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了铜及铜合金的化学抛光工艺,讨论了化学抛光液中酸的配比、酸雾抑制剂的使用、抛光时间、温度以及水洗过程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本抛光工艺取得了满意结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化学抛光方法。
作者
蔡棣清
陈旭东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广州市东科工艺制品厂
出处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5-36,共2页
Materials Protection
关键词
化学抛光
铜及铜合金
表面保护
涂装
分类号
TQ153.5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TG175.3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1
唐春华.
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工艺的改进和提高[J]
.电镀与精饰,1989,11(4):44-45.
被引量:4
2
张小平.
铜及铜合金着色[J]
.电镀与精饰,1989,11(1):16-17.
被引量:9
3
曾华梁等.电镀工艺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
李鸿年等.实用电镀工艺[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5
胡信国等.现代防护装饰性电镀[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
8
1
薛永强,栗秀萍,郝红英.
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工艺的改进[J]
.材料保护,1996,29(7):10-12.
被引量:6
2
薛永强,朱想明,刘群.
黄铜电解着色新工艺[J]
.材料保护,1996,29(3):14-15.
被引量:4
3
薛永强,栗秀萍,李宝爱.
铜及铜合金光亮化学抛光工艺[J]
.电镀与环保,1996,16(2):15-17.
被引量:8
4
薛永强,姚素玲,刘生玉.
紫铜化学抛光工艺的研究[J]
.电镀与涂饰,1997,16(2):22-25.
被引量:1
5
徐俊,陈洪冰.
真空电子用纯铜制品表面处理工艺研究[J]
.江苏冶金,1998,26(1):26-27.
被引量:1
6
郑辅养,马廷椿,温国谋.
镀铜层阴极电解着色[J]
.电镀与精饰,1998,20(1):13-17.
7
曹优明,郑仕远,谢志刚.
重铬酸盐钝化处理黄铜的表面显微结构及防腐性能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5):490-492.
被引量:3
8
储荣邦.
铜及其合金的无黄烟光亮酸洗工艺[J]
.材料保护,2003,36(8):64-6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1
1
张小平.
铜及铜合金着色[J]
.电镀与精饰,1989,11(1):16-17.
被引量:9
2
江志全.
铜和铜合金酸洗工艺[J]
.材料保护,1990,23(3):34-35.
被引量:1
3
薛永强,栗秀萍,郝红英.
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工艺的改进[J]
.材料保护,1996,29(7):10-12.
被引量:6
4
郭忠诚.铜及铜合金无黄烟光亮酸洗[A]..第四届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选编[C].[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85..
5
王新方.关于污染光亮浸蚀的研究与应用情况[J].电镀与精饰,1988,19(1):21-21.
6
胡飞 郭光伟 温旭光.铸造黄铜件表面的精饰处理[J].材料保护,2001,34(4):27-27.
7
张秀广.抑制氮氧化物产生的铜件酸洗工艺[J].电镀与环保,1988,8(3):17-17.
8
刘文.铜件酸洗氮氧化物的抑制[J].电镀与精饰,1985,(4).
9
沈品华译.无公害铜和铜合金化学抛光法[J].上海电镀,1980,(1).
10
刘文.关于铜合金低污染光亮酸洗的几个问题说明[J].电镀与环保,1984,17(5):13-13.
引证文献
2
1
彭荣华,李国斌,马凇江.
铜及其合金化学抛光工艺研究[J]
.材料保护,2005,38(6):30-32.
被引量:13
2
储荣邦.
铜及其合金的无黄烟光亮酸洗工艺[J]
.材料保护,2003,36(8):64-6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张忠诚,井涛,付莹莹,熊丽君.
FeCl_3–HCl体系紫铜化学抛光工艺的探讨[J]
.电镀与涂饰,2007,26(3):9-13.
被引量:2
2
张述林,罗祎,陈世波.
铜及铜合金电化学抛光[J]
.电镀与涂饰,2008,27(9):26-28.
被引量:6
3
张晓东,盘茂东,吴溢文.
铜合金自制金相图谱工艺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25-26.
4
贾庆功,杨金祥,任源.
超导用无氧铜管流动酸洗工艺及设备研究[J]
.表面技术,2010,39(2):80-82.
被引量:1
5
韦媚媚,梁栋,赵哲.
加热温度、时间和冷却方式对黄铜金相组织的影响[J]
.广东公安科技,2010,18(1):48-53.
被引量:3
6
李区,张亚辉,邓炜民,陈可茂,黄樟平.
发动机气门环保型化学抛光工艺的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10,39(8):65-67.
7
陈强,谭敦强,余方新,黎文献.
提高LED钨铜散热基板表面质量研究[J]
.粉末冶金工业,2010,20(6):22-27.
被引量:3
8
李珊,郭瑞光.
铜合金三酸抛光微观效果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2):229-232.
被引量:1
9
周飞云,于娟,陈发东,高建纲,宋庆平,张志国.
铜及铜合金环保型化学抛光工艺新探[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27(2):44-47.
被引量:1
10
李树白,马迪,周熙雯,朱巧勇,徐龙贵,陈欣,刘鑫,侯丹丹,张听雨.
铜合金化学抛光技术研究进展[J]
.电镀与精饰,2016,38(8):14-17.
1
蒋孝廉.
OP型酸雾抑制剂在钢丝生产上的试用[J]
.湖南冶金,1992(6):1-3.
2
张同轩,张军.
新型酸雾抑制剂的应用[J]
.金属制品,2007,33(1):31-32.
被引量:4
3
冯绍彬,董会超,贾庆伟.
铜合金全光亮化学抛光液稳定性的研究[J]
.材料保护,1991,24(3):30-33.
被引量:2
4
专利信息(Ⅱ)[J]
.稀有金属快报,2006,25(8):28-28.
5
邵月凤.
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液[J]
.电镀与精饰,1996,18(4):11-14.
被引量:9
6
郭贤烙,肖鑫,易翔,钟萍.
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及钝化的研究[J]
.表面技术,2001,30(2):35-36.
被引量:47
7
温美星.
不锈钢化学抛光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
.浙江化工,2003,34(10):30-33.
被引量:2
8
杨建昌,李连银,王文堂.
浮法线冷端电气控制系统简介[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8):158-158.
被引量:1
9
楼祥,李凤莲,张宏文,常春玲.
硫酸酸雾抑制剂[J]
.金属制品,1991,17(2):51-53.
被引量:1
10
温美星.
不锈钢化学抛光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电镀与精饰,2003,25(6):23-25.
被引量:6
材料保护
199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