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探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经济学方法解释不同地区呈现不同关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
方伟
韩伯棠
王栋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12)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人力资源
发展不平衡
统计分析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282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1
科技部科技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指标[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
李慧云.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综合比较研究[J]
.统计研究,2003,20(4):35-40.
被引量:12
3
王奋,韩伯棠.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3):91-99.
被引量:35
4
杜谦.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态势[J]
.中国科技论坛,2001(6):65-68.
被引量:3
5
王威.
我国科技人才流动中地区性就业过度的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141-143.
被引量:10
6
时勘,时雨.
“西部行动计划”中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J]
.中国人才,2000(3):10-12.
被引量:5
7
周桂荣,刘文江.
我国科技人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99-102.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马冰心,李会明.
人才国际流动的动因探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7):111-114.
被引量:9
2
陈韶光,袁伦渠.
人才国际流动的效应分析[J]
.管理世界,2004,20(10):147-148.
被引量:20
3
顾秋麟.
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J]
.人才资源开发,2004(12):8-8.
被引量:1
4
国家统计局 科技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M].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5
肖淑芳 李慧云.《管理统计学基础》[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6
丁晓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M].科学出版社出版,..
7
朱之鑫主编.《国际统计年鉴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8
中国科学院编.《2002科学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出版,..
9
国家统计局编.《2002中国发展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10
桑普斯福特.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63
1
孙健,孙启文,孙嘉琦.
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7(3):13-18.
被引量:62
2
方伟,韩伯棠,王栋.
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7,28(z1):132-136.
被引量:14
3
梁勤辉,薛绍武.
建立企业人力资本统计,提升企业竞争力[J]
.社科纵横,2006,21(1):32-33.
被引量:1
4
李群,郑林,董守义.
江苏省科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1-6.
被引量:4
5
刘亚林.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人才[J]
.纺织机械,2007(2):51-54.
被引量:4
6
初军威.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性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J]
.科学学研究,2006,24(A02):399-407.
被引量:8
7
夏琛桂,石金涛.
我国都市圈人才流动的研究框架:集聚、扩散与共享——以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
.管理现代化,2008,28(2):48-50.
被引量:6
8
纪建悦,朱彦滨.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动因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8(5):32-37.
被引量:41
9
孙孝莲,峻峰.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与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2):38-41.
被引量:1
10
赵列成,孙凌云.
对新疆青年科技工作者问卷调查的思考[J]
.新疆财经,2009(3):96-99.
同被引文献
2824
1
叶辅靖,刘颂,马强.
美国和英国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65-70.
被引量:7
2
刘胜友.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再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58-60.
被引量:4
3
孙健,孙启文,孙嘉琦.
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7(3):13-18.
被引量:62
4
陈霞.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84-87.
被引量:9
5
王怀明,张芬芬.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动态演进与扩张[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88-90.
被引量:8
6
韩亚光.
完善现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若干思考*——写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31-37.
被引量:1
7
江文.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职业技术,2007(16):15-17.
被引量:8
8
王凯,赵濛.
加强供电企业技能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J]
.职业,2007(20):26-27.
被引量:1
9
方伟,韩伯棠,王栋.
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7,28(z1):132-136.
被引量:14
10
邢瑞芬.
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J]
.当代经济,2007,24(18):42-43.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4
1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2
孙孝莲,峻峰.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与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2):38-41.
被引量:1
3
彭涛,何国祥.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7):93-96.
4
李国富,汪宝进.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44-148.
被引量:20
5
汪宝进.
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的关系研究[J]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4):84-88.
被引量:3
6
申雪.
人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96-97.
被引量:1
7
曹鹏飞.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及其分布密度的关系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2(18):206-206.
8
杜华,李攀艺.
重庆市促进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3):34-40.
被引量:1
9
肖生鹏,陈勇平.
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源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32(7):84-88.
被引量:3
10
陈金超.
基于股权激励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8):143-14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2
邵希,邢小强,仝允桓.
包容性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6):24-30.
被引量:30
3
甘国勇,陆艳.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差距及对策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区域比较的视角[J]
.科技和产业,2011,11(8):95-99.
被引量:1
4
林永强,刘渝琳.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3):31-33.
被引量:3
5
郑春延.
内蒙古电子政务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0):13-14.
6
郭学益,蒋清华.
研究生生源校际交流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63-67.
被引量:1
7
杜华,李攀艺.
重庆市促进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3):34-40.
被引量:1
8
叶丽,韩伟亚.
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基于四个直辖市的对比研究[J]
.价值工程,2013,32(31):190-192.
9
鲁亚军,张汝飞.
R&D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5,3(1):109-111.
被引量:12
10
肖生鹏,陈勇平.
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源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32(7):84-88.
被引量:3
1
魏耀武.
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16(11):23-25.
被引量:2
2
曹鹏飞.
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及其分布密度的关系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2(18):206-206.
3
孙孝莲,峻峰.
科技人力资源分布与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2):38-41.
被引量:1
4
方伟,韩伯棠,王栋.
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7,28(z1):132-136.
被引量:14
5
韩光辉,陈喜波.
近三十年来中国人口资源的空间结构、变动趋势及问题与对策[J]
.人口与经济,1999(6):39-45.
被引量:9
6
罗宏翔.
我国建制镇发展的新特点[J]
.小城镇建设,2000,18(4):55-55.
7
武柏宇.
如何使高校学生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结合起来[J]
.中国外资,2012(6):267-267.
8
汪宝进.
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的关系研究[J]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4):84-88.
被引量:3
9
李祥龙.
海南省小城镇发展规划导向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08,26(2):24-25.
10
许召主.
浅谈财会人员的布局问题[J]
.武汉财会,1990(11):24-25.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