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80,共8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20
1 郭志刚,张恺悌.对子女数在老年人家庭供养中作用的再检验——兼评老年经济供给“填补”理论[J] .人口研究,1996,20(2):7-15. 被引量:72
2 本刊编辑部,桂世勋,王秀银,李兰永,穆光宗.对成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家庭问题的深层思考[J] .人口研究,2004,28(1):28-28. 被引量:51
3 Koropeckyj - Cox. Beyond parental statu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middle and old 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2, Vol. 64 (November), 957-971.
4 Hogan & Eggebeen. Sources of emergency help and routine assistance in old age, Social Forces, 1995, Vol. 73 (3) 917-936.
5 Zhang & Hayward. Childlessness and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lder person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2001, 56B(5), S311--S320.
6 Alexander, B. B. , Rubinstein, R. L. , Goodman, M. , & Luborsky, M.. A path not taken:A cultural analysis of regrets and childlessness in the lives of older women. The Gerontologist, 1992, Vol32, 618-626.
7 McMullin, J. A. , & Marshall, V. W. Family, friends, stress and well- being: Does childlessness make a difference? 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 1996, 15, 355-373.
8 Ross Peters,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Childless Elderly:Social Networks Support Their Quality of Life, 2003, http://www, coag. uvic. ca/documents/research_snapshots/The_Mental_Health_Childless_Elderly, htm.
9 原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J] .人口研究,2004,28(5):48-54. 被引量:95
10 McGarry, K. ,&Schoeni, R. F. Social securit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ise in elderly widows: Independence in the 20th century. Demography, 2000, Vol37, 221-236.
二级参考文献32
1 林戈,鲍曙明,孙晓明.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J] .人口研究,1999,23(2):55-60. 被引量:35
2 贺常梅,乔晓春,程勇,朱萌,陈卫.中国人的代际关系:今天的青年人和昨天的青年人──实证研究报告[J] .人口研究,1999,23(6):56-62. 被引量:16
3 郅玉玲.浙江省城镇家庭代际互助关系的调查分析[J] .人口研究,1999,23(6):63-66. 被引量:12
4 苏颂兴.中国的人口国情与独生子女政策[J] .当代青年研究,1998(2):1-5. 被引量:5
5 柳玉芝,蔡文媚.中国城市独生子女问题[J] .人口研究,1997,21(2):1-6. 被引量:9
6 边燕杰.试析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J] .中国社会科学,1986(1):91-106. 被引量:19
7 桂世勋.银色浪潮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生活照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J] .社会科学,1992(2):58-61. 被引量:13
8 丁士贤.对城市一代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学考察[J] .人口研究,1989,13(5):8-12. 被引量:8
9 夏传玲,麻凤利.子女数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J] .人口研究,1995,19(1):10-16. 被引量:90
10 桂世勋,倪波.老人经济供给“填补”理论研究[J] .人口研究,1995,19(6):1-6.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241
1 张瀚罡.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探究——以“新希望家园”为个案[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02):240-243. 被引量:4
2 刘泽琳,孙立新.德国老年教育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老龄科学研究,2019(11):70-80. 被引量:2
3 顾大男,柳玉芝,章颖新,任红,曾毅.我国老年人临终前需要完全照料的时间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7(6):51-58. 被引量:19
4 杜夏,陈卫,杜娟.中国高龄老人养老与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对子女数量和性别作用的检验[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z1):123-128.
5 风笑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104-110. 被引量:52
6 陈雯.从“制度”到“能动性”: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2):114-120. 被引量:78
7 王欢,张雪.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及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J] .传承,2012(2):64-65. 被引量:5
8 汤梦君.农村育龄人群对未来养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1999,23(4):42-49. 被引量:10
9 邬沧萍,王琳.聚焦中国农村老年人贫困化问题[J] .人口与发展,2005,13(S1):1-8. 被引量:1
10 任强.新疆妇女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婚姻家庭结构及老年赡养问题[J] .西北人口,1998,19(2):46-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7
1 肖爱树.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58-61. 被引量:12
2 杜鹏,殷波.两代人对老年人再婚态度的实证分析[J] .人口研究,2004,28(4):37-42. 被引量:18
3 石人炳.青年人口迁出对农村婚姻的影响[J] .人口学刊,2006,28(1):32-36. 被引量:115
4 李树茁,姜全保,刘慧君.性别歧视的人口后果——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模拟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2006,3(2):90-98. 被引量:18
5 田雪原.21世纪中国发展:关注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 .学习论坛,2006,22(11):25-28. 被引量:10
6 王保安.走中国特色住房保障道路[N].人民日报,2013-04-10.
7 徐海静,王宗凯.以房养老国外遇冷新加坡四年仅数百人申请[N].经济参考报,2013-10-31.
8 姚远,肖姗,马道军."以房养老"难在哪?[N].南京日报,2013-10-09.
9 陈俊宇.北京:首家"养老房屋银行"黯然夭折[N].工人日报,2013-09-30.
10 刘伟,等."以房养老"可否破解养老困境[N].杭州日报,2009-08-07.
引证文献7
1 张建伟.“以房养老”: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95-102. 被引量:16
2 张建伟,韩青.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宏观策略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6):73-79. 被引量:6
3 孙鹃娟.中国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变化趋势——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2015,37(4):77-85. 被引量:33
4 谢云天,钟美珠,吴慧琴.不同家庭居住类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311-5313. 被引量:10
5 张宓.江苏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6):44-45.
6 钟晓慧,陈丽梅.老龄社会的风险认知与信任建立——基于上海无子女老年人参与以房养老政策意愿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5):46-58. 被引量:7
7 郭雅欣.我国未婚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政策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8(6X):71-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3
1 孙晓冬,张骏.城乡丧偶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基于社会支持的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21(1):163-171. 被引量:10
2 赵曙平.关于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J] .有色矿山,2000,29(3):41-44. 被引量:13
3 朱婧,吴青芬,陆卫群.近十年来我国老年人再婚现象研究述评[J] .老龄科学研究,2018,6(10):44-52. 被引量:6
4 杨孙蕾,邹彩芬,卜小琴.“以房养老”模式的中美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5-86. 被引量:2
5 张敏,黄英,黄娟.武汉市以房养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2015(3):79-80. 被引量:3
6 于艳芳.美国“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经验与启示[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38(1):85-88. 被引量:5
7 李孟娣,尹钧,郭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2):72-73.
8 卫腾,顾慧.对太原市以房养老形式的前景分析[J] .人间,2016,0(3):199-199.
9 王鹏飞,张虹.湖南省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分析[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30(2):46-49.
10 吴炳义,李娟,马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6):51-55. 被引量:20
1 孟书宇.论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J] .改革与开放,2009(10X):127-128. 被引量:2
2 张航空.人口流动对中国不同省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 .人口学刊,2015,37(1):95-102. 被引量:42
3 灵芝.浅谈我国的老龄问题[J] .人口学刊,1985,7(4):31-34.
4 中国人口结构老化明显[J]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2011(6):55-55.
5 刘小兰.福建省人口结构老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60-64.
6 劲松.九头牛的价值[J] .当代工人,2013(12):27-27.
7 朱冬梅.四川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190-193.
8 梁建章,黄文政.被误读的人口压力[J] .商界(评论),2013(5):86-90. 被引量:1
9 黄建明.和谐社会与人口老龄化[J] .统计与决策,2006,22(11):76-77. 被引量:9
10 高强,于一.拿什么来养老?[J] .书摘,2012(6):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