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特点、发生规律、发病因素,以及综合防治的方法。
作者
钟承茂
机构地区
贵州省合肥市红花冈区植保植检站
出处
《农技服务》
2008年第2期83-84,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小斑病
发生规律
防治
分类号
S435.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6
1
李红梅,单光展.
玉米小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63-64.
被引量:6
2
李敬,王腾.
玉米大小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J]
.畜牧市场,2007(6):53-54.
被引量:1
3
王晓梅,吕平香,李莉莉,见德宝,杨信东.
玉米小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定量研究 Ⅱ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128-132.
被引量:14
4
王勇,张文革,何璐,吕跃东,张丽,魏青,孟野,孔宪滨.
生物农药草酸青霉水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5-1966.
被引量:15
5
薛玉梅.
玉米主要病害的鉴别[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27-2127.
被引量:15
6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李广领,陈军.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9-8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李富华,叶华智,王玉涛,熊绵平.
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4,12(2):97-101.
被引量:22
2
王龙根,倪珏萍,王凤云,刁亚梅,韦萍.
新杀菌剂JS399-19的生物活性研究[J]
.农药,2004,43(8):380-383.
被引量:22
3
梁克恭,武小菲.
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J]
.植物保护,1993,19(5):34-34.
被引量:30
4
周玉书,朴春树,仇贵生,张平,王小奇.
0.003%芸苔素内酯水剂在葡萄上的应用[J]
.农药,2005,44(4):179-180.
被引量:12
5
桂富荣,李亚红,吕建平,肖文祥.
云南省玉米大、小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5):15-17.
被引量:8
6
邢光耀,杜学林,徐刚.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6):45-48.
被引量:1
7
艾力.吐热克,赵振宇,王祺,唐文华.
草酸青霉对小麦苗的促生效果(英文)[J]
.山东科学,2005,18(3):91-97.
被引量:6
8
赵俊霞,陈颖,王立安.
钙信号途径参与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J]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4.
被引量:11
9
马春红,翟彩霞,王立安,陈霞,郭秀林,崔四平,李广敏.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578-1584.
被引量:13
10
彭霞薇,谢响明,白志辉,张洪勋.
草酸青霉BZH-2002产果胶酶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2005,15(6):27-3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7
1
赵燕.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
被引量:12
2
李红梅,单光展.
玉米小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63-64.
被引量:6
3
杜永发.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8,25(7):68-68.
4
赵德珠,孙明升.
浅析玉米苗期生理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2009,26(4):59-59.
被引量:1
5
陈少工.
玉米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9,26(1):78-78.
6
朱训永,叶如林,郑立金,杨有斌,朱玉清.
六合区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J]
.农技服务,2009,26(1):91-92.
被引量:4
7
胡业军.
明光地区玉米大、小斑病发生原因及治理[J]
.农技服务,2009,26(12):56-56.
被引量:2
8
白庆荣,翟亚娟,王玉金,王丽梅,王友贤,高洁,李玉.
番茄叶霉病重要流行环节初步研究Ⅱ.病斑产孢、孢子飞散[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3):249-253.
被引量:2
9
葛发琴.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农技服务,2010,27(5):584-585.
被引量:4
10
刘扬林.
BiVO_4/TiO_2纳米管复合体系的光催化机理研究现状[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0):1-2.
同被引文献
106
1
赵燕.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
被引量:12
2
齐东梅,惠明,梁启美,牛天贵.
枯草芽孢杆菌H110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2):171-174.
被引量:37
3
孔令晓,赵聚莹,栗秋生,王连生,罗畔池.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J]
.华北农学报,2005,20(3):90-93.
被引量:21
4
李广领,高扬帆,陈锡岭,陈军,孔凡彬.
8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玉米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5-2266.
被引量:5
5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李广领,陈军.
9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2):148-149.
被引量:34
6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李广领,陈军.
9种药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室内抑菌实验[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3(4):63-64.
被引量:8
7
张军华,邢光耀,杜学林.
玉米不同品种对小斑病抗性的研究[J]
.种子世界,2006(6):30-31.
被引量:2
8
何劲,刘蕴哲,康冀川.
植物内生菌及其在农业和医学上的用途[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3):113-115.
被引量:29
9
邓爱华,王宁,易霞,孙磊,木合塔尔.阿布都克力木,艾尔肯.热合曼.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acillus claussi的DNA G+Cmol%[J]
.生物技术,2006,16(4):42-45.
被引量:11
10
严凯,宋宝安,杨松,王士奎,胡德禹.
0.5%氨基寡糖素AS对烟草TMV的抑制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
.农药,2007,46(4):280-28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2
1
潘彩霞,徐立,李兵,徐妙琼,裘丽源.
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和防治[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2):54-55.
被引量:10
2
布热比亚.艾山,阿依努尔.阿不都热合曼,米克热木.牙生,吾甫尔.米吉提.
新疆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内生细菌XJU-PA-1的鉴定及特性分析[J]
.生物技术,2011,21(1):51-54.
被引量:4
3
陈素芳.
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12,29(2):169-169.
4
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刘晓娟.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111-112.
被引量:3
5
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7):1603-1606.
被引量:10
6
鲍尚国.
玉米种植中的小斑病分析及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19,0(12):31-32.
被引量:2
7
周政法,赵福成,沈量,赵洪.
嵊州7个春季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2):275-277.
被引量:5
8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王鹏,孔令晓.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J]
.植物保护,2022,48(3):342-348.
被引量:8
9
唐佳珣,毛光锋,胡立军,许岩.
鲜食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7):1437-1440.
被引量:4
10
戴继红.
玉米小斑病与大斑病的鉴别与防治方法[J]
.园艺与种苗,2023,43(6):81-8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王洪苏,凡续晨,魏家欣,罗冰,向缅,康敏,何韦静.
乌头白绢病防治药剂的筛选[J]
.中药材,2023,46(3):576-580.
被引量:2
2
李振东,陈秀蓉,杨成德,李鹏.
乳白香青内生菌RC14抑菌能力测定及其鉴定[J]
.草地学报,2012,20(4):753-758.
被引量:3
3
彭永仙.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5):30-30.
4
马佳,范莉莉,傅科鹤,余传金,李雅乾,陈捷.
哈茨木霉SH2303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1):79-85.
被引量:26
5
苏博,姚沛琳,刘小阳,姜华,王明智,丁婷.
杜仲内生细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45(6):1112-1118.
被引量:4
6
王良发,张守林,徐国举,张金奎,王海军,靳海蕾,郭冰.
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9):43-45.
被引量:6
7
李祥艳,唐海涛,张彪,曹万明.
四川丘陵及山地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9):16-18.
被引量:8
8
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刘晓娟.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111-112.
被引量:3
9
杨瑞先,王祖华,耿龙泼,陈为,薛冬.
芍药根部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4):1-6.
被引量:2
10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廖蕾,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31-137.
被引量:7
1
景金凤.
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4(8):130-130.
被引量:2
2
吴建敏.
玉米锈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2):85-86.
被引量:7
3
杨景娟,卜凡平,尹承华,李鹏,郭光喜.
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措施[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08(2):14-15.
被引量:1
4
吕艳平,张留生.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89-89.
5
殷晓敏,金志强.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184-186.
被引量:4
6
雷琼,康克功,林伟锋.
商洛地区核桃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
.价值工程,2012,31(1):281-282.
被引量:2
7
薛其勤,万勇善,刘风珍.
花生褐斑病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343-346.
被引量:10
8
育秧技术革命性产品——水稻壮秧剂[J]
.湖北植保,2008(2):63-63.
9
赵燕.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
被引量:12
农技服务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