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城市小说的叙事与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承载着新兴的生活经验、新型文学观念及美学范式的当代城市小说再度重返文学的场域,围绕着"城市"、"都市"这一客体形象而衍生出"城市小说"、"都市文学"、"都市文化"等概念,其中性别视点与城市叙事构成了一个新的写作与阐释的视角,蕴涵着文化、性别、个体生命以及"人与城"之间相关的命题,呈现诸多未曾显露的意义。
作者
祝亚峰
机构地区
安徽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Yangtze River Academic
关键词
城市小说
叙事
性别视点
文化认同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贺桂梅.
三个女人与三座城市——世纪之交“怀旧”视野中的城市书写[J]
.南方文坛,2005(4):4-8.
被引量:16
2
张英进.
动感摹拟凝视:都市消费与视觉文化[J]
.当代作家评论,2004(5):131-135.
被引量:11
3
刘俐俐.
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J]
.甘肃社会科学,2001(1):10-1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王世诚,姚新勇.
谁来进行文学批评?——关于文学批评文化化的分析[J]
.文艺争鸣,2000(2):19-26.
被引量:15
2
波德莱尔.《画家与现代生活及其他论文》[M].纽约,菲顿,1965年..
3
威廉斯编.《观察位置》[M].,.87-113页.
4
茅盾.《子夜》[A]..《茅盾选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卷.3页16页.
5
弗利伯格 罗岗 顾铮主编.《移动和虚拟的现代性凝视:流浪汉/流浪女》[A].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27-340页.
6
琳达·威廉斯(Williams)编.《观察位置:看电影的方式》[M].新泽西州:拉特格斯大学出版社,1997年.59页.
7
安妮·弗利伯格.《橱窗观赏:电影与后现代状况》[M].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8
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形象》第7章[M].加州: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6年..
9
朱利安娜·布鲁诺(Bruno).《根据残破的地图漫游街头:文化理论与埃维拉·诺塔利的城市电影》[M].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
德波拉·帕森斯(Panons).《在都市街头行走:女性,城市与现代性》[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共引文献
38
1
俞玮娅.
《上海泼克》之视觉文化探析[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2):18-21.
被引量:1
2
祝亚峰.
女性自我认同的一种虚幻化叙事——论徐小斌的《羽蛇》[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2-35.
被引量:1
3
徐其超,吕豪爽.
昭示与启迪——茅盾文学奖之少数民族获奖作家作品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4):81-87.
被引量:5
4
赵淳.
超越二元:学界对1990年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再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174-178.
被引量:1
5
梁昭.
上海叙事中的“自观”与“他观”——《长恨歌》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的比较[J]
.当代文坛,2006(3):22-25.
被引量:3
6
赵淳.
学界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建构性反思[J]
.当代文坛,2006(4):22-25.
被引量:1
7
刘兴禄.
叙事:尴尬中的坚守与拓建——新时期少数民族长篇力作民族志书写特征探析[J]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55-158.
8
易芳.
游走于都市的“边缘人”的苦痛——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2):50-55.
9
黄加成,李燕.
徘徊于农村和城市间的“边缘人”的苦痛解析——重温《人生》中的高加林[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7):13-14.
被引量:2
10
魏耀武,毕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中的怀旧书写[J]
.文史博览(理论),2007(4):16-19.
被引量:1
1
黄薇.
性别的文本和文本的性别——对三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8-121.
被引量:1
2
李建宗.
都市的沉浮——中国当代城市小说之一瞥[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4):114-115.
3
陈璐.
论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城市小说[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83-84.
4
张兵娟.
性别视点的转换与叙事差异的形成——对由女作家原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解析[J]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6):12-14.
被引量:1
5
吕孝龙.
论味[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36-41.
被引量:1
6
韩旭东.
论《青蛇》的性别视点与女性主义色彩[J]
.梧州学院学报,2016,26(2):60-64.
被引量:1
7
李令一.
性别视点下的爱情叙事——以宗璞《红豆》与丰村《美丽》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5,0(7Z):40-40.
8
章继光.
从韩愈的诗评看其诗学观[J]
.学术研究,2004(4):144-146.
被引量:1
9
张未民.
想起一些与“生活”有关的短语和诗句[J]
.文艺争鸣,2010(3):1-3.
被引量:11
10
王金艳.
主体间性:理解“建构主义”文学性的一种方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60-61.
长江学术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