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业合作社的绩效分析 被引量: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42-1945年间,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合作化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而不仅仅是革命危急形势下的应急之举。从整体上看,它是中共创新地利用乡村互助合作生产的传统,以合作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乡村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此举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广大民众通过合作社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参与中形成了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中共逐渐实现了对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掌握。
作者 马冀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9

  • 1中共西北局研究室.陕甘宁边区的劳动互助[A].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农业·第二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 2[英]根舍·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M].李凤鸣,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 3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A].中共党史参考资料(9)[Z].解放军政治学院,1991.
  • 4.把劳动力组织起来[N].解放日报,1943-1-25(1).
  •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美]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M].魏晓明,冯崇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 7邢乐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实践与理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30(6):632-638. 被引量:9
  • 8新正县马兰区八百劳动力成立七十个唐将班子[N].解放日报,1944-02-27.
  • 9.赤水四区三乡劳动力十分之七组织起来[N].解放日报,1944-3-12(2).
  • 10[美]理查德·斯科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113

共引文献1965

同被引文献130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