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绥玉10高产栽培密度和施氮量的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绥玉10是继绥玉7之后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育成的又一个强优势早熟高产优质杂交种。2000—2001两年全省区域试验,11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8729.6kg/hm^2,比对照品种合玉17增产12.4%;2002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02.9kg/hm^2,比对照品种龙单16平均增产17%,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
作者
魏国才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7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栽培密度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
施氮量
玉米
对照品种
高产优质
区域试验
合玉17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黄开健,杨华铨,谭华,韦国能.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J]
.玉米科学,2001,9(1):57-59.
被引量:83
2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张坪,钟占贵,张瑞英.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的选育及利用[J]
.玉米科学,2000,8(4):15-17.
被引量:17
3
赵勇,杨文钰.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雅玉8号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6,14(2):119-123.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马兴林,许建新,林治安,关义新,凌碧莹,王庆祥.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产量及子粒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7-110.
被引量:6
2
孙秀华,许恩怀.
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农大647[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7):14-14.
被引量:1
3
杨引福,刘孟君,岳瑞谦.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陕单19选育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19-120.
被引量:1
4
赵有来.
玉米杂交种豫玉22密度与产量数学模型研究结果[J]
.甘肃农业科技,2004,35(9):14-15.
被引量:2
5
牛忠林.
合玉16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与施氮量[J]
.玉米科学,2004,12(3):90-91.
被引量:10
6
宋清斌,郑延海,贾爱君,崔广泉,张鑫.
夏玉米密度及氮磷用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4):77-78.
被引量:8
7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刘鹏飞.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6,4(4):43-46.
被引量:140
8
黄不凡.21世纪中国的粮食生产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文库,2000.2294—2295.
9
谭华.
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J]
.玉米科学,1998,6(S1):93-96.
被引量:5
10
何萍,金继运,林葆.
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3):66-71.
被引量:174
共引文献
120
1
赵益强,王峰,李佳,白小英.
攀西地区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鲜食糯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4):7-13.
2
张新,王振华.
国审玉米郑单14播期、密度与高产机理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76-78.
被引量:1
3
关义新,马兴林,凌碧莹.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被引量:31
4
杨世民,郑顺林,石海春,喻晓坪,柯永培,袁继超.
不同生态条件下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高产密肥优化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2):96-99.
被引量:7
5
赵江,张怡明,牛兴奎,刘鑫,李少昆,张凤路.
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1,26(S1):99-103.
被引量:13
6
王巍,刘兴焱,谭福忠,杨广东.
玉米新品种克单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2004,12(3):89-89.
7
牛忠林.
合玉16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与施氮量[J]
.玉米科学,2004,12(3):90-91.
被引量:10
8
祁永红,李春秋,王巍,武博.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龙辐玉4号的选育及应用[J]
.玉米科学,2005,13(1):49-50.
被引量:15
9
陈润玲,赵保献,雷晓兵,梁晓伟,王向阳,李林.
玉米新品种洛玉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20-1821.
被引量:7
10
雷晓兵,赵保献,陈润玲,梁晓伟,王向阳,李林.
玉米新品种洛玉2号高产栽培措施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0):47-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李明,李文雄.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30-1137.
被引量:101
2
曹绍书,任洪,董颖苹,沈建华,朱树国.
不同密度与追肥对黔糯768夏播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6,26(4):14-15.
被引量:3
3
王锁,段改菊.
玉米新品种泛玉6号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2):91-92.
被引量:5
4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张坪,钟占贵,张瑞英.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龙单13的选育及利用[J]
.玉米科学,2000,8(4):15-1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唐铭.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绥玉19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10(7):144-145.
被引量:1
2
张崎峰.
玉米边单3号栽培密度和施氮量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4):35-36.
被引量:1
3
史淑春,金振国.
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绥玉19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5(8):99-10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纪春学.
极早熟玉米克单1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2):118-119.
被引量:3
2
彭志祥,牛爽,林洁.
黑龙江省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化农业,2012(10):10-12.
被引量:6
3
余长平,刘永忠,周华平,肖能武,叶青松,封海东,周军,肖丽丽.
施肥方式对玉米新品种华玉11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5):2814-2816.
被引量:4
1
玉米新品种——合玉17[J]
.农民致富之友,1994(10):5-5.
2
石绍河,杨树仁,曹天昌,史广胜,高存启,王贵江,聂守军,王涛.
高粱绥杂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1):50-51.
3
金振国,南元涛,魏国才.
玉米新品种绥玉16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B09):123-124.
4
南元涛.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新品种简介[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3):64-64.
5
南元涛.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新品种简介[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1):64-64.
6
曹天昌.
玉米新品种绥玉4号(绥203)的选育与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6):39-41.
7
聂守军,张广彬,史冬梅,于永梅.
绥粳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4,24(6):55-55.
8
魏国才.
优质玉米新品种绥玉1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7(8):39-40.
被引量:1
9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品种简介[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106-106.
10
刘宝海,宋福金,高存启,于良斌.
寒地水稻新品种——绥粳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3,19(6):29-29.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