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秦宜阳鼎铭文释录与考辨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06年陕西秦俑博物馆新入藏一件宜阳青铜鼎。本文对该鼎铭文进行了考释,并对铸造时代和国家及后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证。认为宜阳鼎是战国晚期偏早阶段秦国所造。铭文分秦汉两次刻成,秦人的首刻仅有容量和地名,汉人的二次刻铭,则对该器进行了校正,说明了它的用途、容量、重量、编号以及此器转手流通所经历的地点。
作者
蒋文孝
刘占成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2008年第3期76-83,F0003,共9页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关键词
秦汉
宜阳青铜鼎
铭文
战国晚期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张德光.
当鼎铭文考释[J]
.文物世界,2000(4):36-36.
被引量:2
2
黄盛璋.
新出秦兵器铭刻新探[J]
.文博,1988(6):38-45.
被引量:26
3
陈佩芬等编撰,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颔.
检选古文物秦汉二器考释[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1):82-85.
被引量:14
2
铜山小龟山西汉崖洞墓[J]
.文物,1973(4):21-22.
被引量:67
3
解希恭.
太原东太堡出土的汉代铜器[J]
.文物,1962(Z1):66-72.
被引量:19
4
张德光.
试谈山西省博物馆拣选的几件珍贵铜器[J]
.考古,1988(7):616-620.
被引量:12
5
朱华.
西汉安邑宫铜鼎[J]
.文物,1982(9):21-23.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6
1
王辉,萧春源.
珍秦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4):68-75.
被引量:7
2
朱 华,王仲璋.
“西河库”铜鼎浅说[J]
.文物世界,2002(3):70-71.
被引量:1
3
蒋文孝,刘占成.
秦俑坑新出土铜戈、戟研究[J]
.文物,2006(3):66-71.
被引量:5
4
王辉,萧春源.
珍秦斋藏秦铜器铭文选释[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2):64-87.
被引量:12
5
梁云.
秦戈铭文考释[J]
.中国历史文物,2009(2):56-58.
被引量:3
6
徐龙国.
秦代武库初探[J]
.考古与文物,2009(3):67-73.
被引量:3
7
吴镇烽.
“灋丘”即“废丘”辩证[J]
.考古与文物,2009(6):80-85.
被引量:1
8
蒋文孝.
秦俑坑出土刻铭纪年兵器初探[J]
.中国历史文物,2010(3):32-38.
9
许仲举.
从民族构成论商周时期陕北的文化特征[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0):11-12.
被引量:1
10
吴良宝.
尖足布币铸造地及相关问题研究[J]
.史学集刊,2016(2):18-22.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0
1
史党社.
宜阳鼎跋[J]
.文博,2007(3):16-20.
被引量:2
2
唐友波.
垣上官鼎及其相关问题[J]
.文物,2004(9):85-87.
被引量:8
3
王辉.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秦封泥选释[J]
.文物,2001(12):66-70.
被引量:10
4
王辉.
新见秦宜阳鼎跋[J]
.收藏,2007(9):118-119.
被引量:1
5
吴良宝.
十七年坪阴鼎盖新考[J]
.中国历史文物,2007(5):4-7.
被引量:6
6
李智裕.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铭文铜鼎[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9):81-82.
被引量:2
7
石繼承.
《漢印複姓的考辨與統計》三補[J]
.文史,2015(4):271-288.
被引量:5
8
孙合肥.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补释[J]
.江汉考古,2016(3):119-120.
被引量:2
9
吴良寶.
戰國地名“膚施”、“慮虒”及相關問題[J]
.文史,2017(2):281-288.
被引量:4
10
吴良寶.
戰國文字資料中的“同地異名”與“同名異地”現象考察[J]
.出土文献,2014(1):59-7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徐世权.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的国别及其刻铭“枳成”新考[J]
.出土文献,2020(2):57-63.
被引量:1
2
李超.
“■禁丞印”补证[J]
.文博,2022(1):70-7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湛秀芳.
三晋文字地名考证三则[J]
.文博,2022(3):47-52.
被引量:1
1
田静,史党社.
董作宾先生与甲骨文研究——为“董作宾先生手稿墨迹暨董作宾商文化学术研究展”而作[J]
.人文杂志,2002(4):159-160.
2
秦皇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考古发掘启动[J]
.新华月报,2009(14):67-67.
3
吴广平.
宋玉著述辨[J]
.文献,2003(3):38-45.
被引量:8
4
王志友.
秦墓地壕沟的作用和意义浅论[J]
.文博,2002(4):45-49.
被引量:3
5
田静.
精彩纷呈 高潮迭起——秦兵马俑发掘30周年、秦俑博物馆开馆25周年系列活动回顾[J]
.文博,2004(5):93-96.
6
朱 华,王仲璋.
“西河库”铜鼎浅说[J]
.文物世界,2002(3):70-71.
被引量:1
7
徐卫民.
改革发展中的秦俑博物馆[J]
.陕西审计,1999(2):47-47.
8
法国文物专家送两千年前的中国古鼎“回家”[J]
.收藏家,2006(5):94-94.
9
张涛.
咸阳秦汉文物精品汇集秦俑博物馆展出[J]
.中国博物馆通讯,2003(6):11-11.
10
钱汉东,杨琳.
青烟袅袅话香炉[J]
.西部论丛,2008(9):80-81.
中国历史文物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