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5,共4页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同被引文献237
-
1史静,张乃明,褚素贞,高阳俊.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104-107. 被引量:21
-
2赵林,闫博,谭欣.硝酸盐污染含水层修复的微生物方法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3):504-507. 被引量:6
-
3周玲,金朝晖,李胜业,崔正,李海莹,宣晓梅.地下水硝酸盐氮的修复技术[J].环境卫生工程,2004,12(3):127-131. 被引量:10
-
4阮晓红,张瑛,黄林楠,敖静.微生物在湿地氮循环系统的效应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4,20(6):1-7. 被引量:16
-
5郭夏丽,郑平,梅玲玲.厌氧除磷种源的筛选与厌氧除磷条件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2):238-241. 被引量:29
-
6吕炳南,张金松,朱佳.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法深度处理饮用水[J].中国给水排水,1993,9(2):13-15. 被引量:15
-
7孔令琴.臭氧-活性炭在燕化饮用水厂的应用总结[J].给水排水,1994,20(1):15-17. 被引量:5
-
8唐森本,熊友梅.西安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的产生与去除研究[J].给水排水,1994,20(9):45-47. 被引量:4
-
9罗晓鸿,王占生,张锡辉.饮用水消毒剂的比较与评价[J].给水排水,1994,20(10):43-45. 被引量:24
-
10龚闻礼,花文胜.CARIX工艺联合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和硬度[J].工业水处理,1994,14(1):16-1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8
-
1徐忠群.浅谈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3):348-349.
-
2孟凡生,王业耀,薛咏海.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去除[J].净水技术,2005,24(3):34-37. 被引量:12
-
3张洪,王五一,李海蓉,杨林生,吴爱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08,24(6):7-11. 被引量:28
-
4黄传伟,于峰,谢勇军,王丹.饮用水生物反硝化脱氮的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1):28-30. 被引量:4
-
5毕二平,张翠云,张胜,殷密英,李政红,马琳娜.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09,25(3):1-5. 被引量:8
-
6白晓慧,王宝贞.饮用水中硝酸盐污染及其去除技术[J].环境科学动态,1998(3):19-21. 被引量:14
-
7江晨舟,徐功娣,赵晓祥.三格厌氧氧化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菌种筛选及条件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07-16509.
-
8白晓慧,王宝贞,聂梅生.饮用水中硝酸盐污染及其去除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1998,11(4):216-217. 被引量:3
-
9魏巍,黄廷林,苏俊锋,王春燕,黄卓.贫营养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4(10):2179-2184. 被引量:5
-
10徐芳香,陆雍森.我国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防治及水源保护区划分[J].污染防治技术,1999,12(1):20-23. 被引量:28
二级引证文献197
-
1庄剑虹,纪宗媛,闫征.在线光谱硝氮传感器在反硝化滤池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20(S01):504-506.
-
2赵秀春,王成见.胶州市地下水源地硝酸盐污染修复方法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9,40(7):9-12.
-
3王永红,沈焕庭.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18(1):6-9. 被引量:4
-
4许可,陈鸿汉.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421-424. 被引量:19
-
5黄瑞敏,王欣,林德贤,胡勇有.曝气生物滤池法处理工业用微污染水源水[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6):63-66. 被引量:9
-
6郁晞,黎桂福,高红梅,郑唯韡.2005—2009年青浦区饮用水原水质量状况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3(2):93-97.
-
7李倩,黄辉,欧永倩,孙达,宋兴静,陆万招,费相琴.淮安市强化常规净水处理工艺研究[J].给水排水,2012,38(S1):69-71.
-
8梁捷,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黄振兴,阮文权.以聚己内酯作为生物反硝化固体碳源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5,9(2):633-638. 被引量:6
-
9李琪,黄斌,陈欣,史奕.高硝酸盐地下水离子交换再生液的生物脱硝及循环利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5,9(5):2303-2309. 被引量:3
-
10白晓慧,张玲,原喆,李道棠.饮用水水质安全性及其保障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47-1148. 被引量:33
-
1本钢生物脱氮工程运行稳定[J].本钢技术,2008(2):43-43.
-
2羊寿生.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达标排放工艺选择[J].给水排水,2005,31(1):17-20. 被引量:2
-
3张永祥,丰锴斌,马俊.倒置A^2/O工艺生物脱氮效果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5):7-9. 被引量:3
-
4章非娟.生物脱氮工艺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给水排水,1997,23(4):21-24. 被引量:4
-
5徐小惠,苗宇.浅谈生物脱氮常见工艺[J].河南科技,2013,32(11):15-15. 被引量:1
-
6王阿华.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路线探讨[J].水工业市场,2010(9):8-11. 被引量:2
-
7黄春雷,王建强,李信良.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J].山西建筑,2013,39(9):113-115. 被引量:1
-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部分修订条文(下)[J].给水排水动态,2006(6):24-26.
-
9高俊发,史伟男,钭娟,李彦宝.AOE生化反应器设计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6):587-589. 被引量:2
-
10李娟.浅谈A^2/O系统脱氮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天津建设科技,2008,18(B05):138-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