8[美]约翰·帕尔马特.《“测谎”在中国——何去何从》[A]..《证据学论坛》第5卷[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475-477页.
  • 9贺晓彬.《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A]..《证据学论坛》第1卷[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400页.
  • 10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8,722-723页.

共引文献115

同被引文献27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